2022中概股能否绝处逢生?

英为财情Investing2022-01-01

所谓中国概念股,是对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统称。

1990年代,中国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开始尝试性的股票融资。1993年7月,上海石化(Sinopec)作为试点企业成为第一个正式在纽交所上市交易的中国国企。

中概股由噱头转化为价值投资

近年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后第一天股票价格迅速飙升的新闻比比皆是,也显示出国际投资界对“中国概念股”的追捧和对中国市场的普遍看好。

在中国经济最近20年“超英赶美”的过程中,“中国概念”也从最初的噱头转变为投资者所重视的价值投资。如很多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后的估值都大大超过首次公开招募股时的估值。目前美国股市中最大的中国公司阿里巴巴 (NYSE:BABA)2014年上市时,公司估值为217.67亿美元,最高时一度超过8600亿美元,是原来的40倍。

中概股在美国的“存在感”在过去15年急速膨胀。2005年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仅36家,总市值2600亿美元左右,仅占美股总市值的1%。到去年末,已有超过600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市值6万亿美元左右,占比逼近9%。

今年一批中资企业携疫后复苏的亮眼数据,以及美股的喜人涨势,扎堆赴美。Dealogic公司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赴美IPO件数为36件,已超过去年全年,为史上最高。

中概变中丐

2021年,风云突变。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在今年2月达到历史高点20893.02之后一路向下,截止12月16日,该指数收盘在8670.6,跌幅高达58.5%!阿里巴巴-SW 下跌48.33%,滴滴下跌54.71%,拼多多下跌67.87%,中概股腰斩者不计其数,跌幅超九成者也大有人在。任谁也没想到,欣欣向荣的中概股在极短时间内就从市场追捧的香饽饽,变成了人人喊打中丐股,一时间血流成河,投资者损失惨重。

以下是大致的时间线索。

2019年3月美国提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这被认为是对在美上市中概股的“一记狠招”,该法要求企业上市三年内需要向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提供审计底稿,否则可能会被强制退市。

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 发布公告,承认虚假交易22亿人民币,股价暴跌80%。2020年5月,瑞幸的财务造假案后,美国国会参议院全票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2020年12月,《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获总统签署通过。

2021年7月1日,滴滴 (NYSE:DIDI)悄悄在美国上市,没有敲钟,没有任何宣传。一个市值4000亿的巨无霸,上市竟然如此悄无声息,闻所未闻,当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跌2.45%。

2021年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中国金龙指数再跌1.86%。

2021年7月6日,中国出台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提到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并要求落实境外上市公司信息安全主体责任。中国金龙指数再跌2.99%,从7月1日开始连跌5日,跌幅达12.7%。

中国金龙指数走势图,来源:Investing.com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类股随即暴跌。在7月23日消息传出的当日,新东方 (HK:9901)下跌54.22%,好未来 (NYSE:TAL)下跌70.76%,高途 (NYSE:GOTU)下跌63.26%,这些昔日明星的中国教育股全军覆没。拖累中国金龙指数连续大跌三日,跌幅达16%,整个7月累计跌幅高达22%。

中国金龙指数走势图,来源:Investing.com

2021年9月,中国恒大 (HK:3333)被曝出有2万亿人民币的巨额债务,破产传闻开始发酵。恒大股价也开始暴跌,今年迄今下跌将近90%。外媒甚至将其与“雷曼”时刻相提并论,加剧了中概股的抛售,整个9月中概股都呈现下跌走势。中国金龙指数跌幅将近10%。

2021年12月2日,美国证监会(SEC)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修正案(HFCAA)细则。根据法案内容,从2022年起,如果PCAOB连续三年无法审查发行人的会计师事务所,则该股票将被禁止在全美交易所交易,并强制在美股市场退市(即2025年)。消息公布后,中国金龙指数下跌2.09%。

需要指出的是,审计底稿不仅涉及一些商业机密,更涉及一些内部、地方和政企间的邮件往来。大数据企业的数据信息更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信息。根据中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包括PCAOB在内的境外监管机构无权在中国境内进行调查取证活动;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向境外提供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12月3日,滴滴发布微博称“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尽管公司尚未发布正式公告,但滴滴宣称退市也是网安监管落地的体现。中国金龙指数再次大跌逾9%。

纵观整个2021年,一个接一个的利空砸晕了中概股,砸懵了投资者,腰斩的中概股同涨幅高达17.78%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展望2022

2021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中概股将何去何从?

一、赴港上市

做投资一定要随时做好最坏的打算,并且要做好两手准备。

美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虽然还有三年的时间窗口(截止2025年),但若明年市场依旧紧张的话,不排除大量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

中信证券认为,海外监管趋严叠加港股市场上市规则及指数纳入的逐渐放开,将加速有资格在港上市的中概龙头回归港股市场。而对于不满足港股二次上市的企业来看,大概率在2025年前便将面临私有化退市的风险。

由于直接私有化退市所需回购公众股份消耗资金规模大,同时拆除红筹股权架构的合规成本较高、耗时较长、难度较大,不会成为主流选择。而在港二次上市只需要满足两个市场监管要求,符合条件的中概股回归港股二次上市将成为主流。

实际上,很多先知先觉的中概股早早就已经谋划好了后路。

仅2021年,就有百度集团 (HK:9888)、哔哩哔哩公司 (NASDAQ:BILI)、携程集团 (HK:9961)、微博公司 (NASDAQ:WB)、理想汽车 (NASDAQ:LI)、小鹏汽车 (NYSE:XPEV)、汽车之家 (HK:2518)等明星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

目前就赴港上市的影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将对香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造成挤压。因为香港市场的流动性远远比不上美国。截至12月,中概股的总市值约为1万亿美元,还有31只香港市场大型蓝筹股的ADR在美股交易,包括腾讯控股 (HK:0700)、金融地产股以及港资公用事业股等,它们的回归将产生规模庞大的融资需求,形成较强的抽血效应,香港市场的流动性将迎来较大的挑战。

港股在2021年本就已经熊冠全球,很难再经得起如此大的折腾。不过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资金将会回流香港,势必将强化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也有人认为最优质的中概股不怕动荡,因为不管留下还是走港股ADR都不影响其前景。

二、回归A股

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试点的推出,中概股也可以选择直接发行股票的渠道在国内A股上市。

粤开证券认为,由于A股市场硬科技标的稀缺性,回归后的中概股将获取更高的估值溢价,更容易受到获得市场交易的追逐,这将带动股票市值与流动性的抬升。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形成良性互动,是促进未来中概股回归A股的关键。

三、利空出尽,价值回归

在监管趋严、加大反垄断调查和政策措施不断加码等的影响下,中概股遭受巨大挫折。

上海证券认为,距离首提反垄断时间已近一年,基于政策出发点在于促使行业向好而非抹杀龙头,市场后期将逐步趋于理智,对监管政策的反应会逐渐钝化,预计四季度政策影响将边际减弱,互联网行业特别是港股互联网公司将走向触底企稳。参考美国互联网反垄断经验,措施对于互联网龙头的负作用往往是暂时性的,影响有限。在中国经济转型、科技强国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行业长期向好趋势不变、高景气依旧,伴随监管常态化,市场或将目光移回公司业绩,关注行业内的优质潜力派。

其实从上面的时间线索就可以看出,并不是中概股业绩不好,并不是他们没有发展潜力,而是整个宏观大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令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所以,在这一轮泡沫的挤压之下,很多中概股的估值已经明显低于其自身应该有的价值。

比如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其股价已经创四年半新低且接近“破百”,如此“骨折”的优惠价格确实诱人。市盈率17倍,市净率2倍,总市值只有三千亿出头的互联网巨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此外,在今年整个中概股覆巢之下其实也保存了很多完卵。比如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在今年的表现非常抢眼,小鹏汽车今年仅下跌了1.31%,而理想汽车更是逆势上涨4.02%,股价并未受太多中概股暴跌的影响。

比如瑞幸咖啡,在 2020年6月29日退到粉单市场之后,开票价为0.98美元,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呈现震荡走高的姿态,其中2021年的开盘价为8.58美元,最高价为17.79美元,截止12月16日收盘价为10.07美元,今年迄今涨的幅高达17.36%。

瑞幸咖啡选择赔钱和解、改变烧钱打法、优化成本控制、聚焦主业生态,一系列动作之后逐步摆脱了财务造假的枷锁。

再比如京东,今年虽然下跌了17.32%,但是从8月到11月还是一直处于反弹模式。

由此可见,中概股仍不乏向好的力量。事实上,投资者对其余中概股的信心也并未完全丧失,特别是在市盈率、市净率等核心指标大幅回落之后,中概股的安全边际愈发明显。

事实上,全球资本早已经入场抄底。巴菲特的搭档芒格、高瓴资本、桥水基金增持了阿里巴巴,资本巨鳄索罗斯、段永平增持了拼多多,高毅资产、景林资产增持了BOSS直聘 (NASDAQ:BZ)、贝壳 (NYSE:BEKE)等。

抄底基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以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 (QDII-ETF) (SS:513050)基金为例,2021年以来每个月都获得净申购,呈现越跌越买的姿态,截至12月,净申购份额合计高达209.98亿份。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中美重归于好。那么中概股将一扫2021年的阴霾,并在2022年大放光彩。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