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策略:论当前市场风格!涛声是否依旧?

股市荀策2021-07-18

核心结论:①19年初以来市场风格整体偏向成长,从风格指数和估值相对走势看成风格演化还未到极致。②经济基本面、流动性、相对估值并非决定风格的核心变量,盈利相对趋势决定当前市场风格将延续。③继续看好市场,以茅指数为代表的大盘成长仍是较好配置,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中盘成长更有弹性。

涛声是否依旧?

——论当前市场风格

整体上看,A股成长风格占优已是第三年,大盘风格占优也已是第六年,有投资者担忧当前市场风格分化过于极致、风格切换近在眼前。我们回顾A股历次风格切换情况,寻找决定风格的核心变量,尝试解答这一市场担忧。

1.当前市场风格仍偏向大盘成长

当前A股大盘成长风格仍占优。市场风格的划分主要有两种,一是大小盘风格,二是价值成长风格。回顾历史,美股和A股都存在典型的大小盘风格轮换特征。美股大小盘轮换周期为 3-6 年,2015-2019年间大盘(标普100)占优,20年以来风格有回归小盘(罗素2000)的趋势。A 股作为新兴市场,大小盘轮换周期更短,一般是2-3年,2013-2015年末A股小盘(申万小盘)胜出, 2016年至今大盘(申万大盘)占优。从价值成长风格轮换来看,美股2000-2009年间价值成长(价值:道指,成长:纳指)风格切换较快,但2010年起成长风格持续占优。A股的价值成长(价值:上证50,成长:创业板指)风格轮换在2019年之前与大小盘风格轮换基本同步,即价值占优时大盘股胜出,成长占优时小盘股表现优异,但2019年起成长价值和大小盘风格的轮换出现分化,在大盘股持续占优时,风格回归成长,至今仍在成长占优的趋势中。

目前市场风格演化并未到极致。虽然目前成长、大盘占优持续分别达三年和六年,但市场演化离极致尚早。从价值成长看,我们以创业板指/上证50及PE估值相对走势来刻画成长价值风格,当前(截至21/07/16,下同)创业板指/上证50为1.03,已经高于向上1倍标准差,看似成长风格占优已经较为极致;但如果从估值角度看,目前创业板指PE/上证50PE为5.17、位于历史均值附近,成长风格的占优未到极致的地步。从大小盘看,我们以申万大盘/申万小盘指数及PE估值相对走势来刻画大小盘风格,16年以来申万大盘/申万小盘走势持续向上,今年2月以来略有调整,当前为0.93、接近历史均值,大小盘风格分化并不算极致;从PE相对走势看,目前申万大盘PE/申万小盘PE为0.75,远高于向上1倍标准差,这一现象并非意味着大盘风格演绎到极致,而是说明2016年以来小盘股的估值溢价在不断降低,背后的原因是注册制正加强大小盘风格的分化。注册制实施之前,IPO核准制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上市成本,不少企业会另辟蹊径、寻求借壳上市,因此一些小市值上市公司即使运营不善,也具有可观的“壳价值”。2019年来,注册制的推进使得“壳价值”被极大压缩,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与基本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小盘股相对大盘股的估值溢价在不断降低,申万大盘PE/申万小盘PE从19/07/22的0.61升至目前的0.75。

牛市中风格会出现短暂摇摆,但后期市场风格延续原有趋势。从历史上看,05-07年、12-15年两轮牛市后期市场风格都曾出现短期摇摆,但随后市场继续延续前期风格特征。05-07年牛市主导行业是地产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价值风格整体占优,但07年1-3月前期涨幅强势的价值股普遍回撤,而小盘股表现更好,这一期间申万大盘指数最大跌幅达27%、申万小盘指数最大涨幅达63%,申万大盘/小盘相对走势之比从07/01/10的阶段性高点1.62一路降至07/03/23的低点1.36,但市场调整结束后前期价值风格得到延续,申万大盘/小盘相对走势之比一路攀升,并在07/10达到2.04的最高点;12-15年牛市主导行业是TMT为代表的科技股,成长风格整体占优,但在14年10月至15年1月也出现了金融地产为代表的价值股修复行情,期间上证50最大涨幅65%,同期创业板指最大跌幅13%,创业板指/上证50相对走势之比从14/10/13的阶段性高点0.96一路降至15/01/05的低点0.55,调整结束后创业板指/上证50相对走势之比一路攀升,并在15年6月达到1.23的最高点。本轮牛市成长、大盘风格占优,春节后因通胀担忧和美债利率上行,市场出现短暂调整,但往后看成长、大盘风格占优不变。

2.盈利是决定风格的核心变量

经济基本面、流动性、相对估值并非决定风格的核心变量。近期央行全面降准以及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有投资者担心流动性环境和经济增速的变化会对风格带来影响。我们经过分析发现,流动性、经济基本面、相对估值等因素并非决定市场风格的核心变量,具体通过回顾历史数据可以一窥究竟。

流动性松紧对风格影响不大。大小盘风格上,在13/01-14/02小盘占优和16/10-18/01大盘占优的两个时段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处在上升区间,分别从13/1的3.57%升至14/2的4.51%,从16/10的2.65%升至18/01的3.94%。成长价值风格方面,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10-18/01和20/04-20/11期间持续上行,但16/10-18/01价值占优,20/04-20/11成长占优。

经济基本面对风格有一定的影响。经济数据好转时利于价值/大盘股,但两者也出现过背离:从GDP当季同比增速来看,2009-10年经济上行时小盘股整体占优;从工业增加值当季同比增速来看,2011-12年工业增加值持续下行,但此阶段中价值风格占优。

相对估值变化是风格切换的价格表现,触及估值区间极值易促成风格转变。例如,14年10月成长股相对价值股的估值溢价处于历史高位,14年底至15年1月出现了金融地产为代表的价值股修复行情。但从大小盘风格来看,近年来由于注册制推进,小盘股的估值溢价不断降低,大小盘相对估值对风格切换的影响减弱。

盈利相对趋势才是风格决定的核心变量。股票长期看是称重机,站在长周期看基本面决定股价涨跌,盈利趋势分化是风格切换的分水岭。价值成长风格方面,无论是16-17年价值占优还是19年以来风格弱化,背后的核心变量都是盈利。16-17年价值占优期间,上证50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从16Q1的-7.6%(ROE-TTM为11.6%)上升至17Q4的13.9%(11.8%);创业板指从16Q1的77.1%(12.5%)降至17Q4的-39.8%(6.0%),创业板指与上证50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之差(ROE-TTM之差)从16年Q1的84.7%(0.78%)一路下降至17年Q4的-53.8%(-5.74%)。而19年价值成长风格弱化的原因则是创业板指的盈利增速回升幅度更大,上证50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从18Q4的8.1%(12.1%)变为21Q1的43.2%(10.9%),但创业板指净利润增速从-38.4%(7.0%)上升至94.2%(13.5%),创业板指与上证50两者之差从18Q4的-46.5%(-5.1%)升至21Q1的50.9%(2.6%)。

3.顺势而上,守正出奇

牛市不变,市场有望创新高。对于下半年,我们保持乐观态度。宏观角度上看,投资时钟是基于宏观背景做资产配置分析时很好的工具,我们前期多篇报告指出当前投资时钟仍处过热期,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7.9%,2年复合增速为 5.5%,高于一季度的5.0%,从投资时钟角度进一步印证今年仍处于过热期。微观角度看,具体理由有三:第一,宏观流动性中性、微观流动性充裕。宏观流动性上,2021年初至今(截至21/07/16)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值3.16%,而2018年、2019年、2020年均值为3.64%、3.20%、2.98%,今年宏观流动性的松紧程度只是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附近。从微观流动性看,今年以来偏股公募基金累计发行1.3万亿元,而2020年全年为2.0万亿元,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2386亿元,而2020年为2089亿元,相较而言今年微观流动性非常充裕。第二,企业盈利扩张中。回顾历史,牛市的指数高点略提前于盈利指标高点,具体而言指数高点与ROE高点更相关,虽然企业利润单季度同比高点在21Q1,但是剔除低基数影响后,本轮盈利周期ROE高点在21Q4或22Q1,预计全年A股净利同比增速为20%,展望下半年,基本面继续改善有望支撑市场中枢不断抬高。第三,市场风险偏好上升中。今年以来股价涨幅大的板块估值往往较高,其实这就是牛市中后期的特征,即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上升,投资者重趋势,愿意给高景气板块高估值,此外从情绪指标来看,当前市场情绪温度大约为60-65度,风险偏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中报业绩预告及快报印证盈利仍处上行周期,科创板业绩明显改善。截至7月15日,剔除ST公司后,以披露家数计算,2021年披露中报业绩预告及快报的公司数占全部A股的比例为33%。我们以已披露预告/快报的公司为样本,测算各板块中报业绩,用两年年化复合增速来剔除去年一季度的低基数效应,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业绩回升的趋势仍在延续。具体而言,全部A股21H1相对19H1的归母净利润两年年化复合增速为35%(21Q1两年年化增速为35%,下同),创业板均为38%,科创板分别为92%和89%。大类行业上,21年上半年较一季度业绩改善最明显的是金融地产,其21H1和21Q1归母净利润两年年化增速分别为10%和0%,其次是科技(计算机、传媒、通信、电子),其21H1和21Q1增速分别为48%和45%。除行业外,我们同样对今年上半年涨幅较大的概念指数和茅指数进行分析。21H1和21Q1归母净利润两年年化增速差最大的是新能源汽车指数,其21H1两年年化增速为72%(21Q1为56%,下同);锂电池指数的归母净利增速同样明显上升,其21H1两年年化增速为53%(21Q1为44%);茅指数和半导体指数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则是略有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茅指数21H1两年年化增速为62%(21Q1为69%),半导体指数21H1增速为114%(21Q1为121%)。整体上看,成长相对价值的盈利趋势或将扩大,成长风格延续。详见我们前期报告《科创板业绩改善明显——21年中报业绩预告及快报点评-20210715》。

守正出奇方能致胜。守正:茅指数为代表的大盘成长仍是较好配置。存量经济时代行业集中度提升,优质龙头公司基本面更优,茅指数为代表的大盘成长股盈利水平将持续。我国进入股权投资时代也将逐渐提升A股机构化、国际化程度,基本面优异的龙头股配置将得到巩固。基本面+机构配置推动下,2016年以来茅指数已现美股化端倪,总体上呈现锯齿形向上的长牛慢牛趋势,估值中枢正逐渐抬高:茅指数16年至今PE估值中枢(TTM,整体法)已经从09-15年间的15.7倍上移至28.8倍。春节以来通胀影响下,茅指数回调只是性价比的自我修正,随着下半年通胀压力逐渐缓解,在稳健业绩水平和机构投资者持续青睐推动下,茅指数有望回到前期高点,详见《茅指数正美股化-20210617》。出奇:智能制造为代表的中盘成长更有弹性。从市值结构看,我们测算中市值公司21Q1归母净利润两年年化增速为19%,当前PE为29倍,盈利估值匹配度优于大市值和小市值股。从行业层面来看,中盘成长中最为凸显就是智能制造相关行业,详见“中国智造系列报告1-5”。当前智能制造崛起有三大逻辑:第一,技术进步、疫情重构产业链、温和通胀推动下,智能制造基本面更强。第二,《“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频频出台,支持智能制造快速崛起。第三,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对智能制造配置不高,21Q1基金重仓股中智能制造类行业占比仅26.6%,而20Q2的高点为32.3%,目前仍略微低配,而且近期发布的双创50指数有望吸引更多资金配置智能制造板块。可从三个方向挖掘投资机会:①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②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包括智能汽车等领域;③传统制造技术改进与升级:包括智能家电、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风险提示:通胀继续大幅上行,投资时钟提前进入滞胀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