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错过这一轮牛市

格隆汇2023-04-16

经济似乎还略显冷意,但股市已经迫不及待要热起来。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上周五上证指数再一次逼近3月7日的高位,并显示要突破的态势,而A股成交额更是连续9个交易日超越1万亿。

无独有偶,即使是深受美国经济衰退影响的标普指数,也已经悄无声息地逼近2月2日的高位。

股市的嗅觉最灵敏,资本也不会骗人,持续向上攻的事实,已经说明问题。

那就是我们对于2023年市场的一个简单观点:不要错过这一轮牛市。

宏观面

每一轮牛市的发生,都有一个超级低谷作为前提。

2022年是何等的低谷,每一个投资者都能感受得到。疫情反复、经济下滑,外围战事不断、加息疯狂,资本市场真的是苦不堪言。

但任何事都会有了结的时刻,几个大的宏观风险,现在基本已经或者即将反转。首先是俄乌战争,资本市场早已钝化,其次是疫情也已经无关痛痒,现在唯一差的,就是全球的加息,尤其是美联储的正式结束。幸运的是,这个结束已经清晰可见,只差5月份会议的官宣。

影响股市的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经济基本面,一个是流动性。

国内的经济基本面,复苏已成定局,表面上看国内的宏观经济数据似乎并没有太令人激动,但好转的迹象正在一步步呈现,特别是消费层面,“五一”将至,旅游机票酒店的预定数据增强了消费回暖的逻辑。现在市场都在等待两天后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考虑到年初疫情放开后出现过一轮全民感染,数据未必很强劲,但基本也可以预见,这应该算是今年的底部了。

外围方面,美国经济衰退大概率会出现,对于中国出口会有负面作用。因为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22年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出口美国依然高达5368亿美元。不过,中国本身也在扩大和全球其他经济体的联系,努力对冲美国的负面影响。而拉长时间看,即使美国衰退预约而至,根据美联储官员的预计,影响主要在今年,明后两年会走向复苏。所以,熬过今年基本也就没事了。

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短期看确实会有一些扰动,但中长期确实没有理由悲观,也不可能再下探到去年的低位。即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大国博弈、科技创新,不会马上得到解决,可幸的是,这些问题也不至于再度恶化,而且国家也在努力一步步突围。

流动性方面,中国的CPI维持在较低的位置,3月份只有0.7%,这似乎预示着经济仍有待更强劲的复苏,但反过来说,为刺激经济以及继续宽松货币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实际上,货币层面已经看到明显的宽松,特别是不久前公布的社融、M2数据,只不过从货币层面到经济的传导需要时间。另外,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一步步走向终结,也为我们的货币政策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间。

宏观经济处于复苏通道,流动性的大方向是宽松,股市走牛,就有了最基本的支持。

微观面

微观层面,主要是企业的盈利,恰逢上市公司集体披露一季报。

截至今天,A股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公司超过200家,其中消费股的朗姿股份、燕京啤酒增长非常强劲,其中朗姿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377-566倍,燕京啤酒同比增长71-75倍。虽然看上去极端,但也代表了消费股从去年被疫情压制,到今年放开疫情后强势的反弹态势。而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股,同样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典型的是半导体设备商北方华创,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1--2倍。

在年初的文章中,我们就多次提及半导体的投资机会,不过彼时主要是基于半导体的库存周期在今年上半年见底,下半年进入上升通道,炒的是周期反转的逻辑。其后出现的chatGPT热潮,加速了半导体的周期反转,更重要的是,chatGPT的大热,也标志着以AI为首的新一轮技术革命进入快车道,这个可以比肩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而且比它们规模更大的技术革命,给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科技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一个新的蓝海序幕已经徐徐展开。

这也是我们不断重复今年的投资主线,数字经济必定是最大的一个的理由。

如果说以往中国在科技方面基本都是跟着别人走,但这一次,中国是最有希望成为其中一位领跑者,因为数字经济已经被确立为国家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实力已经大大提高,即使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和美国尚有差距,但和全球大部分国家相比,优势还是很明显。

虽然A股上也存在不少蹭概念的公司,但总体上看,这一个技术革命,中国出现相对应的真牛股是大概率的,这无疑也为股市走牛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至少从资金面上看,这种拥有广阔增长前景和预期收益的技术革命,是很容易吸引增量资金进入股市的。

作为投资者,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一次的季报,因为这不但会印证国内经济的复苏程度,也会成为预测接下来经济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依据,还是验证增量资金进入股市的证据。虽然现在尚未全部公布,过早下结论不可取,但鉴于今年没有已经没有疫情扰动,至少可以肯定,整体上比起去年同期,只会好不会差。

而如果最后的结果确实如此的话,上证突围前月高点,只是时间问题。

后市走牛无悬念

投资界有句名言:未来比过去重要。

意思是,股市后面是涨是跌,最重要的是预期。

复盘过去一年,有一点是笔者体会最为深刻的,都发生去年10月,美股跌入年内低点,A股港股也是在那个月见底。

如果简单的线性思维去看,那时美国的联邦利率并没有很高,经济也还很强劲,但为何早早就跌入低位呢?而国内疫情压力、经济压力又那么大,甚至一度传出外资出现信心危机,快速下跌可以理解,但为何没过几天就强力反弹了呢?难道不应该继续下跌吗?

实际上,股市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提前对实体经济做出反应,这种反应通常以半年为常,而且过程当中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

去年10月份中美股市的底部,就受到这个规律的影响,现在也一步步得到验证,首先是美国的加息行为,如果今年5月份如期结束,距离去年10月份,正好半年;其次是中国,那一次快速下跌,确实起到了提前见底的作用,当然,11月疫情放开是股市反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继续封控,反弹未至于那么快到来。

但不管如何,想要股市,不管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回到去年的底部位置,可能性都不高了,国内经济复苏,流动性宽松就不说了,即使是美股进入“杀盈利”阶段,除非上市公司业绩大面积崩溃,否则很难会出现。3月份银行股暴雷的时候,曾经引发过一轮恐慌,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崩溃现象,摩根大通这种大银行业绩反而大增。指数方面,最受伤的道琼斯波幅在10%左右,而纳斯达克、标普500远低于10%,并且三大指数都已经完全收复3月份跌幅并上涨不少。

可以说,现在最大的宏观风险只是美国的经济衰退,如果按照股市提前反应未来的特征,现在交易的正是半年之后。换句话说,股市正在定价半年之后的经济衰退。当然,是否完全定价还有待于其他经济、上市公司数据,以及后续政策的公布,如果这些数据超预期下滑,那股市还是会跟着,如果符合预期,那股市可以持平,但如果超预期向好,反弹就会随时发生。

如果用前文所说的两个因素——经济基本面和流动性,美股的流动性紧缩基本被市场定价,唯一差的就是等经济面见底。而中国的情况,要更好一些,因为我们的经济基本面已经见底,并处于回升阶段。

结语

如果说去年是全球资本市场的崩溃时刻,那今年出现全球资本市场向上共振,应该是最值得期待,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现在看,后市走牛的迹象可能还不至于很明显,因为除了AI板块,其他板块都还相对低调,需要一些催化因素,也需要一些时日。但正如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股市不会直接告诉你牛市来了,但既然对于未来的预期向好,估值上又处于低位,表现低调反而是好事,这等于给了投资者上车的机会。如果已经狂飙起来了,机会就没有了。

中国人常常说否极泰来,放在股市也是如此。如果说对于今年股市的投资策略,一句话足矣,那就是:

不要错过这一轮牛市!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