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躺平之後,日本經濟發生了什麼?
作 者 | 日本央行
來 源 | 奧特快談
引言
在“人口變化與宏觀經濟表現”這一主題上,我相信日本是最顯著例子。
日本的人口和工作年齡人口(15歲到64歲之間的人口)分別在2007年和1995年達到頂峯後開始下降。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從1990年的12%迅速上升到2010年的23%(圖1)。
圖1 日本人口變化:淺色爲老幼,深色爲適齡勞動力
與此同時,日本的經濟增長在過去20年裏逐漸放緩,主要有兩個原因:在前半個時期,日本經濟受到了泡沫破滅的嚴重影響。在後半段,快速的人口老齡化通過各種渠道阻礙了日本經濟的發展。爲了說明這一點,我經常拿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增長率進行比較。
七國集團國家中,日本勞動年齡人口的人均GDP增長率是最高的(下圖最左,黑柱),這是一個短期內受人口變化影響最小的指標。相比之下,日本的人均GDP增長率幾乎與平均水平相同(下圖中間),而總GDP增長率受總人口下降的影響,低於平均水平(下圖最右):
圖2 人口快速老齡化的影響(黑柱爲日本)
新古典增長理論出於簡化分析的需要通常不區分總體人口和工作年齡人口,然而,如果不明確考慮到這兩個變量之間的區別,就無法分析日本目前面臨的挑戰。
人口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過去是、未來也將是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圖3),其他亞洲經濟體也將在某一時刻發現自己也處於人口老齡化之中。
圖3 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率(黑實線爲日本)
這是一個遲早要面對的現實。看看歐洲,截至2007年,在歐元區邊緣國家,外來移民促成了人口的增長。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移民的勢頭消失了,區域內一些國家現在甚至面臨着人口流出,同時由於人口增長放緩甚至人口下降而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在我的發言中,我將簡要解釋日本的人口變化,然後繼續探討與宏觀經濟表現相關的問題。最後,我將談到人口變化的政策影響。
日本的人口變化
我首先指出四個相關事實,以便考慮日本人口結構變化與宏觀經濟表現之間的聯繫。
首先,在過去,日本的人口增長率很高,勞動年齡人口非常多。這如今聽起來可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然而在二戰結束後,日本甚至產生過人口過剩問題。例如,日本人從1952年開始通過海路移民巴西,一直持續到1973年。人們通常認爲,日本的高增長時期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結束於70年代初。
勞動年齡人口的擴大,加上自由貿易體制,爲快速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將日本人口在高增長時期開始和結束時按年齡組別進行的比較清楚地表明,在這一時期,日本的工作年齡人口出現了快速增長。
如圖4所示,人口金字塔呈短暫上升趨勢。1955年至1975年,全國人口平均增長率爲1.3%,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增長率爲1.9%。快速的跨國比較可以證實,當時日本的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率在發達國家中是相對較高的,有時甚至是最高的。
圖4 高增長時期日本的年齡結構(1955-1975)
第二,日本人口增長率和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率的快速下降是全球前所未有的。
人口的趨勢主要取決於出生率和死亡率(圖5)。20世紀50年代以後,日本的總和生育率大幅下降,2010年達到1.39,低於其他發達國家的水平。日本的死亡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大幅下降,1979年達到6.0(每千人)。之後逐漸增加,在2010年達到9.5。
圖5 總人口(左)和工作年齡人口(右)增長率
注:黑線爲日本
第三,總生育率的週期性下降長期以來被認爲是每個時間點的一次性異常,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官方每五年對生育率的預測一再高估。
自1976年以來,這種預測一直用於日本公共養卹金制度的精算估值(圖6)。在1992年之前人們甚至認爲,長期生育率會適時上升到2,直到1992年預測才第一次被向下修正,遠低於2。
圖6 日本總生育率預測的修正(淺色線爲各年預測值)
第四,除了對正在發生的人口變化認知遲滯之外,對這些變化的深遠影響的理解甚至更加遲滯。因此,日本人民花了更長的時間來採取措施應對預期的人口變化。順便說一句,如果你回顧1992年,政府發表的國民生活方式白皮書的標題是“低出生率社會的到來:它的影響和反應。”
事後看來,當時的日本正在痛苦地尋找從泡沫經濟的餘波中復甦的方法。我記得,當時大多數日本人和經濟學家都沒有像我們後來認識到的那樣,正確地認識人口老齡化和低出生率對日本經濟的重要性。
例如,日本報紙文章的數據庫顯示,有關人口老齡化或低出生率的文章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增加。然而,直到2000年代中期,關於人口老齡化或低出生率的文章數量纔開始超過關於資產價格泡沫或不良貸款的文章(圖7)。到那時,勞動年齡人口已經下降了大約10年。
圖7 低出生率與人口老齡化的報紙引文(黑線)
人口變化對日本經濟的影響
根據日本的經驗,我將從三個方面來闡述人口變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第一,經濟增長率;第二,通貨膨脹率;第三,經常賬戶收支。
A.經濟增長率
首先,我選取了人口結構變化對日本經濟最重要的影響,即經濟增長率。
經濟增長模型假設每個人都以給定的強度工作。對於勞動增加型技術變化,在長期穩定狀態下,人均變量以技術變革的速度增長,綜合變量以人口增長與技術變革之和的速度增長。
在包括日本在內的老齡化經濟體中,工作年齡人口已經開始減少,假如參與率保持不變,那麼勞動力也在減少。由於勞動力的稀缺對勞動力供給產生了自然約束,資本的邊際產值也隨之下降。因此,宏觀經濟增長將受到阻礙。
日本過去十年的經濟數據表明,勞動力減少了0.3%,勞動生產率提高了0.8%,加起來實際GDP增長率提高了0.6% (圖8)。
圖8 日本實際GDP增長的分解
注:深色爲人口增長,淺色爲勞動生產率增長
不過,儘管這樣的分析能爲人口老齡化和人口下降的影響提供一個實用的一階近似,但爲了政策考量,我們需要用一些更實際的、包含其他因素的方法。
第一個因素是,從長遠來看,勞動參與率可能會隨着人口結構的變化而調整。例如,日本女性的勞動參與率明顯低於其他發達國家。特別是,日本女性在三十多歲時勞動參與度明顯下降,這導致過去和現在按年齡分佈的勞動參與率都呈現出明顯的M型曲線。
然而,近年來,日本與其他發達國家在M型傾斜深度上的差距正在逐漸消失(圖9)。換言之,日本女性正越來越多加入勞動力市場。
圖9 2010年,日本女性勞動者的參與率比之前更接近其他發達國家
第二種效應來自人均增長率與勞動年齡人口人均增長率之間的差距。索洛的經濟增長模型假設一個國家的人口與該國的勞動力相一致。在現實中,隨着人口老齡化的推進,人口與勞動力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在老年非工作人口比重增加的過程中,人均增長率將低於勞動年齡人口的人均增長率。
從供給能力的角度來看,每一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率是重要的;然而,當我們考慮在宏觀經濟中支持商品和服務總需求的平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時,人均增長率是一個更重要的指標。即使勞動年齡人口的人均增長率很高,只要人均增長率在下降,需求的下行壓力就會阻礙宏觀經濟增長。
第三,我們可能需要考慮所謂的“消費波”假說(圖10)。一方面,日本資產價格泡沫是由日本嬰兒潮一代造成的,他們經歷了消費高峯期,尤其是在抵押貸款方面。在泡沫時期,他們確實積極購買自己的住房。同樣,人口結構的變化,也是90年代後期國內汽車銷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10 房、車需求下跌,醫療需求增加
但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的進展意味着老年人對醫療、護理等服務的需求增加。目前,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日本消費的40%左右。它們在日本消費中的份額預計將進一步增加。如果日本公司改變產品以應對潛在需求的增加,這種努力將減緩潛在增長率的下降。
人口變化引起的第四個因素可能顯示在財政平衡方面(圖11)。
快速的人口老齡化是財政赤字增加的主要因素。顯然,持續的人口老齡化通過降低稅收增長率(反映的是經濟增長率下滑)、以及增加與社會保障相關的支出(如醫療服務、護理服務、公共養老金等),增加了財政赤字。如果未來財政平衡的不確定性增加,可能會抑制勞動年齡一代的消費。
圖11 日本社保與財政支出構成
左:日本各類社會保障支出,從上至下依次爲養老金、醫療保健、福利和其他
右:2012年,社會保障佔日本財政支出的29%
人口變化也會通過政治過程影響財政平衡。人口老齡化必然意味着選民的老齡化。如果老年人的投票比例高於年輕人,如果老年人對維持現有社會保障制度有更強的偏好,那麼財政赤字就會增加,這反映了老年人的偏好。
第五,人口結構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家庭的投資組合選擇(圖12)。特別是,我們需要從兩個角度來考察老年人數量的增加對家庭金融資產選擇的影響:誰來提供,以及如何提供風險資金這一經濟增長不可缺少的引擎。然而,決定家庭金融資產組合的因素不僅包括年齡,還包括勞動收入。
圖12 日本不同年齡段家庭金融資產
注:從上至下依次爲其他、投資信託、股票、債券、人壽保險、存款
此外,家庭在選擇資產組合的同時,也在做出購買住房的決定。我們沒有足夠的基於日本微觀數據的實證研究來回答以下問題,例如,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老年人是否更喜歡股票,或者他們是否傾向於賣出股票,購買債券市場以獲得更安全的資產展望未來,有待對這一領域的進一步研究。
到目前爲止,我的分析集中在人口結構變化對日本整體宏觀經濟表現的影響上。實際上,人口老齡化或低出生率等人口結構變化在不同地區的發展並不均衡。
例如,人口增長率、工作年齡人口和65歲以上人口所佔比例因地區而異(圖13)。在地區增長率、地區財政平衡和金融機構戰略分散的背後,是各地區人口變化的不均衡發展。
圖13 各地區65歲以上人口比例
注:顏色越深老齡人口占比越大
B.價格增長率
接下來,我將從宏觀經濟表現的角度闡述人口變化與通縮之間的聯繫。從表面上看,人口結構和通貨緊縮之間沒有聯繫。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對發達經濟體的跨國比較揭示了有趣的證據:在21世紀頭10年裏,24個發達經濟體的人口增長率和通貨膨脹正相關(圖14)。我們怎樣才能理清這些事實呢?
圖14 全球範圍內,工作年齡人口增長和通貨膨脹正相關
在某種程度上,人口增長和通貨膨脹之間的相關性可以部分解釋爲商業週期引起的共同運動。在歐洲和北美的一些發達經濟體中,經濟活動的波動可能會因產出缺口的大小而不同,從而對通貨膨脹造成上行或下行壓力,同時吸引或阻止移民,放大人口變動。
然而,這一假設在包括日本在內的一些國家似乎是不恰當的,因爲移民對總人口的影響非常小,因此可以忽略。在這方面,商業週期波動對人口變化的影響很小。
仔細看看日本的情況,就會發現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通貨膨脹和人口增長之間的正相關性越來越強(圖16),這將反映出人口老齡化削弱了創造實際收入的勢頭。
圖16 日本的人口增長和通貨膨脹正相關
左:勞動人口與GDP平減指數同降
右:潛在增長率與中長期通脹預期同起伏
正如我已經討論過的,泡沫破裂的影響、快速老齡化和生產力停滯正在日本發生。在此背景下,實際人均GDP增長率顯著下降,從20世紀80年代的4%左右下降到如今的近1%(圖17)。
圖17 發達經濟體實際人均GDP增長率(黑實線爲日本)
隨着人們預見尚未加速的人口老齡化在未來實現,實際GDP增長率的下降可能會削弱對潛在增長的中長期預期,導致家庭永久收入下降。
潛在增長率的下降(實際上意味着供給能力停滯)導致永久性收入下降。另一方面,總供給的相應收縮將抵消總需求的下降。總需求和總供給同時變化使價格水平保持不變。
然而,儘管公衆長期以來基本上仍然不瞭解人口結構變化所造成的危險,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認識已經慢慢地逐步形成。隨着公衆意識的逐步覺醒,尚未實現的GDP增長下降也被考慮在內,導致了今天的總需求下降,所有前瞻性的反應都在日本通貨緊縮背後發揮了作用。
與此同時,美國和歐洲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實際人均GDP增長率已經下降到和日本相近範圍(上圖17)。
展望未來,美國和歐洲國家的老齡化和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預計將繼續下去。如果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削弱經濟中創造收入的勢頭,那麼或許這個迫近的威脅會對通貨膨脹施加下行壓力。
C.經常賬戶
我從宏觀經濟表現和人口結構變化的角度討論的最後一個問題是經常賬戶。
一些人認爲,正如日本貿易在2011財年由平衡轉爲赤字所釋放的信號一樣,經常賬戶平衡也將隨着時間的推移轉變爲赤字(圖18)。我不同意這種觀點。
圖18 經常賬戶,貿易平衡和收入平衡
注:淺色面積爲貿易盈餘,在2011年轉爲赤字
貿易逆差的轉變反映了出口的下降和進口的增加,這兩種情況都是由暫時性因素造成的:日本東部大地震導致供應鏈中斷,出口下降。爲了滿足火電廠日益增長的需求,液化天然氣和其他化石燃料的進口急劇增加,彌補了事故造成的核電損失。
一般來說,經常賬戶廣泛地反映了經濟的儲蓄-投資平衡。一方面,就儲蓄而言,生命週期模型表明,老年人口在經濟中所佔比例越高,總儲蓄率就越低。
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至少通過兩個渠道影響投資。
首先,如果替代勞動力減少的是資本,那國內投資可能會增加。第二,由於人口下降而導致的國內需求減少會進一步造成國內投資減少。如果人口老齡化使消費向服務業轉移,企業很難用勞動力替代資本,那麼第二個效應將蓋過第一個效應。
無論如何,從2002年到2011年,日本的收入盈餘爲12.4萬億日元,或名義GDP的2.5%,反映的是截至2011年底的淨國際投資頭寸爲253萬億日元,或超過名義GDP的50%。這些數據表明,日本的經常賬戶盈餘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日本能夠迴應這一挑戰嗎?
人口結構的變化緩慢,穩定而深刻地影響了日本經濟。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口持續老齡化會通過各種渠道對日本經濟增長率造成下行壓力。在這種壓力下,我們是否應該忍受經濟的萎縮,並默默地接受這是我們無法逃脫的命運?
我的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因人而異,這取決於該國經濟和社會的靈活性。當前的困難不是來自持續的人口老齡化本身,而是來自對它的遲緩反應。
在這方面,我強調,如果社會正確地認識到人口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如果社會認爲需要改變這些制度,我們就應該去找補救辦法。如果日本人決心採取行動,我能爲可能的改變提供幾個選擇。
第一種選擇是採取各種措施增加勞動力。撇開超出央行行長職權範圍之外的問題,比如是否接受更多的外國工人,我們可以通過提高出生率和/或勞動參與率來增加勞動力。
有趣的是,根據一項跨國數據分析,女性勞動者的勞動參與率與出生率呈正相關。日本47個縣中,30 - 44歲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與生育率呈正相關(圖19)。近年來,日本女性和老年勞動者的勞動參與率穩步上升。增加勞動力的努力已經開始,並取得了一些進展(圖20)。
圖19 女性勞動參與率與生育率成正相關
圖20 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在回升
第二種選擇是根據需求格局調整供給側結構。國內方面的典型例子包括對老年人潛在需求的響應,如醫療和護理服務(表1)。
各國人口老齡化率(上)與衛生保健支出(下)
在過去十年中,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增長了33%,美國增長了16%。日本在醫療和護理服務上的支出增加了11%,美國增加了74%。這些數據表明,日本不僅在醫療和護理服務市場,而且在醫療設備和其他相關投資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潛在需求。
第三,順應海外需求增長,充分利用全球化發展勢頭。如果日本是一個“封閉的經濟”,將無法避免人口減少的全部影響。然而,日本企業可以通過滿足海外需求來發展,特別是在人口增長較快的經濟體或快速增長的新興經濟體。
滿足外國需求的選擇之一是出口,其他還包括,支持日本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以追求更高的盈利能力,這將帶來收入盈餘。21世紀頭十年,實際GDP平均每年增長0.6%,而扣除貿易損益後的實際國民總收入(與實際GDP相對應的指標)增速更快,爲0.7%(圖21)。
圖21 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民總收入(GNI)
左:淺色線爲扣除貿易損益後的GNI,比GDP增長快
右:淺灰色面積爲對外直接投資收入
在相關方面,日本對外直接投資佔比明顯低於其他發達國家,上升空間將是巨大的(圖22)。收入平衡盈餘的增加可能需要重新關注國民總收入(GNI),它代表日本國民的收入(譯者注:包括國內及海外)。
圖22 對外直接投資(黑實線爲日本,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最後,企業可以根據上述三種選擇更好地重新配置資本,以提高生產率。我上面提到了日本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現在我指出日本的勞動生產率水平低於其他發達國家(圖23)。換句話說,如果企業重新配置其資本,使其更好地與有效配置相匹配,人均收入可能會大幅增加。
圖23 各發達國家勞動生產率,日本墊底
結語
我解釋了人口變化是如何通過各種渠道影響日本經濟的。回顧過去,直到全球信貸泡沫破裂之前,學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沒有充分認識到泡沫破裂的重要性。日本泡沫破裂的經歷往往被低估爲一段特殊時期。同樣,我擔心,旁觀者對日本正在發生的人口變化的擔憂可能達不到預期。
我的理解是,鑑於該問題的重要性,人們尚未完全意識到人口迅速老齡化以及低出生率的後果。經濟學已經處理了人口問題,比如佩蒂的《政治算術》和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等例子。爲了制定經濟政策,人口變化及其政策影響的基礎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這次會議能夠對這類研究的積累有所幫助。謝謝!
全文完,感謝您的閱讀!
來源:Demographic Changes and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Japanese Experiences Opening Remarks, Masaaki Shirakawa
作者:白川方明。1949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日本經濟學家,在2008至2013年期間擔任日本央行行長。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what is the matter?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