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爲什麼巴菲特能夠有大量的時間去閱讀,而你沒有呢?

@追求复合增长
在提到讀書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自己很忙,沒有時間。但又有誰能夠比沃倫·巴菲特需要做的事情更多?爲什麼巴菲特能夠有大量的時間去閱讀?這背後有什麼可以借鑑的地方? 今天給大家分享巴菲特的時間管理理念。 當我告訴人們,沃倫·巴菲特遵循5小時規則,把80%的時間花在閱讀和思考上時,他們的反應都是可以預見的:“他能做到這一點,因爲他是沃倫·巴菲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我永遠達不到那一步,也不做不到那樣。” 雖然這種反應可能讓人們自我感覺良好,但肯定不會讓他們變得更聰明。 因爲事實是:巴菲特從小學開始就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閱讀和思考上。擁有更多的錢或管理一家大公司,並不能給你更多的空閒時間。 空閒的時間,從來不是默默出現的。除非退休,否則人們不會有大量的空閒時間。相反,空閒時間是一種策略的結果。是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時間的結果。 出於對巴菲特獨特的策略的好奇,我讀了幾本關於他的書、他寫給股東的大部分年度信件,觀看了他幾乎所有的採訪。 不要搞錯了... ... 在巴菲特做出如此輕鬆的舉止背後,是世界上最冷酷無情的優先排序者(以一種好的方式)。 以下是沃倫·巴菲特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爲了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和思考而採用的六大策略。我邀請你“複製”它們,這樣你每天就有更多的時間做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 當你閱讀這些策略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些策略並不像你在網上看到的那些典型的組合策略一樣,它們並不是隨機的。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一個更深層次的模式——他的首要心智模型。 巴菲特策略1: 殺死繁忙的工作 巴菲特從它的日程表上劃掉了幾乎所有CEO必須完成的任務: 他從不與分析師交談(據巴菲特估計,一個典型的CEO有20%的時間會花在與華爾街分析師的交談上)。 他很少接受媒體採訪。 他不參加行業活動。 他幾乎整個職業生涯都住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一個紐約市外的地方。 他幾乎不像典型的CEO那樣參加任何內部會議。 重要的是,這些決定不是偶然發生的。做出這些決定,巴菲特需要不斷地抵抗巨大的社會壓力。 我們通過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邁克爾·弗林特(Michael Flint)瞭解了巴菲特是如何應對分心和他應該承擔的義務的。 巴菲特曾經給弗林特介紹過確定優先次序的三步走策略,我希望你現在就能嘗試一下,以便真正理解這個信息: 首先,巴菲特讓弗林特在一張紙上寫下他的前25個目標。現在,你就把你的目標寫下來。 接下來,他讓他選出前5個。到目前爲止,沒什麼特別的。 最後,他讓弗林特把那20個他沒有選中的目標放在“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避免”的清單上。 在第三步,你會看到巴菲特在排定優先級上面的天才之處。在這一點上,大多數人只會專注於前5個目標,然後間歇性在其餘的目標上投入精力。 但巴菲特沒有。他建議弗林特:“不管怎樣,這些事情都不應該引起你的注意,除非你已經成功地完成了前5個目標。” 巴菲特的策略有幾個基本事實: 20%的優先級任務會佔據我們結果的80% 。巴菲特最優先考慮的5個目標就是25個目標的20%。關於80/20法則的更多信息,可以閱讀我之前的文章:這應該是你訓練自己,讓自己變得更聰明的方法。 對我們的時間真正構成威脅的,並不簡簡單單是哪些我們知道是錯誤的事情的干擾。相反,真正的威脅是那些“披着羊皮的狼”——這些活動讓我們感覺自己在努力工作,但最終並不能改變現狀。巴菲特的“三步走”方法,就是爲了預防這些! 優先化的真正挑戰在於說,"不!" 答應是很容易的。真正困難的是對繁忙的工作說不,因爲繁忙的工作能讓你從待辦事項清單上劃掉一項而感到滿足:履行對別人的義務,做一件簡單的事情,寫一封電子郵件。 巴菲特策略2: 只和那些你認爲可以永遠共事的人一起工作 “如果你無法想象自己能夠與某個人共事一生,那麼一天也不要與他們共事。” ——硅谷天使投資人納瓦爾·拉威康特(Naval Ravikant) 與巴菲特嚴格審查自己工作活動的方式類似,他也對與自己合作的人進行嚴格的審查。 巴菲特只和他信任的首席執行官們合作,這些首席執行官們能取得成果,他認爲自己可以和他們一起工作幾十年。 因此,在收購一家公司之前,他極少進行談判和盡職調查,也不會對自己收購的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有太多的干涉。此外,他很享受與首席執行官們的談話。 (注意,“信任”這個詞這個詞,讓巴菲特放棄收購許多財務狀況很有吸引力的公司,只是因爲他不信任這些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巴菲特策略3: 讓事情保持在超級超級簡單的狀態 巴菲特已經消除了他公司幾乎所有的官僚作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組合公司有近40萬名員工,但其實際的總部只有20多名員工。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2014年聖誕派對的照片: 巴菲特的個人生活也很簡單。他住在一個不起眼的房子裏(60年來他一直住在那裏) ,每年個人開銷只有10萬美元。 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在我們的公司中,在我們的生活中,讓事情變得複雜是非常容易的。事實上,這是常態。 當你獲得更多的利潤時,僱傭更多的員工是正常的。隨着你賺的錢越來越多,花的錢越來越多是正常的。 真正強大和獨特的是讓事情簡單化。這需要努力和技巧。這也是巴菲特天才之處的一部分。 這麼說很奇怪,當你對比他可能生活的生活方式和他選擇的生活方式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最大的極簡主義者。 巴菲特策略4: 專注於少數高質量的賭注 沃倫·巴菲特每年只做少量的投資。 我記得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很震驚。“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投資者怎麼可能只做這麼少的交易?” Housatonic Partners基金的創始合夥人,威廉·桑代克(William Thorndike)在他的著作《商界局外人》(The Outsiders)中給了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 巴菲特相信,集中的投資組合會帶來非凡的回報,優秀的投資標的很少出現。 他多次告訴學生,如果他們在職業生涯開始時拿到一張只能打20孔的卡片,代表他們在投資生涯中可以投資的總數量,他們的投資結果會有所改善。 正如他在1993年的年度報告中總結的那樣,“我們認爲,如果讓投資組合更集中的政策能提高投資者對一家企業的思考強度,也提高他在購買該企業之前對其經濟特徵的滿意度,那麼這種政策很可能會降低風險。” 簡言之,巴菲特的意思是: “投資的訣竅就是在那裏,看着球一個接一個拋過來,等待球到你最拿手的高度。如果人們大喊,“揮棒啊,你這個笨蛋!”,直接忽略它們。 巴菲特策略5: 專注於長期投資 巴菲特會長期持有他的股票。 據威廉·桑代克在他的著作《商界局外人》中稱,他目前持有的前五大股票期權,持有時間平均超過20年。 相比之下,典型共同基金的平均持有期不到一年。這意味着投資活躍度處於極低水平,巴菲特稱之爲“近乎懶惰的無所事事”。 巴菲特在知識投資方面也運用了類似的概念,這給他帶來了長久的回報。在巴菲特唯一的授權傳記中,他的傳記作者評論了她從巴菲特身上學到的東西: 你所學習和投資的東西,應該是能夠積累的知識,這樣知識就可以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因此,與其學習一些明天就可能過時的東西,比如某種特定類型的軟件(兩年後甚至沒有人使用) ,不如選擇那些能讓你在10年或20年後變得更聰明的東西。我現在一直在受益於這個教訓。 並非只有巴菲特一個人在考慮進行長期投資。 全球最大的加速器YCombinator的總裁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稱,長期思維是“市場上僅存的幾個套利機會之一”。 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用七年的時間來衡量一個新項目能否成功,而其他大多數上市公司則只用三個月的時間來衡量。 巴菲特策略6: 避免追趕科技潮流 人們可能會認爲,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者會一直追求掌握最新的技術,以保持處於時代前沿。 有趣的是,事實恰恰相反。以下是一些例子: 他辦公室裏從來沒有電腦。 他從來沒有用過股票行情收報機。 他沒有智能手機。 這些獨特的選擇反映了巴菲特的一些特點: 巴菲特非常清楚他需要了解哪些數據才能進行投資。 他對自己的想法有足夠的信心,他不願意去做那些受大衆歡迎的事情。 他主動從環境中排除潛在的干擾,而不是依靠意志力。 如何應用巴菲特核心的心智模型? 現在,你明白了吧。沃倫·巴菲特擁有自由閱讀和思考時間並非偶然。他的人生就是爲此而設計的。 這些都不是隨機的策略......它們都來自於一個重要的心智模型:80/20法則。事實上,20%的努力會帶來我們生活中許多領域80%的結果。 在他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比如人際關係、投資、技術、確定優先事項,巴菲特都是無情地優先處理少數重要事項並捨棄其他一切的大師。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你如何將80/20法則始終如一且巧妙地運用到你的生活中。 雖然巴菲特的“三步走”方法在理論層面上非常有用。但我也發現,在運用到實踐層面上是有所欠缺的。它忽略了許多細微之處,這些細微之處可能會使我們這些普通人的計劃偏離軌道。 例如,僅僅簡單地把某些事情放在“不惜一切代價都要避免”的列表上是不夠的。根據我的經驗,避開這些任務需要工作和技巧。 此外,確定優先次序需要時間,這意味着你需要把它變成一個新的習慣,而養成一致的習慣需要努力工作和技巧。 所以,下面是我使用的13步調整過程,這樣你就可以用80/20法則對你的時間表進行優先排序了。 1、確定你的真實價值觀。 當你在沒有清晰價值觀的情況下進行優先排序時,你的目標通常會感到空虛。沒有了自己的北極星,你設定的目標往往是你以前所擁有的文化價值觀的結果。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目標並不是真正的目標。 2、確定你真正的目標。 如果沒有設定明確的目標,你的日常優先事項,就會被那些能讓你感覺良好的短期回報的緊急任務淹沒。有明確的基於價值觀的目標,可以讓你專注於短期和長期的事情。 3、留出時間進行優先排序。 我建議在你的日程表中至少留出以下幾塊時間:每天15分鐘,每週1小時,每個季度3小時,每年1天。 4、列出你必須做的每件事。 把它從你的頭腦中拿出來寫在紙上,是一種宣泄,它爲你剩下的步驟提供了素材。 5、圈出最重要的20%的優先事項,這樣可以得到80%的結果。 這就是你把小麥和穀殼分開的地方。在這裏,你可以解決“信息過載”的問題,看清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這樣才能推動事情的發展。 6、像練習其他技能一樣練習80/20法則。 運用80/20法則並不僅僅意味着問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然後繼續前進。優先排序是一種技能。 通過學習和使用不同的心智模型,比如瓶頸分析、ICE 方法或關鍵路徑方法,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你的優先事項。 每次你設定優先事項的時候,都是一個機會,可以讓你練習如何更好地確定優先事項。 7、確定一個最重要的優先事項。 80/20法則是遵循分形法則的。也就是說每個80/20裏面還有另一個80/20。 所以,如果你把25個優先事項的清單縮小到5個優先事項,你就可以再次運用80/20規則,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優先事項上,這個優先事項給了你這5個優先事項80%的結果。 8、先做你的“一件事”。 當我們的一天開始的時候,我們有最多的能量和最少的干擾。這使得它成爲完美的時間去處理最困難,最重要的活動。 如果你把一件事留到當天晚些時候做,那麼它很可能不會在當天完成了。 9、基於你的“一件事”設度量指標。 大腦喜歡度量標準,尤其是公共的度量標準。這就是爲什麼社交媒體平臺可以如此有效地訓練我們,讓我們不斷地使自己的關注者、贊和評論最大化。 當這些虛榮心指標上升時,我們感覺自己正在取得進展,正在做重要的工作。 但是,歸根結底,如果你經營一家企業,更重要的是獲得利潤。如果你經營一家非營利組織,更重要的是改善世界。如果你想減少孤獨感,更重要的是提高你和親密的朋友之間的高質量互動。 當我花時間去確定一些真正重要的指標,然後真誠地關注它們時,我的業務在一夜之間改變了。 一旦你這樣做了,你的大腦就會自動和潛意識地考慮最大化這些重要的指標,而不是那些虛榮的指標。 10、把其他所有事情都放在“不惜一切代價都要避免”的清單上。就像巴菲特建議的那樣。 11、爲你的“不惜一切代價都要避免”的清單做一個事前檢查。 我們學着用大師的方法一步步投資,相信會有好的成果! $伯克希爾(BRK.A)$$蘋果(AAPL)$$特斯拉(TSLA)$$網易(NTES)$$阿里巴巴(BABA)$
爲什麼巴菲特能夠有大量的時間去閱讀,而你沒有呢?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