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蘋果股份的風險現在更大了:巴菲特“最成功投資”爲何現在成爲一大風險? iPhone在中國漸失技術領先這一吸引力

持有蘋果股份的風險現在更大了:巴菲特“最成功投資”爲何現在成爲一大風險? iPhone在中國漸失技術領先這一吸引力

這位傳奇投資人和他的老搭檔查理·芒格曾爲蘋果公司這隻科技股而改變了投資風格。現在,持股規模讓一些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感到擔憂。

“持有蘋果股份的風險現在更大了,因其估值上升,監管機構重點關注該公司最賺錢的部門,而且該公司的增速正在放緩,”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長期股東、經營着Cheviot的Darren Pollock表示。“至少,現在投資者對蘋果公司的預期應該有別於幾年前。”這可能會影響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業績。

蘋果公司(Apple)是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最棒的投資,如今也成爲他風險最大的投資之一。

2016年,巴菲特作出了他職業生涯中最令人驚訝的押注。那一年,他經營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開始買入蘋果公司股票,而這正是巴菲特和他的老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長期以來一直迴避的股票。

據知情人士透露,幾年前,巴菲特在與另一家公司的高管談話時曾建議,蘋果公司股票適合做空,而不是買入。巴菲特說他不記得那次談話了,還稱,過去50年,他從未建議過做空任何股票,總是建議人們不要做空股票。

芒格曾在2013年對路透(Reuters)表示:“你很難想象還有哪家企業比蘋果公司更不受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待見。”

然而,在與門生們共事的過程中,巴菲特很快就轉爲看漲蘋果股票,立場轉變之大引人注目。201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第一次買入蘋果股票,買進了近1,000萬股、總價值約10億美元的蘋果股票,同年晚些時候加碼,然後在2017年和2018年加大買入力度,在那兩年裏共計花費約360億美元買入蘋果股票。後來,伯克希爾哈撒韋減持了部分蘋果股票。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的蘋果股票約佔其整個投資組合的四分之一。按美元計算,這些蘋果股票的估值是巴菲特之前一筆投資的兩倍。

這一舉措得到了巨大回報。如今,伯克希爾哈撒韋在蘋果公司的持股比例爲5.9%,儘管蘋果股價最近下跌,但伯克希爾哈撒韋所持蘋果股票價值仍有約1,570億美元。伯克希爾哈撒韋坐擁約1,200億美元的賬面收益,這可能是有史以來一名投資者或一家公司從單隻股票中獲利最多的一例。在巴菲特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沒有哪筆投資能與之相提並論。截至2023年底,蘋果公司股票佔伯克希爾哈撒韋股票投資組合的近50%。

據洛杉磯地區投資公司Cheviot Value Management估算,包括股息在內,伯克希爾哈撒韋通過投資蘋果股票獲得的年化回報率超過26%,好於標普500指數同期上漲12.9%的表現。

一些投資者稱,巴菲特對蘋果公司的投資是如此成功且不可思議,應得到更多讚譽。他們認爲這也提供了重要的投資經驗。

“沃倫轉變觀念的能力令人讚歎,因爲這是多數投資者最難做到的事情,”伯克希爾哈撒韋董事會成員、幫助領導Davis Funds的Chris Davis表示。“我們大多數人會被過去的言論所束縛,但蘋果公司是個有力的例子,說明了樂於接受變化的重要性。”

然而,蘋果公司現在遇到了一些麻煩。今年以來,在其他科技股和整個市場均上漲的情況下,蘋果股價累計下跌10%。該公司不僅面臨反壟斷挑戰、中國市場銷售放緩等問題,還遭到對公司AI技術發展滯後的批評。

上週末巴菲特召開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會,93歲高齡的他越來越多地談到接班人計劃,一個棘手的問題隨之浮出水面: 巴菲特的繼任者將如何處理這些蘋果公司股票?伯克希爾哈撒韋最近減持了部分蘋果股份,但持股量依然龐大。

“持有蘋果股份的風險現在更大了,因其估值上升,監管機構重點關注該公司最賺錢的部門,而且該公司的增速正在放緩,”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長期股東、經營着Cheviot的Darren Pollock表示。“至少,現在投資者對蘋果公司的預期應該有別於幾年前。”這可能會影響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業績。

對伯克希爾哈撒韋來說,投資蘋果公司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團隊合作的典範。芒格去年9月接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採訪時稱,2016年,韋施勒(Ted Weschler)決定對蘋果公司進行規模相對較小的投資,投資額約爲10億美元。韋施勒是幾年前受聘幫助管理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組合的兩位經理之一。

據另一位投資經理康姆斯(Todd Combs)幾年前出席一個投資論壇時的對話顯示,大約在同一時期,巴菲特向康姆斯提出了一個挑戰。康姆斯在該投資論壇上說,巴菲特經常週六邀請他到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家中,共同探討市場和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組合。

康姆斯在美國投資公司Allen & Co的媒體和科技大會上,攝於2019年。圖片來源:PATRICK T. FALLON/BLOOMBERG NEWS

這一次,巴菲特要求康姆斯在標普500指數中挑選出一隻滿足三個條件的股票。首先,基於未來12個月預期收益的市盈率不超過15倍,即估值相當便宜。其次,經理們還必須至少有90%的把握相信被選中的股票能在未來五年內實現更高收益。最後,經理們必須至少有50%的信心認爲,在五年或更長時間內,被選中公司的盈利每年至少增長7%。

康姆斯的研究指向了蘋果公司,而這正是韋施勒已經買入的股票。

巴菲特詢問了iPhone用戶的客戶留存率。得知這一比率約爲95%後,他真的被吸引住了。芒格在接受採訪時說,那時候巴菲特的孫輩已經對iPhone“上癮”了。巴菲特還受到他朋友Sandy Gottesman故事的觸動,後者丟了iPhone後曾失魂落魄。

“沃倫可以看出這些產品的主導地位有多大,”芒格當時在採訪中說。芒格已於去年去世。

那個時候,巴菲特和芒格都還在使用翻蓋手機。芒格說,巴菲特幾年後才改用iPhone,不過他用iPhone的時間仍然不多。

2016年,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大力宣傳AirPods,那一年伯克希爾開始買入該公司股票。圖片來源:BECK DIEFENBACH/REUTERS

但據與巴菲特交談過的人說,在考慮蘋果股票時,巴菲特開始將其視爲一家擁有令人羨慕的潛在定價能力的消費品公司,而不是一家科技或電子設備製造商。巴菲特認爲,消費者對蘋果公司的產品、尤其是對iPhone的忠誠度表明,他們願意在未來幾年爲升級版手機支付高得多的價格,這是提高利潤的必經之路。

巴菲特很快開始大量買入蘋果公司股票。不過,他似乎對這家公司的優勢瞭解得太晚了。包括大衛·泰珀(David Tepper)、卡爾·伊坎(Carl Icahn)和大衛·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在內的投資者已在獲得巨大收益後拋售該股,其中伊坎是在推動蘋果公司改善運營後拋售持股的。蘋果公司基於預期盈利的市盈率約爲14倍,遠高於幾年前的跌至10倍的市盈率,表明該股已經不那麼划算了。

巴菲特和芒格此前選擇規避蘋果股票還有其他原因。芒格曾向一位外部投資者承認,蘋果公司沒有大量的房地產或其他實物資產,無法爲投資者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因此它比伯克希爾的其他一些投資風險更大。巴菲特和芒格長期以來一直規避科技股,稱他們並不完全瞭解這個瞬息萬變的行業。伯克希爾對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簡稱IBM)的投資曾導致令人尷尬的虧損。

儘管如此,芒格還是同意了,他鼓勵巴菲特購買蘋果公司股票,後來還數落後者買得太少。

“我們是怎麼想通的?慢得要命,”芒格說。“我們原本應買入更多蘋果公司股票。”

蘋果股票在其他方面也很有價值。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規模如此之大,以至於對該公司而言,所買入的股票數量要達到能影響該公司投資回報的程度,符合這一標準的公司範圍有限。而2016年初市值約5,840億美元的蘋果公司就屬於這一範圍。

芒格說:“人們不瞭解沃倫的這一點:他是天生的資本家,不喜歡小而分散注意力的頭寸。”

現在,有些人懷疑蘋果公司是否會給伯克希爾哈撒韋帶來壓力。經營Pabrai Investment Funds的Mohnish Pabrai自認爲是巴菲特的門生,他說自己對蘋果公司長期以來都心存擔憂,並指出一些科技公司很難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

他說:“再過10年或15年,我們手裏就不會一直拿着這塊磚了。”

蘋果公司上週四公佈第二財季營收下降,這是該公司過去六個財季以來第五次出現收入下滑。蘋果公司還授權回購1,100億美元股票,該消息提振公司股價在盤後交易中走高。

2016年在舊金山舉行的蘋果媒體活動。圖片來源:JOSH EDELSON/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儘管蘋果股價今年以來累計下跌,但與大盤相比,該股估值依然高企,以未來12個月預期利潤計算的市盈率爲25倍左右,這加大了持倉風險。

伯克希爾哈撒韋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繼續持有蘋果股票,這可能是巴菲特不出售這些股票的關鍵原因:伯克希爾哈撒韋可能很難爲出售這些股票所獲得的全部現金找到更好用途。

“我們不需要他們通過出售蘋果公司股票使現金持有量增至3,500億美元,”Pabrai說。他認爲,長遠來看,隨着其他持倉股票價值的增加,蘋果股票在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組合中的佔比會越來越小。

iPhone在中國漸失技術領先這一吸引力

即使是在iPhone罕見打折之後,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依然下降,原因之一是iPhone尚未推出AI相關功能。

即使是在iPhone罕見地打折之後,蘋果公司(Appl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依然下降,這表明,部分中國消費者不再認爲其是唯一引領手機先進技術的公司。

其中的一個原因是,iPhone還沒有配備華爲(Huawei)等競爭對手提供的內置人工智能(AI)相關功能。

蘋果公司上週四表示,今年1-3月財季的全球銷售額較上年同期下降4.3%。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在內的蘋果公司所稱“大中華區”的銷售額下降8%,至164億美元。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稱,1-3月財季中, iPhone在中國的銷量下降近20%。在中國市場上的智能手機品牌中,iPhone已失去第一的寶座,跌至第三,落後於本土競爭對手Vivo和榮耀(Honor)。

有部分中國消費者表示,硬件和性能方面缺乏重大進步是他們不想買新iPhone的一個原因。一些消費者改買華爲手機——儘管受到美國的制裁,華爲仍推出了先進的手機。另一些消費者則延長了使用舊款iPhone的時間。

今年41歲的上海人力資源經理Tracy Xu說,她發現華爲手機拍照功能、電池續航時間和手機信號接收能力都優於iPhone。

由於在全家出國旅行的過程中使用谷歌(Google)地圖時遇到麻煩,她曾考慮過改用iPhone。這個問題是由於制裁導致華爲無法使用最新的谷歌Android智能手機軟件造成的。然後,她發現了一款中文應用程序,可以幫助她解決這個問題,訪問國際通用的Android應用程序。

她說,我更沒有理由改用iPhone了。

蘋果公司的高管表示,他們對中國業務仍然有信心。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 Cook)在一場電話會議上說,iPhone的一些機型是中國城市地區最暢銷的智能手機機型,他還表示,最近的一次中國之行讓他對中國市場長期的發展感到樂觀。

“人們對我們的品牌興趣濃厚、熱情高漲,我們的品牌在中國非常強勁,”蘋果公司首席財務官Luca Maestri接受採訪時說。

在蘋果公司發表中國市場相關言論並公佈好於預期的業績報告後,該公司股價上週五上漲近6%,創下自2022年11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該股今年以來累計下跌4.8%。

蘋果公司最近推出的多數機型在中國和全球的售價都超過了600美元,而其中國競爭對手則擁有更豐富的產品線,從而在中國目前的經濟低迷時期更有機會抓住消費者。

來自中國中部省份湖南的35歲iPhone用戶Yu Deng最近曾考慮更換妻子的iPhone 13,以便有更大的空間來存儲家庭照片和視頻。他說,兩人最後決定不這麼做,因爲覺得通過更換這部手機的電池並升級iCloud存儲空間也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還能省錢。

Deng說,最近發佈的iPhone並沒有太多驚喜,硬件方面的改進似乎微乎其微。他說自己仍然是“果粉”,但如今的Android設備確實提供了更具競爭力的功能。

通常不會打折銷售的蘋果公司今年1月在中國開展了爲期多日的促銷活動,將iPhone價格最多下調了相當於70美元。此番促銷是在傳統的送禮季春節假期到來之前進行的。

因遭受美國製裁而無法獲得一些先進製程芯片的華爲去年憑藉自研芯片東山再起,相關自研芯片使華爲手機與最新的5G技術兼容。

今年4月,華爲推出了Pura 70系列新機型,價格從大約760美元至1,500美元不等,配備了比以前更強大的芯片。

顧客在上海的華爲門店內試用Pura 70系列手機。圖片來源:CFOTO/ZUMA PRESS

多數中國消費者表示他們會根據價格和性能來選擇手機,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令蘋果公司雪上加霜。中國的一些政府部門禁止在機構內使用iPhone。

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1-3月季度華爲在中國的銷售額增長了70%。該機構發現,在中國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來自本土品牌的競爭日益激烈,導致iPhone 15系列整體表現不佳,儘管iPhone 15 Pro Max仍在最高端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研究公司Canalys的數據顯示,韓國公司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也進入了AI智能手機市場,幫助其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了蘋果公司。

根據Counterpoint的定義,10多家手機制造商已經推出了30多款搭載生成式AI相關功能的智能手機。這些功能已經通過ChatGPT等程序爲人們所熟悉。這些機型中還沒有一款來自蘋果公司。

庫克在電話會議上說:“我們認爲生成式AI技術是我們所有產品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機遇,我們相信我們擁有與衆不同的優勢。”

他說,蘋果公司將在未來幾周內公佈其AI計劃的更多細節。外界普遍預計,該公司將在今年6月舉行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揭曉其AI戰略。

在全球範圍內,蘋果公司的優勢在於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手錶和筆記本電腦等產品整合到一個封閉的系統中,幫助用戶實現一體化的體驗。蘋果公司今年早些時候表示,當時全球有22億臺設備搭載其iOS操作系統。

一旦蘋果公司加入將AI相關功能全面整合到智能手機中的競爭,就可能爲其創造一個在中國和其他地區實現新一輪井噴式增長的平臺。分析師稱,從明年開始,AI很可能成爲中高端智能手機的一項基本功能。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