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
  • 14
  • Favorite

押注集度汽车,百度造车梦能飞多远?

派财经官微2021-07-31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百度自动驾驶不再想成为汽车的“灵魂”了?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提出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后不久,百度自动驾驶产品运营部总监徐宝强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百度现在的发展方向还并不是把自动驾驶技术输出给车企,而是希望推动共享领域的无人出行事业。”

在上述言论中,百度透露了两点关键信息:百度不再重点输出自动驾驶技术、专注共享领域无人驾驶。显然,这与最初百度推出阿波罗计划时的目标已经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那么,不再强调输出无人驾驶技术的百度,还能否讲好AI的故事?

汽车战略转向

在无人驾驶这个赛道,百度是起步最早的一批。

早在2013年,百度便在内部启动了无人车项目,打磨四年之后于2017年4月正式推出Apollo系统,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领域的安卓系统”,目标是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至今,百度的无人车项目已启动近八年,累计投资数百亿,参与百度“阿波罗计划”的有戴勒姆奔驰、丰田、本田、大众、宝马、拜腾等十余家车厂,还有其他科研机构、互联网公司、运营商等。阿波罗计划成为一个行业性的巨大联盟,号召力强大。

百度做自动驾驶有着其他厂商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AI技术储备和百度地图。在技术上,百度拥有云存储、高精地图等全方位技术,而AI又是百度的固有优势。同时,百度地图拥有强大的用户基础,从自动驾驶的采集能力以及资质上来看,百度在业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以及华为、小米、360等科技企业的入局,拥有先发优势的阿波罗计划的存在感越来越弱。事实上,截至目前,还没有车企量产产品大规模搭载百度的自动驾驶系统。

原因何在?业内普遍认为,阿波罗计划的L4级目标定位过高,难以实现商业化是其前进遇阻的最主要原因。

“汽车的软件代码数量比智能手机高出10倍左右,自动驾驶技术也比电动技术复杂得多,商业化落地难度更是远超电动汽车。”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自动驾驶行业是一个既烧钱又费时的领域,要想实现商业化落地,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沉淀以及更为适合的商业模式。

不少试乘百度无人车的用户表示,百度无人车存在着转向绕行半径大、平均车速慢、行驶过程中超车困难以及打车时必须到指定地点上车等方面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都并非致命硬伤,但对于乘客而言,驾乘感受并不友好,真正取代传统汽车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

从目前市场上特斯拉、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来看,外界更为认同的自动驾驶实现方式首先还是L2、L3级别的辅助自动驾驶,其次才可能逐步过渡至L4级别。

当然,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只是一方面,来自法律法规层面的阻力则更为直接。由于目前法律法规对于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许可的限制,L4级自动驾驶更多的只能行驶于封闭、局限的特定场景之下,用户对于选择一款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兴趣,也因此被减弱了。当年李彦宏坐上「自动驾驶汽车」在北京四环现场直播,结果就遭到了交管部门约谈。

为此,百度自动驾驶不得不优先满足不同地方政府的法规要求,这也让百度自动驾驶变成了以地方政府要求为导向的自动驾驶团队。无论是合作车型选择、测试地点,以及产品研发,百度的阿波罗都很难按照最利于技术发展的节奏来考量,而是以是否能获得地方政策扶持作为第一标准。

因此,即使L4级自动驾驶前景十分明朗,但囿于当下的驾乘感受及监管政策现实,百度最初所设想的赋能整车企业的梦想只能当作愿景缓慢推进,直至现在不得不从顶层设计层面做出战略改变——不向车企输出自动驾驶技术。

裁判与选手的抉择

华为HI方案为什么不被上汽所采纳?从整车企业的角度而言,必然希望能由自己来掌握个人消费市场的主导权,不想沦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汽车“代工厂”,从这一角度而言,车企的顾虑完全可以理解。

但这又为百度的阿波罗计划造成了第二个困扰,如上文所言,在一开始的构想中,阿波罗借鉴了谷歌的Android系统之于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思路,企图通过开源的方式发展成为整个智能汽车产业的中枢,这就直接导致了整车企业不愿意采用其解决方案。

因此,百度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于2020年底开始酝酿自己下场造车,这当然有觊觎智能汽车庞大市场潜力的心态,但同时也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的考量。最终,今年3月,百度与吉利联合推出了集度汽车,并计划5年内投入500亿元造车。

不过,这又让百度陷入了另一个困扰——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这与当下华为鸿蒙系统的困境相似,如果车企采用了百度的自动驾驶方案,那么自己的命脉会不会掌握在竞争对手手里?百度在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输出时,会不会有所偏向?

除此之外,百度的自动驾驶方案还面临着其他选手的激烈竞争,最为突出的当属华为。极狐汽车作为华为与百度的共同合作伙伴,已经发布了基于华为HI方案的阿尔法智能汽车,依靠30年的ICT能力,华为为其提供了包括1个全新的智能汽车数字化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在整个解决方案里,华为已经具备了“全栈”智能能力,包括芯片、操作系统、语言、地图、云计算、大数据、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软件迭代升级和云端数据训练等。

更重要的一点是,华为自2018年就已宣布不造车是公司铁律,并且多次重申这一战略不会改变,这与百度所选择的亲自下场造车完全不同,这也会成为车企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时考量的因素。

基于上述种种考虑,徐宝强在此次媒体采访中透露,百度将选择另外一条路径,即避开车企希望掌控主导权、竞争激烈的个人消费市场,从共享汽车业务层面切入。在这方面,今年6月份极狐汽车与百度 Apollo 发布了无人共享车 Apollo Moon,价格为48万元,成本仅为其它 L4 级自动驾驶车辆的三分之一,百度认为这有望真正将 Robotaxi 带进网约车运营成本区间。

淡化押注了8年的自动驾驶系统平台,转而选择应用前景不明朗、市场空间小、落地更困难的智能共享汽车,究竟是选择,还是不得已?相信只有百度自己更清楚了。

集度汽车能否扛起大旗?

如果百度转向,发展重点不再是向车企输出自动驾驶技术,那么,集度汽车很可能是百度造车梦的最终载体。从股权机构来看,百度持股份额达到了55%,除了夏一平,另有梁志翔、何俊杰、李震宇三位董事来自百度,只有安聪慧一位董事来自吉利,由此可见百度对于集度汽车有着更高的掌控力与期望。

另外,从双方的硬性条件来说,确实是一对天成佳偶,作为互联网科技巨头,百度技术实力自然不必多说,尤其是深耕AI与自动驾驶多年。吉利方面,其2020年总销量高达132万辆,汽车生产能力非常强悍。此外,吉利自研的 SEA浩瀚汽车架构基于软件定义汽车的思路所打造,无论是硬件层、系统层还是生态层,均实现了行业内前所未有的兼容性,可以大幅缩短汽车的研发周期。因此,集度汽车才敢于喊出三年内实现量产的口号。

同时,百度承诺未来五年内将投入500亿元进行研发,远超蔚来、小鹏、理想10亿元级别的研发投入,从这一角度而言,扎实的自动驾驶技术与长期的巨额投入,或许真的能够为集度汽车带来更优秀的市场表现。

然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集度汽车也并非完全没有隐忧。首先就是造车团队的搭建,2021年4月,夏一平预计到2022年年底,集度汽车核心团队规模将扩大到2500-3000人。

从之前的3-4人团队,到2022年底的近3000人,团队组建几乎是从零开始。至今,集度的团队中有来自传统车企和已经在新势力融合过的人,也有来自互联网、消费电子领域的同事。这一方面带来了集度汽车在各方面的整合优势,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优势也必须在充分地磨合基础上才能实现。毕竟,创业团队或多或少、或长或短都会经历一个磨合时期。

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百度体系内部关系复杂,即使曾经微软光环加身的陆奇,在调整自动驾驶业务时也造成了王劲、吴恩达等核心人员的流失,没能理顺内部关系。夏一平能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内部资源,做好集度汽车尚未可知。

其次,虽然夏一平认同智能化才是未来智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化不只是形态上,也是底层技术,从下至上的重构。”并把这种从下至上的重构定义为“端到端的生态”。这与目前行业的普遍共识相一致——智能汽车未来一定是与用户生活深度融合,也就是与用户其他设备构成一套「无感知」级的 IoT 生态系统,但是眼下无论是百度还是吉利,都没有为其提供生态系统赋能的能力。

生态构建却并不是百度的强项,百度在移动端不仅软件覆盖广度和深度远远落后于阿里、腾讯,在硬件方面也缺少手机之类能够与用户产生强联系的设备,百度也至今未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套 IoT 物联网生态系统,这都是决定着未来集度汽车是否能够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关键因素。

最后,百度与吉利的合作方式也是业界的另一担忧点。通常来说,造车周期很长,而双方选择的合资造车方式在业内很少有成功的案例,如果一旦出现合作理念分歧,将对集度汽车的影响巨大。同时,资深汽车分析师梅松林博士认为,“打造汽车品牌资金投入很大,双方是不是都有足够的耐心和实力、双方的主业是否会影响投资,都是未知数。而如果合作中遇到挑战,双方之间是否依然互相信任,同样会影响到合作。

因此,可以说豪言3年量产的集度汽车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关乎百度的未来,但其所面临的局面却并不乐观,尤其是在自身团队尚未理顺、生态构建缺位,以及与吉利的合资造车模式,任意一项出现纰漏都将导致晚入局的百度难以后来居上。因为全力押注集度汽车,百度的自动驾驶安卓梦也几乎无疾而终。

百度,是否一不小心,成为比亚迪CEO王传福口中“浪费三年”造车之人?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14

  • Yafong
    ·2021-08-01
    Good
    Reply
    Report
  • wongps
    ·2021-08-01
    請點一下
    Reply
    Report
  • thomaschai
    ·2021-07-31
    Good
    Reply
    Report
  • SiewKEE
    ·2021-07-31
    [微笑] 
    Reply
    Report
  • GoodLuck0102
    ·2021-07-31
    Reply
    Report
  • monkeyking
    ·2021-07-31
    曇花一現?
    Reply
    Report
  • Weeweess
    ·2021-07-31
    Yes 
    Reply
    Report
  • Reply
    Report
    Fold Replies
  • peartree
    ·2021-07-31
    術業有專攻,半路出家不好吧
    Reply
    Report
    Fold Replies
  • 小虎发财
    ·2021-07-31
    ?
    Reply
    Report
  • Jackychua
    ·2021-07-31
    不錯
    Reply
    Report
  • 神话者
    ·2021-07-31
    可以加油
    Reply
    Report
  • 荷马先生
    ·2021-07-31
    扯淡的文章,現在埋頭完善自動駕駛系統,不等於放棄。無人車就是自動駕駛系統的商業化,成功再複製推廣就一夜之間的事情。作者腦子膚淺叼啊
    Reply
    Report
  • LH好好活着
    ·2021-07-31
    竟然一字不漏的看完了,百度未來的形勢確實不容樂觀。
    Reply
    Report
    Fold Replies
    • Christy Sak
      ?
      2021-08-01
      Reply
      Report
    • 最纯的蓝
      车企现阶段都不接受互联网公司的自动驾驶系统,坚持要自己做~所以百度要自己造车,同时押注robotaxi… robotaxi市场也很大,就是商业化周期可能会拖的长一些。 但是,L4级的自动驾驶是谁想做就能做得出来的吗? L4总的有个标准,不是所有车企都能达到这个标准上路…最终结果 可能不得不接受安装百度Apollo
      2021-07-31
      Reply
      Report
 
 
 
 

Most Discussed

 
 
 
 
 

7x24

 
 
 
 
 
 
 
 
 
 
 
 
 
 
 

Company: TTMF Limited. Tech supported by Xiangshang Yixin.

Email:uservice@ttm.finan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