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 1
  • 3

Q1净利润翻3倍,巨无霸亚马逊增长何时到天花板?

美股研究社2021-04-30

苹果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纷纷发布财报后,亚马逊2021Q1财报也接踵而来。

或许是受益于疫情带来的强劲需求,强者恒强的亚马逊Q1业绩非常出色。公布财报后,亚马逊盘后一度大涨4%突破3600美元创历史新高,最终收窄至2.38%。

后疫情时代,随着线下经济复苏,一部分消费者回归实体店,亚马逊的市场份额还能继续增长吗?亚马逊作为云计算巨头,面临微软谷歌阿里等劲敌环伺,如何巩固核心竞争力?在这份财报中,我们或许能读懂亚马逊飞轮效应这一商业的逻辑。

受益美国经济复苏营收跟净利双增,零售巨无霸强者恒强

具体来看,财报显示,Q1亚马逊净销售额1085.2亿美元,同比增长44%,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1045.6亿美元,也高于此前官方指引上限1060亿美元。Q1净利润81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48亿美元,是去年同期25亿美元的三倍多,受益于美国财政刺激提振消费支出和云业务需求改善。

在评级方面,亚马逊得到了华尔街的全力支持。最近的33份评论都给该股的评级为“买入”,最终自然形成了“强烈买入”的共识评级。目前的平均目标价格为4118.69美元,表明该股在一年的时间框架内将上涨约23%。

美股研究社认为,整体收入增长将是股票表现的关键驱动力,基于优异的Q1业绩,长期而言亚马逊整体看涨。

我们具体来看看亚马逊的主营业务:

按业务划分来看,拥有大量忠实消费者和第三方卖家的亚马逊,Q1来自在线零售的净销售额为529亿美元,同比增44%,高于市场预期的515亿美元;来自第三方卖家服务的净销售额为237亿美元,同比增64%,高于预期的217亿美元。

按地区划分,Q1北美地区净销售额为643.66亿美元,同比增40%。国际净销售额为306.49亿美元,同比增60%。

受益于美国财政刺激提振消费支出,北美市场零售利润率均有显著改善。亚马逊本季度北美零售业务经营利润 34.5 亿,利润率5.4%创下两年新高。国际市场表现也十分突出,零售业务利润12.5亿美元,利润率4.1%。而去年同期还是亏损3.98亿美元。

彭博资深分析师Poonam Goyal认为,亚马逊这个季度可以说一切都很好,显示出消费者行为习惯向数字化转变的持久力。

对比沃尔玛4%的利润率和低于4%的Costco,亚马逊的北美和国际市场表现都很出色。

对比来看,Costco2021Q2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75.8%。沃尔玛2020Q4总营收为1520.8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电商销售额增长近7成。

美股研究社认为,美国经济不断复苏,对于这些主流零售电商平台都是利好。其中亚马逊的强者效应更加明显。作为全球零售巨无霸,亚马逊根基牢固,零售业务稳如磐石。但是后疫情时期,线下经济复苏,一部分消费者回归实体店,所以从投资者角度出发,更需要关注这对亚马逊销售表现的影响。

发布财报前夕,电子商务研究公司Edge by Ascential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25年,亚马逊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将达到6316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4%。而沃尔玛的销售额到2025年将增至523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在未来几年内,亚马逊将超过沃尔玛,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商。

此外,电商业务一直被诟病,比如收费问题,比如卖家和客户不能直接交流无法拓宽渠道。谷歌也推出反亚马逊战略,向Shopify和PayPal开放平台,越来越多的小商家转向谷歌。意图分一杯羹的谷歌,想要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还要看是否真的能撼动亚马逊这棵大树。

美股研究社发现,需要注意的是,Shopify近几年迅猛增长也给亚马逊的电商生态带来威胁。如果在未来的5年,亚马逊的市场规模继续增长25%,而Shopify的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50%,那么Shopify也将能够超越亚马逊。

针对一些隐忧,在财报电话会议中,亚马逊CFO布莱恩·奥萨维斯基说道:疫情前后亚马逊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为消费者带来价值,目前为止没有看到任何消极的例子,未来也将会持续在国际市场投资下注,提供更多的Prime优惠。

亚马逊高管戴夫·菲尔德斯表示,亚马逊在持续不断地开拓新的区域市场。比如最近波兰站点开放,在去年第四季度开放了瑞典站点,土耳其站点在去年下半年推出Prime会员,这些都是积极地一面。亚马逊的各个国际团队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运用到当地市场中。

Prime会员持续增长粘性大 同行对手无人能复制

亚马逊的成功秘籍叫飞轮效应,由CEO贝佐斯提出,指的是一个公司的各个业务模块之间,会有机地相互推动,就像咬合的齿轮一样互相带动。

亚马逊的一个齿轮是零售,另一个齿轮就是Prime会员。

作为营收占比第四的业务,Q1以亚马逊 Prime 会员为主的订阅服务收入76 亿,同比增长 36%。

美国消费者情报研究合作伙伴有限责任公司(CIRP)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超过一半的亚马逊Prime会员(52%)为年度会员,而三个月前这一比例为49%。

CIRP估计美国有1.42亿亚马逊Prime会员。根据1月份的报告,eMarketer预计2021年将增长14.3%,达到4.8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Prime年度会员人数还会增加。

此外,Prime会员贡献的营收也很可观。2018年后会员费涨到了119美元/年,如此计算仅会员费就接近170亿美元。

Prime会员制度,使得消费者在购物时发生了两次付费行为:第一次为成为会员付费,第二次是为产品付费。这种付费行为味着亚马逊的品牌价值已经足以支持起顾客的承认,表达出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与信赖。

对比同样采用会员制的Costco来看,2020年Costco全球拥有5900万会员家庭和1.07亿会员卡持有者,每年为公司带来35亿美元的会员费收入。当然这主要是线下实体门店会员,暂时不会对亚马逊造成威胁。

亚马逊CEO贝佐斯认为, Prime已经成为了亚马逊的中枢神经系统, 亚马逊的焦点零售业务以及新开设的业务,都能被Prime会员体系所使用。

美股研究社认为,Prime会员为亚马逊带来巨大的零售商业价值,拓宽了线下业务,同时它作为一个齿轮,有效连接亚马逊生态内的多元化业务。

另一个备受市场关注的业务,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齿轮就是AWS。

AWS利润率强劲反弹 劲敌环伺下亚马逊如何维持涨势?

作为亚马逊最重要的营收驱动力,财报显示,Q1亚马逊AWS净销售额135.03亿美元,同比增长32%。得益于北美和国际市场的零售利润率均有显著改善,亚马逊云业务AWS利润率强劲反弹至31%。亚马逊CEO贝佐斯在财报中称,短短15年间,AWS已经成为年销售额540亿美元的业务,与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竞争,并且增长速度正在加快。Airbnb、麦当劳和大众汽车等耳熟能详的公司都是AWS用户,因为亚马逊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广泛的工具和服务,并代表客户不断创新。

杰富瑞分析师布伦特·蒂尔认为,亚马逊的云业务AWS是该公司最有价值的业务,AWS已为进一步的强劲增长做好了准备。他称,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把计算工作转向云端,三年内AWS的价值将达到1.2万亿美元。

AWS本季度终于重拾升势,利润率也有改善。但是两天前微软刚刚发布Q3财报,云业务方面微软Azure营收增长50%,超出分析师预期的46%。相比之下,AWS稍有逊色。

近五年来,微软市场份额持续上升,从2016年的8.7%上升至2020年的19.7%。

微软近期收购Nuance、B社,大手笔投资云业务细分领域。虽然微软开始做云服务的时间要落后与亚马逊,但我们看到其面向企业级客户的打造的Azure云生态系统保持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微软营收的主要驱动力,并逐渐缩小与亚马逊AWS的差距。

长期看,AWS的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云计算进入下半场,微软谷歌阿里都在发力。劲敌环伺,竞争对手们都在抢夺AWS的市场份额,面临基本盘被冲击的局面,亚马逊如何巩固自己的护城河,保持核心优势?

图片来源:太平洋证券

美股研究社认为,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行业格局稳固,亚马逊、微软占据市场近半的份额,谷歌云和阿里云你追我赶,市场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作为巨头,亚马逊应该通过扩展AWS产品和服务组合,帮助了自身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AWS需要继续加强数据中心网络的影响,以及不断增加的地区和可用性区域数量。

据悉,亚马逊也在积极拓展用户,以推动AWS销量增长。上个月,PGA Tour宣布与亚马逊AWS达成合作,选择了AWS作为其官方云服务提供商。AWS还与北美职业冰球联盟(NHL)合作,使其成为了NHL官方的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基础设施提供商。

值得一提的是,Q3季度,亚马逊将会换帅,由AWS的CEO出任亚马逊的CEO,凸显了亚马逊对云计算业务的重视和信心。而头号劲敌微软的现任CEO之前也是微软Azure云业务的负责人。两大科技巨头似乎都采用同一种人才战略,激烈竞争下,未来云计算谁会笑到最后,仍未可知。

结语

总体上看,亚马逊再次实现季度营收破千亿美元,股价也在真切反映资本市场的看多,各项业务指标也显示出Q1的强劲。最近有传闻说亚马逊即将拆股,对未来走势会有一定影响,另外,拜登征收企业税或许将会对亚马逊带来一定的打击,这也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细节。

逼近2万亿美元市值体量的亚马逊就像一只充满斗志的大象。大象继续起舞,还需要飞轮继续快速转动。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1

  • 应何文
    ·2021-05-01
    ?
    Reply
    Report
 
 
 
 

Most Discussed

 
 
 
 
 

7x24

 
 
 
 
 
 
 
 
 
 
 
 
 
 
 

Company: TTMF Limited. Tech supported by Xiangshang Yixin.

Email:uservice@ttm.finan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