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 19 分鐘發佈會:PPT 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
@晚点LatePost:
19 分鐘的發佈會,9% 的股價跌幅。 文丨李梓楠 製圖丨黃幀昕 編輯丨黃俊杰 程曼祺 推遲 53 分鐘後,萬衆矚目的特斯拉 “We, Robot” 發佈會只開了 19 分鐘,馬斯克在洛杉磯的環球影城展示了兩款車、一個模糊而可疑的時間表,隨後進入機器人唱歌倒酒的全場聚會。 發佈會後第二天,特斯拉盤中股價下跌超 9%。如果按照此前的 “馬斯克” 式爽文劇本,這不是結束:提出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給出一個激進時間表→苦苦掙扎、多次延遲、陷入絕望→最後絕地反擊。 以往哪怕常常遲到幾年,馬斯克總能兌現一個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量產 Model 3、讓火箭可回收、推出接近 “人類表現” 的 FSD 都經歷了類似的轉折。這一次,無人駕駛車、人形機器人的實現難度完全在另一個級別。 我們補充了過去幾年馬斯克在機器人、無人駕駛項目的進展信息,仿照他的口吻,寫下一份 “商業計劃書”(BP)——一般 BP 會有更多數據佐證論點,不過馬斯克目前透露信息量實在有點少,我們採取了更 “簡約” 的風格。 我們也給出了另一面的事實和更多討論,以呈現馬斯克的宏願與當下現實間的溝壑。 交通已成爲現代社會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很多居住在洛杉磯的人,每天通勤要 3 個小時。即使有完全自動駕駛(FSD)功能的特斯拉汽車,也無法完全解決擁堵問題——我們製造了太多汽車,又在大部分時間裏都把車放在停車場不用。大部分車每週只有 10 個小時在路上,而一週有 168 個小時。這種方式很浪費資源:造這麼多車、養車和停車都要錢,這中間每個過程都在增加不必要的碳排放。自動駕駛和無人出租車可以大幅緩解交通擁堵,人們也無須再保有這麼多車。 更多事實 理論上,自動駕駛可以更精準地控制車速和車距,有效緩解 “幽靈堵車” 現象——即行駛的車流中,一輛車突然減速而引發的連鎖堵車。 但現實交通包含各種人車複雜博弈,不可能靠自動駕駛車輛等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