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ariticle, would you like to share it?

特斯拉維權女主爲什麼不訴訟?

@一视财经
4月19日,上海車展的“特斯拉女車主車頂維權”事件在消費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劇情出乎意料地反轉再反轉,升級再升級,對於特斯拉這一品牌的聲討也是全速發酵,持續霸榜。但與此同時,隨着事件的脈絡一步步清晰,更多的細節正在一一展現。 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時間線,整個事件最初應該是從今年2月份開始。 2月21日,車主張某與家人駕車出遊發生車禍,司機爲張某父親。據張某稱,父親在駕駛過程中車輛自身在一次剎車中沒有降速反而加速,最終追尾前方多車,導致車內兩人受傷。交警認定張某父親違章駕駛車輛導致事故發生,對事故應承擔全部責任。 3月6日,張某將該事故車輛貼上封條,並提出要求退車、賠償精神損失費等訴求。 3月9日上午,鄭州鄭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邀請特斯拉和車主張某進行調解。特斯拉表示願意墊付第三方檢測費用,儘快解決問題。後因張某家人質疑第三方檢測公正問題未達成協議。 3月10日,特斯拉回應張某事故稱,“經過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未見車輛制動系統異常”,並表示事故車輛事發前曾達到118km/h的車速。 4月19日上午,上海車展上,張某站上特斯拉車頂,與同行兩人共同維權。 4月19日下午,特斯拉公司全球副總裁陶琳迴應車展維權事件稱涉事車主要求高額賠償。 4月19日深夜,特斯拉官方聲明,對特斯拉產品的問題會負責到底,同時對不合理訴求不會妥協。 4月20日早,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發佈通報,稱維權女子張某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處以行政拘留五日,李某被行政警告。 4月20日,維權車主相繼發聲,對維權方式進行了道歉並表示,“決不妥協,會維權到底”。 4月20日 11:11 特斯拉車展維權車主道歉 4月20日 16:49 特斯拉車展維權車主妹妹發聲 4月20日 19:00 鄭州市監局迴應特斯拉車主維權 4月20日 23:30 特斯拉向車主致歉:已成立處理小組 4月21日 10:45 維權車主稱未收到特斯拉道歉 4月21日 18:48 官方責令特斯拉立即提供行車數據 4月21日 22:08 市場監管總局督促指導地方處理特斯拉事件 4月21日 23:56 特斯拉再發聲:懇請鑑定 還原真相 4月22日 11:37 特斯拉:晚上六點前會提供行車數據 4月22日 17:59 特斯拉已提交車輛原始數據 4月22日 18:54 特斯拉公佈事發前1分鐘行車數據 4月23日 07:37 上海維權女車主丈夫:特斯拉侵犯個人隱私權,要求撤銷數據 4月23日 18:18 行車數據被“篡改”?特斯拉回應 4月23日 23:13 交管隊迴應特斯拉車速:以認定書爲準 4月25日 11:00 上海車展維權女車主25日釋放 家屬稱會繼續維權 4月25日 15:33 特斯拉維權女車主父親首次發聲 4月25日 23:15 上海車展特斯拉車頂維權車主發文 4月26日 09:00 上海維權女車主:請特斯拉到事發路段實地測速 4月26日 22:35 上海維權女車主:拘留所聽到道歉很感動,沒想到下午又讓我賠車 4月26日 23:44 特斯拉再次道歉:將盡全力解決好現存問題 4月27日 13:18 蔚來總裁迴應捲入特斯拉車展維權:又好氣又好笑 4月27日 14:42 特斯拉維權女車主迴應通行證來源 4月27日 15:18 蔚來聲明與特斯拉女車主維權無關 整個事件反反覆覆,熱度持高不下,按照正常的輿論傳播規律,我們不禁發問,一個簡單的“維權”其大衆效應爲何如此冗長,詭異的傳播現象背後究竟隱藏着什麼? 整個事件當中疑點頗多,張女士像是一人扮演了兩個真假美猴王,一手爛牌打得更加稀碎卻仍然至死不渝。 疑點1:入展身份至今真相仍然撲朔迷離 對於張某曾經在社交平臺上展示過又刪除的車展通行證,本來其廠商身份已經讓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更撲朔迷離的是,“韋巴斯特”實則是“偉巴斯特”,這又是什麼耐人尋味的操作?4月27日對於這一疑點的迴應,張某義正言辭:“光明正大,合情合理。”但是迴應通篇避重就輕,對於爲什麼是“偉巴斯特”絲毫沒有提及。 疑點2:不受待見的第三方檢測,提不起的訴訟 在2月份事故發生之後,特斯拉上海總部調取車輛數據和現場圖片,表示沒有發現汽車制動系統有問題,處理的結果是願意協助女車主維修和處理保險事宜。 女車主強烈拒絕,並要求退車和高額賠償,同時拒絕第三方檢測。之後,在特斯拉數次提出願意墊付檢測費用,和民警5次出警的情況下,女子簽訂了調解書。 但是3天之後,女車主反悔,再次坐上車頂,用大喇叭維權,表示不會接受、也不認可第三方檢測,而且表示會利用媒體繼續施壓。 然而女車主如今接受採訪時卻表示從未說過不接受第三方檢測。 事情鬧到今天這個地步,正常的維權者,但凡已經具備了像站在車頂吶喊的這種“百折不撓”、“鏗鏘玫瑰”的情節,面對“無良”商家,是不是就應該一紙訴訟,讓法律來捍衛自己的權益? 擾亂社會秩序、損壞他人財物,“維權”二字化身丑角,這不像維權,更像是在鬧事。如果說,現在開始走一個正規的法律途徑,提起訴訟,法官所要需要的依據中,第三方檢測是必不可少的。 堅決不檢測,堅決不訴訟,這件事目前就僵持在雙方的拉鋸戰中止步不前。一目瞭然的是,女車主的作爲就是典型的大女子主義,事態的發展只能按照她的路子,我不要你覺得,我只要我覺得。多次鬧事,究竟是伸張正義,還是想持續斂財?究竟是代表廣大消費者發聲,還是想自己成名爆火? 疑點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堂堂正正又何必僱車模炒作? 張某多次維權,劇情的跌宕起伏讓她的路彷彿顯得無比心酸,然而,在新聞採訪現場,被撞得要多爛有多爛,車頭散架、凹陷,右側轉向燈撞爛,安全氣囊完全彈出的車居然是張某的車模?做戲做全套,這波周到真是創新又蹩腳。原本大概其坐實的特斯拉“傲慢之罪”,瞬間變爲反轉話劇,導演張某的上帝視角,原來小丑竟是義憤填膺的大衆自己。 用謊言來掩蓋的謊言,開罪這件事,變得何其容易? 疑點4:詭異的傳播勢頭,是誰總是把“特斯拉的傲慢”推到前臺? 從整個事件的發展來看,客觀地說,特斯拉一直都在闆闆正正地做着自己品牌方該做的事情,出面處理、正面迴應,只不過次次碰壁,輿論勢頭過猛,孩子很不受待見。 然而,就在大衆都被“維權”的狂熱衝昏頭腦的時候,殊不知真正的風向操盤手早就充當起“意見領袖”的角色,將自己的謬論、誣陷放大、渲染進行效果強烈的兩級傳播。 蛛絲馬跡中我們發現:《特斯拉怎麼會錯?一定是地球錯了!》一文在此次輿論中傳播廣泛,是最早引爆熱點,讓大衆羣情激憤的關鍵所在,於4月20日在公衆號“新聞哥”發佈,隨後僅一小時內的轉載量就多達50次,題目確實亮眼,但重點是,這些轉載的自媒體賬號名稱都十分相似,賬號類型、風格也都驚人雷同。 並且,繼續深挖這些賬號的背景,發現均指向福建一批同類公司,追蹤公司註冊人信息,其名下有數十家同類型、同地域企業。 此外,除了微信公衆平臺,微博的傳播能量更是驚人,刷水軍,將熱點烘到前臺,一波又一波助力,真相竟然是這樣的…… 這種無意義的評論成批量展現,其目的日月可鑑,求的就是一個字——量,給我頂上去! 當然,也少不了平臺慣用手段,帶話題的這些賬號,經查證,大部分的粉絲數量不超過20,聊到這,想必大家又秒懂了。 所以,面對強勢而馬腳過於明顯的做作攻勢,真正該進行維權的究竟是誰? 然而,這次的事件除了詭異的輿論之外,讓特斯拉如臨大敵的原因其實也離不開品牌自身太過坦然的公關,纔會讓有心之人有了可乘之機。 對於維權的女車主,如果她的目的就是成名,那麼這一次,她比所有的明星都要成功,娛樂圈都還有“路人甲”一說,但張女士這一波預熱、引爆加長尾效應,着實讓人狠狠地記住了她,只是,我行我素地開始,最終能同樣我行我素地收場嗎?
特斯拉維權女主爲什麼不訴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