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鴻蒙:生態定生死
千呼萬喚的華爲鴻蒙系統,終於來了。
這個首次由中國人研發的,揹負着解決“卡脖子”重任,覆蓋了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錶以及衆多IoT智能終端的操作系統,正向着“萬物互聯”的星辰大海邁去。
按照華爲的規劃,今年底,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設備將達到3億臺,其中華爲設備超過2億臺,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類終端設備數量超過1億臺。
全球搭載蘋果IOS操作系統的智能設備在10億臺左右,搭載安卓操作系統的則接近30億,如果鴻蒙在第一年便可以搭載3億臺終端設備,那成爲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夢想,並非遙不可及。
未來真能如我們所願嗎?
最關鍵因素,還是得看鴻蒙在應用生態上的拓展。
1
生態爲何如此重要?
很多人會將美國在操作系統上的壟斷地位,歸結於資本、人才、基礎研究,但這些都是研發層面的東西,屬於做不做得出來的問題,而操作系統的最終價值在應用,沒有一個完善的應用生態,操作系統就沒有價值。
先做個簡單的類比。
一個完整的城市生態,不僅包括公路、橋樑、交通、房子、通信等基礎設施,還應該包括行政、衛生、教育、商業等各類應用場景,應用場景怎麼來,關鍵還是“人”在上面做各種“應用”。
公務員在城市裏處理行政事物,行政生態就來了;商人在城市裏做生意,那商業生態就來了;醫生在城市裏治病救人,衛生生態就來了;老師在城市裏教書育人,教育生態就來了。林林種種的“人”,林林種種的“人”的行爲,最終衍生出了完整的城市生態。
操作系統的研發和推出,更像是完成了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是萬里長征的前半段,但要順利走完下半段,形成完善的生態,還得不斷有“人”,這個“人”,可以是各類硬件廠商,各類應用程序的開發公司、運營公司,當然也包括最終的用戶。
爲什麼你願意來到一個新城市,並在此經商、就業和生活?
不是爲了更好地生存,就是爲了更好地生活,而這,都離不開一個最現實的因素:賺錢,操作系統生態的養成邏輯也是一樣的。
用戶願意購買搭載一個操作系統的終端,除了硬件因素,還因爲這個操作系統運行流暢、操作簡便,有各種各樣的應用程序,可以滿足衆多的需求,創造效益;無數的開發者願意在一個操作系統上開發應用程序,是因爲這些系統的基礎架構完善、用戶基數大、開發成本低收益高;硬件廠商願意搭載一個操作系統,是因爲這種操作系統容易適配、成本低、銷量好。
蘋果IOS生態圈
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良性的互動和正反饋,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生態,甚至走向壟斷。
最主要的,是這個系統讓生態裏的各方都賺到了“錢”。
反過來,想要開發者爲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開發軟件,那麼平臺就要有足夠的吸引力,比如用戶基數多、收益好等等,硬件廠商也一樣,而要吸引用戶,除了運行流暢,最重要的還要有各類應用程序。
阿里巴巴曾經開發過一個名爲YunOS的操作系統,基於Linux平臺,主要面向手機以及智能設備,開始時阿里通過補貼,籠絡了不少中低端機型,但補貼這條路很難一直走下去,如果內生造血功能差,等到補貼力度減少的時候,手機廠也走了。
究其原因,在於YunOS只是一個簡單的安卓“套殼”,也在於生態無法養成,始終解決不了成本和收益問題。
2
萬里長征的後半段,非坦途
說回鴻蒙。
從昨晚發佈會的介紹來看,不管是用戶界面、功能,還是操作流暢度、體驗感,都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尤其是顏值,看上去很友好,也足夠酷炫,甚至比起蘋果IOS和安卓,也不差。
不同於當年阿里的Yun OS,鴻蒙並非簡單的安卓“套殼”,雖然它和安卓一樣,都是用Linux內核,但這是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而且,以華爲的資本實力、研發實力和戰略定力,經過將近10年的摸爬滾打,真正開發出一個新的操作系統,也並非不可能。
所以,不必過於糾結鴻蒙是不是抄襲安卓,鴻蒙的“質量”行不行,即使和IOS、安卓有差距,只要足夠時間進化,鴻蒙接近甚至達到IOS和安卓的水準,也是很有可能的。要知道,IOS和安卓有今天的地位,也是經過10多年的進化。
如果說“發佈”是萬里長征的前半段,相信華爲已經走完,但在後半段--生態養成,鴻蒙的隱憂是不少的。
願意成爲第一個吃螃蟹的硬件廠商,華爲終端算一個,魅族手機也表態會使用,其他的知名公司,像美的、科大訊飛、蘇泊爾等,也都表示會加入鴻蒙生態,這樣的廠家據說已經有300多家,華爲說今年會有1億臺終端接入鴻蒙,相信也是長時間和廠家進行過溝通,並得到一定的承諾,並非拍腦袋,這是令人鼓舞的一面。
不過,這些硬件廠家還是以國內爲主,國外的也會有,像高通驍龍芯片已經和華爲平板適配,但相信數量仍然有限,一方面是商業競爭關係,另一面則是中美關係的堅冰尚未融化,拜登又祭出“合縱連橫”對付中國的招數,不單單是美國,其他消費電子大國,像日本、韓國、德國,都是美國的盟友,這些國家即使對中國市場流口水,但在美國壓力下,也犯不着爲了一個新的、成本和收益尚有風險的操作系統,去得罪自己的老大哥,所以他們對待鴻蒙的態度會更加謹小慎微。
不僅硬件廠商,應用程序開發者也會存在同樣的問題,而且還同時面臨成本太貴、研發風險的問題,開發者是操作系統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安卓的代碼有1.1億行左右,但只有1500萬行是谷歌寫的,換言之,將近90%的代碼是開源社區裏的開發者寫的。
鴻蒙宣佈已經聚集了45萬的開發者,但也只有蘋果中國區開發者的1/10,如果鴻蒙不能在開發成本和收益上給開發者一個好的答案,那開發者也很難繼續聚集到鴻蒙下面,單靠撒錢補貼已經被Yun OS證明是一條不歸路,所以關鍵還是要鴻蒙系統產生內生的造血功能。
另外,在操作系統搭載的重中之中--智能手機,廠商們對鴻蒙的態度還很模糊,甚至傳出了“OPPO員工 diss 鴻蒙”之類的新聞,雖然很快被公關摁下去,但也隱晦地表達出廠商們對於鴻蒙的微妙態度。
這些廠商跟華爲本質上是競爭對手,如果使用了鴻蒙系統,那跟華爲的關係又是什麼?是對手,還是客戶?中間涉及到的競爭關係、利益分配,又該如何處理?
目前大家已經接受版本只有兩個,IOS只給自家手機用,不關其他廠商什麼事,安卓則是開源給所有廠商使用,自己不做手機,相安無事。現在,華爲既做手機、電腦、手錶、電視,又做操作系統,這又是怎麼一個新版本?不知道廠商們有答案了沒?
如果只做國內市場,鴻蒙會有一定的侷限性;如果開發成本高,鴻蒙對開發者吸引力業有限;如果處理不好和廠商們的競爭關係,願意鴻蒙的終端數量也會受影響。最終影響的,一定是用戶體驗。
鴻蒙萬里長征的後半段,一定不是坦途。
3
鴻蒙會不會勝利會師“延安”?
任正非經常說:“人的一生太順利也許是災難,如果你回過頭來注意看,就會發現你受的挫折,往往是福不是禍。燒不死的鳥是鳳凰,從泥坑裏爬出的是聖人。”
華爲從被美國盯上的那一天起,就註定要經歷災難。
現在,歷經10年磨劍的鴻蒙系統,終於揭開了面紗,它最終能不能鳳凰涅槃,還得拭目以待,但至少,時代的風口是在的。
過去40年,相繼經歷了電腦時代、智能手機時代,現在,萬物互聯的IoT時代正徐徐拉開帷幕,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孕育着全新的機會。
正是對時代的深刻洞察,鴻蒙從來不止於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而正正是瞄準了IoT這個賽道,這個賽道的坡有多長,雪有多厚?
用一個數據可以解釋,有知名的研究機構做出預計,2025年,人均持有的智能終端設備數量將超過9臺,而現在,絕不多數人持有的,只是1臺手機。
IT領域的高壁壘特性,決定了要想顛覆“前任”,新賽道就是絕佳的機會,也可能是唯一的機會。蘋果能夠顛覆諾基亞,有賴於智能手機時代的出現,安卓能夠顛覆微軟的操作系統帝國,同樣有賴於智能手機時代的出現。
儘管生態方面纔剛起步,但華爲已經展示出極大的誠意。
今天,華爲宣佈已經把鴻蒙最核心的基礎架構部分,全部捐贈給了“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各個公司、各個開發者可以平等地從該機構獲得相關代碼,根據自己業務的需求來做產品;鴻蒙同時具備兼容安卓APP的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開發者重複開發,減小開發成本和風險。
華爲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發佈會接近尾聲說了一段話:
“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無論經歷多大的困難,華爲爲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好的產品的決心不會改變。我們希望與更多合作伙伴、開發者共同繁榮鴻蒙生態,爲全球消費者供更好的體驗、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
“鴻蒙”兩字,寓意開天闢地,而華爲鴻蒙所幹的,正是爲中國軟件行業開天闢地。
現在,鴻蒙的後半段長征已經啓程,不管走得咋樣,都將是華爲未來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將是中國自主科技創新最重要的一步。
我們期待着,鴻蒙能勝利會師“延安”的那一天。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想在一年之内搞定生态,不知道理想还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