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

滴滴複雜招股書的三個簡單解讀

@小斯聊新股
在北京時間6月11日凌晨4點美股收盤之前,$滴滴出行(DIDI)$ 向美國SEC提交了招股書。在此之前,幾乎沒有媒體知道滴滴具體什麼時候會遞交招股書,甚至連在美國還是香港都不能完全確認。 而滴滴遞表的大環境,正是赴美IPO的遞表中概股放慢節奏——轉戰的轉戰,延期的延期。而滴滴卻有條不紊、心中有數,既然有它的原因。 可能是整個互聯網圈最豪華的股東陣容 從滴滴的招股書中介紹了將近20筆融資記錄,不過這只是2018年之後的。在此之前,滴滴在以及市場的融資記錄也是破天荒的。沒有參與過滴滴融資的一級市場投資者,更有可能只是進不去。 柳青和程維曾經就在2016年的公開信裏就驕傲地宣稱,滴滴是唯一一家同時獲得$百度(BIDU)$ 、$阿里巴巴(BABA)$ 和$騰訊控股(00700)$ 投資的互聯網公司。 而在滴滴投資人當中,還有平安、招行、民航、中信、中金、北汽、上海國資委等的身影,在$軟銀集團(SFTBY)$ 、DST、老虎環球基金、淡馬錫等Deep Pocket還未加入之時,騰訊作爲最早期的外部投資者,股份已經被稀釋到10%左右。 今年4月,包括$高盛(GS)$ 、$摩根大通(JPM)$ 、$匯豐控股(00005)$ 、$花旗(C)$ 、$摩根士丹利(MS)$ 在內的銀行集團投了一筆15億美元,也成爲投資者。 而在最新的招股書中,除了因爲有持有$優步(UBER)$ 中國股份再加上自己投資份額的軟銀持有21.5%的股份之外,最大外部投資者騰訊只有6.8%的持股,$蘋果(AAPL)$ 公司的10億美元甚至都沒有上list,可想而知其股東陣容之多之複雜。不過滴滴管理層控股權還是保留在50%以上。 更不用說滴滴還有與快的、Uber中國兩次大併購。 招股書顯示,滴滴的董事會中,除了自家的創始人和CEO程維、聯合創始人及總裁柳青、高級副總裁朱景士,還有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阿里巴巴董事長張勇、博裕資本董事總經理陳峙屹、蘋果公司企業發展副總裁Adrian Perica、軟銀董事會成員鬆井健太郎。 這個股東關係實在是豐富。 滴滴的盈虧到底重不重要? 財務報表上的利潤,不同投資者的理解不盡相同。僅以利潤表上bottom line的“淨利潤”,滴滴在2021年Q1實現了54.8億元的盈利,相對於它一個季度421.6億元的收入,利潤率高達13%。 然而,這主要是由於剝離滴滴旗下社區電商業務“橙心優選”的投資收益——91億元未實現收益及33億元處置股權投資收益。 橙心優選雖然就是滴滴旗下的公司,但它的業務跟大家印象中的出行可不是一回事。社區團購可能纔剛進入中場戰事。不但行業格局還未完全成型,而且由於牽扯民生,監管對此態度也頗爲嚴厲。除了有$每日優鮮(MF)$ 、$叮咚(DDL)$ 買菜,以及有巨頭背景的$美團-W(03690)$ 優選、$京東(JD)$ 到家、多多買菜$(PDD)$ ,還有阿里的零售佈局,這一戰場的企業未來也是避免不了行業整合。 而橙心優選於2021年3月進行了A輪融資,引入了軟銀願景基金等外部投資者,共計11億美元,在4月和5月增發了價值1億美元優先股。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持股比例也降至32.8%,外加一些可轉債。 簡而言之,滴滴在一定程度上在IPO前賣掉了橙心優選的股權。至於軟銀究竟是看好橙心優選業務,還是在滴滴IPO前通過這樣的方式與滴滴談了其他的股權協議,外部投資者就不知道了。但我們能獲得的信息是橙心優選簽了一份對賭協議——A輪融資結束後5年內完成IPO,否則將兌換爲滴滴股份。意味着滴滴最終還是有可能將爲橙心優選保底買單。 當然,橙心優選的資產處理只是點綴了一下21年Q1的利潤表。實際上,滴滴的盈虧要追溯到2019年 具體是否盈利,就要看是什麼業務了。總的來說,滴滴業務 國內出行業務(包括網約車、出租車、代駕,不包括共享單車),在2019年就實現盈利; 國際業務(包括網約車、外賣),依然在補貼運營中大量出血; 創新業務(包括共享單車、汽車服務、貨運搬家、社區團購、金融服務、自動駕駛)也未實現盈利。 滴滴招股書採用的利潤指標是EBITA(息稅攤銷前利潤),比常見的EBITDA(息稅折攤前利潤)多計算了“折舊”這一部分的費用,其實是更爲公平的一種表示方法。 滴滴的折舊主要還是在創新業務,大頭肯定是在共享單車上面,損失實打實的大。而出行業務的折舊相對較低。 重要的是,媒體人一直喊的“大出血”的滴滴,在國內出行業務這塊,早在2019年就開始盈利了。 假如摳得再極致一點,2019年的國內出行業務EBITA爲38.4億元。股權激勵顯然是會在未來二級市場兌現,其實是IPO之後二級市場投資者出錢去彌補,不算當期費用是合理的。而攤銷部分,整個公司包括國內外出行和創新業務的費用是21.1億元,即便去除這部分,依然還有17.3億元,而滴滴的利息收入還是正的(並不是支出),稅收方面也是獲得了大量優惠。因此,即便用很嚴苛的方式算滴滴國內出行的利潤,依然在2019年就是正的。 至於國外業務和創新業務,不管是出售、剝離還是清算,都不會影響到國內出行業務盈利的大趨勢,這還是在2019年。 此時上市的滴滴想做點啥? 招股書裏公佈的上市資金用途,主要寫了三個方向:一個是技術方面的投入,包括新能源車、自動駕駛等;一個是新產品的開發;另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擴展國際市場。 自動駕駛等技術目前的期待還都在實驗室,而這些業務完美成熟可能還需要和基礎建設、法律法規向結合,短期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 更有可能對業務形成影響的是國際化業務,雖然滴滴這項業務在不斷拖後腿。 目前滴滴國際化業務包括了共享出行和外賣,很完美地與Uber的業務重合。唯一不同的是,兩者在國際地盤的劃分。滴滴從離中國近的東南亞下手,而Uber在南美和歐洲的業務更順風順水。 但無論如何,共享出行、外賣這兩個業務,實際上是最需要規模效應支持的。換句話說,它最好再很大程度上避免燒錢式競爭。 顯然滴滴在海外業務中還未形成可持續的業務,目前來看,虧損依然較大。 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不同,不管是因爲人口、勞動力結構、法律法規,抑或是與當地運營商的競爭,都有可能導致商業模式無法成型。而滴滴繼續投入海外,也將會繼續測試“盈虧平衡線”,如果一直無法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也有退出的可能。 當然,2020和2021年都有歷史特殊性,如果未來疫苗不斷進步,並能控制疫情,海外的出行業務恢復得不錯,可能目前也是個不錯的行業格局重塑的機會。 滴滴和Uber有交叉股東權益,將利益互綁之後,更有可能避免2015年當時的燒錢大戰,形成更有規劃的合作與競爭模式。 所以,目前這個點上市,除了作爲IPO給前期股東退出機會這種人盡皆知的目的之外,從業務上更重要的還是想在國際業務上博一把。 以目前的900億美元估值來看,滴滴完全是與優步對標,至於上市後是否還有更高的空間,可能還需要看着衆多的前期股東與二級市場股東的博弈了。
滴滴複雜招股書的三個簡單解讀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