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金融故事】撕唔掉嘅蘋果標簽?呢家全球電子製造巨頭點解被查?

富士康,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三個字代表着全球電子產品製造業的巨頭,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巨頭蘋果的重要供應商之一![Cool]

然而最近,這家全球電子製造巨頭突然傳出被有關部門調查的消息,這家撕不掉蘋果標籤的製造巨頭,為什麼會被查呢?本期趣味金融故事,小老虎就跟大家一起一探究竟![Surprised]

富士康被查的消息佔據熱搜榜

富士康的蛻變史

按照老規矩,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富士康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全球電子產品製造業的。[Onlooker]

出生於1950年,鴻海集團的創始人郭臺銘,今年73歲,他一手打造的世界級代工帝國,創造了屬於他自己的奇蹟,也創造了全球製造業的商業奇蹟。

1971年,靠着半工半讀,郭臺銘從中國臺灣省畢業,之後進入了當時臺灣省前三大航運公司——復興航運工作。1974年,郭臺銘創辦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並在1985年在美國設立了分公司,創立了FOXCONN(富士康)品牌。[Duh]

與衆多創業者一樣,郭臺銘在創辦鴻海的時候,創業資金調度困難,郭臺銘創業的第一筆資金,來自母親初永真從標會標來的。而對於郭臺銘和鴻海幫助最大的,莫過於林淑如的小阿姨黃秋蓮(林淑如是香港富豪林百欣的女兒,郭臺銘的夫人),而她現在是鴻海總財務長,有鴻海“錢媽媽”之稱,她的丈夫則是富士康科技集團總經理遊象富。在早年,鴻海經營困難的時候,畢業於高商的黃秋蓮曾借錢給郭臺銘創業。後來,黃秋蓮到公司做會計工作,與林淑如一同管賬。別忘了,當時的鴻海,僅僅是一家小小的塑膠廠而已。[Pitiful]

黃秋蓮

1988年6月,郭臺銘決定將企業佈局到中國國內,所以他親赴深圳考察後,創辦了鴻海集團子公司——富士康。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投資設廠的基地是深圳海洋廠。1922年又增加了深圳黃田廠,後來在次年增加了江蘇崑山科技園廠。

三年後,富士康的深圳龍華科技園開工建設,到了1999年,富士康又進駐山西晉城辦廠,而郭臺銘的祖籍位於山西,也被稱為晉商代表人物之一。

1992年,當時的鴻海集團,已經從原來的塑膠廠,轉型為做連接器的小公司,年營收為31億元新臺幣,而最早,鴻海是先投資香港富士康100萬美元,再由香港富士康投資中國國內富士康60萬美元。鴻海以組裝業務起步,順利拿到了投資許可。一開始,郭臺銘只在深圳租了一個5100平方英尺的廠房,招攬了當地超過150名員工,從總部和分公司抽調幹部,富士康在國內的生意就這樣開始起步了。[Wow]

後來,郭臺銘將鴻海的客戶鎖定戴爾、康柏、英特爾等國際PC大廠。早期在美國,郭臺銘住的是僅花12美元一天的小旅館,自己開車跑了美國52州的32個,也正是個人電腦國際品牌的訂單,成就了日後的鴻海。據說,最高峯時,全球每5臺電腦就有一臺裝有鴻海產品,富士康的貢獻更是功不可沒。[OMG]

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廠

富士康之所以能夠成為“代工之王”,早期是用同業難以想象的價格接單,那種“赤字接單,黑字出貨”的運作模式,讓其他競爭對手難以匹敵。從最開始的一家小小的塑膠廠到後來的代工巨頭,鴻海和富士康的發展,離不開郭臺銘一直持續不斷翻新的經營模式,這對於戰略、管理、財務等各個方面都有極大的考驗。[Serious]

升級比升值更重要!這是郭臺銘此前高喊的口號。[Victory]

富士康經過多年的努力經驗,也變身成為了A股的工業富聯,事實上這也展現出了企業轉型的決心。人力成本的日漸增加,經營費用不斷上漲,過去以低成本打出優勢的郭臺銘和富士康逐漸意識到,只靠規模和低成本,遲早是要被淘汰的,更重要的還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值。[Facepalm]

2013年富士康在貴陽的第四代綠色產業園奠基,這一年鴻海在世界500強中排名30。2014年,郭臺銘提出了“雲移動+機器人”的產業生態鏈,2015年便推動了工業物聯網。

2016年,郭臺銘入主日本國民品牌夏普,這一年鴻海戰績更進一步,排在世界500強的25強。在之後鴻海6088科技在香港上市,2018年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工業富聯)成功登陸A股。隨着2019年郭臺銘退休,富士康也徹底進入到了“後郭臺銘時代”。

撕不掉的蘋果標籤?開始轉向造車了?

對於富士康,小虎們可能直接聯想到的就是蘋果,沒錯,富士康與蘋果的歷史也值得我們瞭解瞭解。

富士康與蘋果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7年,在當時,蘋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手機,開啓了智能手機的時代。富士康憑藉着強大的生產規模、高效的管理模式、低廉的成本優勢,成為了蘋果的首選代工廠。[Miser]

在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裏,富士康一直是蘋果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為其生產了大量的iPhone、ipad和MacBook等蘋果產品。據統計,富士康最多的時候,一年為蘋果代工了超過2.2億部iPhone,佔到了全球iPhone出貨量的75%以上,這也直接讓富士康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之一。[Great]

蘋果CEO庫克在富士康工廠

而在最近這幾年中,富士康與蘋果之間的合作開始出現了裂痕,隨着智能手機領域的廠商不斷增加,大品牌如華為、小米等崛起,蘋果在高端市場上逐漸失去了絕對的領先優勢,蘋果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中國市場,蘋果遭遇了連續多個季度的銷量下滑。而富士康在全球化轉型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困難,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和技術限制,也讓富士康不得不將部分產能轉移到海外國家和地區。[Cry]

在此前獨領風騷的代工領域,富士康也面臨着失寵的局面。比如今年推出的蘋果最新款iPhone15系列手機來說,富士康要與立訊精密、和碩、印度塔塔集團等三家共同分擔訂單。其中,立訊精密將組裝25%的iPhone 15 、60%的iPhone 15 Plus、30%的iPhone 15 Pro Max,而去年立訊精密僅代工了部分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完全沒有拿下高端機型的代工訂單。未來,富士康的代工比例或將進一步被瓜分。

被外界認為,撕不掉蘋果標籤的富士康,面對業績的下滑,也開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而這個業務增長點,富士康這一次瞄準了新能源汽車市場。[Lovely]

富士康最開始接觸汽車行業還要追溯到2005年,當時,富士康曾為汽車零部件代工,投資過小鵬汽車、寧德時代和拜騰汽車。但富士康在汽車行業的發展之路相當坎坷:與拜騰汽車合作,拜騰汽車破產淘汰;與吉利控股集團成立富吉康,成為第三方企業提供代工生產服務,但是在汽車領域一直“碌碌無為”。

所以,富士康這一次選擇自己代工,與其他任何一家車企不一樣的是,富士康在汽車行業的最終目標不是為了向消費者銷售自由品牌的車型,而是成為汽車界的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為客戶代工電動汽車。[Thinking]

這家全球電子製造巨頭為什麼被查?

聊完了富士康的發家史,現在回到我們本期故事會的主題,富士康為什麼會被查呢?

10月22日,據《環球時報》報道,稅務部門近期依法對富士康集團在廣東、江蘇等地的重點企業進行稅務稽查,自然資源部門對富士康在河南、湖北等地的重點企業用地情況進行現場調查。

簡單來說,富士康主要要接受兩項調查:

  • 1.稅務稽查,主要是查有沒有偷稅漏稅。

  • 2.用地調查,主要是調查有沒有囤地。

先來看看稅務部分,根據2022年度財報數據顯示,富士康集團的營業收入為5,039.6億元人民幣。那在國內繳納了多少稅費呢?據悉,富士康2022年在中國繳納的稅費總額為33.1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了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各類稅費。這個數字看起來看龐大,其實如果按照營業收入來計算的話,稅負率只有0.66%,富士康作為一家外資企業,在國內享受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補貼。而正是因為這些優惠的政策和補貼,可能也放鬆了自身的管理和約束。[Helpless]

據媒體報道,富士康在中國的部分工廠存在“三違”問題,即違規佔地、違規建設、違規排污。富士康在河南鄭州、山東濟南、湖北武漢等地的工廠佔地面積超過了規劃許可的範圍,部分建築物未經審批擅自建設,部分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城市規劃,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嚴肅處理。[Look back]

對於國家有關部門的調查,鴻海集團也發表聲明稱,富士康會積極配合相關單位調查,並堅持遵守當地法律法規。[Serious]

小虎們,你們認為富士康能撕掉蘋果標籤嗎?你覺得本次富士康被調查的原因是什麼呢?[Applaud]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3

  • Top
  • Latest
  • CWen
    ·2023-10-26
    Great ariticle, would you like to share it?
    Reply
    Report
  • CWen
    ·2023-10-26

    Good

    Reply
    Report
  • Cclim
    ·2023-10-26

    😀😀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