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雄文:中美關係會發生鉅變嗎?

@扑克投资家
作 者 | 哈佛參考 來 源 | 哈佛參考 導語 駐美大使崔天凱:我始終認爲,不管是中美關係還是整個世界,都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應該把回到過去作爲我們的目標,因爲歷史是向前走的,我們要共同去開創一個更好的未來,而不是老想要回到過去。 整個世界都處在鉅變的前夜。 在疫情的重壓下,一種令人擔憂的趨勢正在漸漸成形。無論當前的病毒是否涉及到陰謀,我們都必須正視其帶來的事實——中美之間的全面對抗將加快來臨,這種對抗將發生於經濟甚至軍事領域,其規模和烈度都可能是空前的! 這樣的觀點看似危言,但卻絕非危言聳聽,因爲當下的美國正面臨着其美元霸權建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危機。危機並非是直接由疫情造成的,但疫情使危機失去了正常延緩的任何機會,對美國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局面,任由現狀持續下去,哪怕美國能戰勝疫情,也將很快丟掉賴以爲生的金融霸權,他們不可能接受這種現實。 美國當下想要渡過危機,只有兩種辦法: 1、通過對別國發動金融攻擊,通過引爆對手的經濟危機從而抄底實現債務削減; 2、通過軍事戰與經濟戰配合,在對手的戰敗中通過更苛刻的金融協議和經濟危機的引爆,促成美元債務的徹底消除。 而美國最主要的目標和對手,正是中國。 本文要論證的,正是美國當前對華戰略選擇的必然性,即: 1、如果美國自身不能對其當前面臨的經濟陷阱做出反應,那麼它將很快失去賴以爲生的美元霸權。 2、疫情實質上導致了美國當前只能選擇通過金融或是戰爭的方式化解內部矛盾。 3、無論是對我國發動金融戰爭,還是通過對我國發動直接戰爭,在現在這種情況下都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爲不這樣做的後果要更加嚴重。 這將是這四十年來我國面臨的最大變局。 那麼,爲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局面呢?美國的這些國家利益與戰略選擇的邏輯是什麼? 他們爲什麼要這樣做? 下來的文章,將具體論述這些問題。 走向坍塌的霸權——美國自身不可避免的矛盾 一切經濟危機,本質上都源於債務危機。對美國當前而言,此話無疑正中要害。 當前,美國確實面臨着生死攸關的問題,但這裏我必須先講清,疫情,並不是美國當前最大的內部矛盾,疫情僅僅是矛盾的催化劑而已,自己本身並沒有能力成爲壓垮美國的矛盾,這一點必須明確。 美國當前面臨的核心矛盾在於——美國正在失去賴以爲生的金融霸權。 當前的美國早已是一個依賴着金融霸權生存的國家,所以美國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即在於美國金融霸權的維持,即美元-石油環流體系的維持,雖然這是一種龐氏騙局般的模式,但只要這種模式得以持續,美國的霸權就能持續。然而當前美國面對的問題在於,由於自身巨大債務矛盾無法處理,這種模式行將失敗,唯有通過將危機向另一個大國轉嫁才能實現霸權的延續。 下面儘量言簡意賅講明這個問題。 在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相當於被自己金融集團的內鬥搞得元氣大傷,哪怕向歐洲和世界轉嫁風險後,都仍然累積着巨量的債務。並且在這之後的十年,爲了讓量化寬鬆輸出的美元也繼續進入循環,美國不僅用負債回購創造了一個用泡沫堆積起來的股市,更關鍵的是積累了天量的政府債務。 據統計,去年美國的**債務已突破了23萬億美元,光年利息就需要7000億美元。而私企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由於大量的負債回購,美國企業債接近6.5萬億美元,這是非常驚人的規模。 當然,我並沒有說這些債務都遇到了償還危機,因爲理論上美債是不存在這種危機的。自70年代牙買加體系形成以來,美國國債實際上成爲了一種無需償還的信用貨幣,但其信用必須建立在利息可按期償還的基礎上,這一點如果不能滿足,其信用也就隨之崩塌了,這將直接導致美元環流停止,這是美國絕不可能接受的。 然而,當前美國所難以負擔的債務,不僅包括23萬億的政府債,還包含了規模龐大的企業債以及民間居高不下的債務率,這其中企業債同樣可能惡化成對其統治階級具有巨大威脅的風險。 這些債務風險的互相疊加,本身就構成了巨大的系統性風險,而這種系統性風險如果不能得到緩解或轉化,在如今的美國一旦爆發,其規模和嚴重性必然超過08年的金融危機,而高負債的美國一旦再發生這樣的危機,其苦心經營的美元霸權就難免走向末路。而當下的美國經濟其實早已是寄生在了其金融霸權之上,失去金融的力量,對於實行了二十年去工業化政策的美國而言,無疑將會是滅頂之災,這個強大的世界一極,必將如往日的舊帝國一樣走向崩潰,這絕不會是他們能夠接受的選項。 爲了阻止這一切的來臨,整個美國的精英階層,會高度一致地站在一起,並且他們爲了達到目的,必會不惜一切代價,這是他們的本性。 這正是當下危險的根源。 疫情與經濟——背水一戰的號角 局勢,本已岌岌可危,而疫情,則使局勢變得徹底不可逆轉。 今明兩年,本身就是美國國債利息額度超越政府支出能力的關鍵年,同時也是大量美國企業債集中兌付之年,尤其是作爲重中之重的美國國債,正面臨着利息將大於政府償付力度的財政懸崖,這是疫情爆發前就已經形成的局面。 而疫情在美國的爆發,無論其是否含有陰謀的成分,都客觀上形成了兩個重要的現實: 1、因爲疫情的爆發,美國的社會各領域事實上陷入了大量的普遍的局部停擺狀態。 2、爲了抗擊疫情,美國政府必須用不得不投入大量公共衛生資源,這進一步加劇了其債務問題的嚴峻性。 3、美國在疫情問題上對歐洲的態度,客觀上加劇了歐美國家間的離心程度,對美國這種依賴霸權的國家而言,衛星國的離心無疑有着巨大隱患。 這三個問題若是單獨來看似乎並不嚴峻,但如果互相疊加,再加之美國當前面臨的嚴峻矛盾,我們便不難看到其形成的可怕後果: 1、當前的美國GDP中70%是對疫情高度敏感的服務業,由於社會經濟的客觀停滯,今年的美國必然將經歷歷史上罕見的經濟低迷和債務累積累積,在這種經濟狀況下,聯邦財政的緊縮程度將超過歷史上的大部分時期。 2、公共衛生的巨大投入,將使原本困難的聯邦財政陷入更進一步的困難當中,財政赤字將繼續增加,而且低迷的經濟將斷絕財政改善的一切可能性。 但是我們別忘了,今明兩年是美國財政懸崖危險期,大量的美國國債利息需要集中償還,大量企業債也需償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 疫情的爆發,使美國徹底失去了通過正常手段解決或緩解債務問題的一切機會,債務問題,已經不可能用財政、稅收等一般的手段解決了。 所以,這個時候的美國會做出什麼選擇呢? 當正常的方法失效,他們唯一能保全國家利益的做法,只能是將危機向他國轉嫁,這是唯一的辦法,也是歷史上的傳統。從牙買加體系建立以來,無論是週期性的縮表“剪羊毛”,還是引爆別國經濟危機從而抄底,支撐美元環流這個龐氏騙局體系運作的,歷來都少不了對國外的金融掠奪。 然而這一次的危機不同於以往,其深度和廣度都已經超過了美國從前的任何一次危機,故要化解這種等級的危機,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採取的手段不止要達到迴流美元的效果,而關鍵是要達到沖銷債務的效果,只是投資性的美元迴流不起作用。而想沖銷債務,必須是利得性質的美元迴流纔是有效的,而這種性質的大規模迴流在歷史上其實只有一種方式——即大規模金融抄底所形成的資產掠奪所得。 2、當前美國有23萬億美元國債,企業債至少6.5億萬美元存在風險,要化解這種體量的風險,其被轉嫁國必須有相應的體量去承接這種大規模的轉嫁和洗劫,並且這裏可能並不只是一個國家,甚至可能是多個國家,但最能滿足這種條件的國家,正是中國。 在這樣的歷史關口,我們要尤其警惕美國的異常的動向,因爲美國這樣的由殖民擴張而誕生的帝國,絕不可能在如此關頭選擇默默走向滅亡,反而在這種時候不惜一切代價進行破局,這纔是他們會做出的選擇,他們必然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所以他們具體會怎麼做? 金融攻擊——不惜代價的掠奪性自救 其實,輿論場上已經有很多有識之士注意到了這方面的巨大風險。 但在這裏我需要論證的不是金融戰爭的機理,而是疫情下美國發動金融戰爭的動機,對於當前的美國而言,維護其搖搖欲墜的美元霸權是國家一切決策的根本目標,而維護霸權的方法,只有在不破壞美元信用的前提下,化解美國從國家到企業的巨大債務問題,使美元環流可以重新健康延續,這也纔是霸權的延續。 那麼要達到這樣的目的當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呢?答案是大規模的金融掠奪。 當然,近來看着美股,再來我這個觀點就難免會讓人產生困惑。所以有人會問,“如此大規模的金融戰爭難道美國說發動就發動?爲什麼身陷疫情泥潭的美國沒有這方面的跡象呢?他們有條件這麼做嗎?他們爲這種金融攻勢做了相應的準備嗎?爲什麼當前美國股市經歷瞭如此的暴跌,美國還會想着來發動金融攻擊呢?” 其實,針對着這場金融戰,美國的準備早已深深做好了各領域的準備,種種相關的也跡象早已出現,只是我們未必發現了這些跡象,當下我國的金融領域可以說處在非常危險的環境中,美元資本一旦開始金融攻擊,必將對我國產生巨大的影響。 具體原因可分爲如下部分: 1、我國存在着同美國相似的債務風險 我國當前大部分行業都運行在高槓杆高負債的基礎上,疫情的影響下,我國的債務風險在陡然上升。 今年原本是處理我國各領域債務集中兌付的關鍵年,無論是各地的隱性城投債還是大量的地產及私企不良貸款都到了兌付的臨界點。 然而這個時候疫情來了,社會各領域立即陷入了停擺,並且至今也沒完全好轉。爲了抗擊疫情,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投入了巨量的資金,這似乎如官方所言並沒有嚴重影響經濟的基本面。 但實際上,我國大部分地方都早已是負債累累,地方財政的運行高度依賴着轉移支付,尤其是各地隱性的城投債,更是多到積重難返。 各地方在疫情爆發前,基本都是在用土地財政和轉移支付來維持住經濟的基本面,然而在疫情爆發後,房地產市場立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萎縮,同時今年的中央財政不僅因爲疫情開銷巨大,並且由於社會經濟的停擺,財政收入的下跌必然嚴重,這就造成了今年的轉移支付額度也必然隨之下降。但地方債的壓力,並不會隨之下降。 用最少的轉移支付去應對最艱難的債務狀況,會有什麼後果? 這就是當前我國的經濟狀況,客觀地來說,我國經濟面臨的債務風險,要高於當前的美國。 對於想發動一場金融攻擊的美國而言,這是絕佳的戰場。 2、我國客觀存在着金融戰所需的階級基礎 其實,對於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而言,通過單純的金融戰爭將想將其洗劫是不太現實的,因爲政府層面只要及時進行介入,並不惜將國家推入緊急狀態而強力應對,再是巧妙的金融戰爭也必將面臨失敗。 所以,當我們帶着這樣的思考回顧歷史上的歷次金融戰爭時,我們就不難理解,金融戰爭的的本質實際上都是階級運動,對一國的金融戰爭想取得成功,就必須找到這個國家內部的代理人,只要將代理人的利益與金融攻擊的利益綁定一致,再是強大的國家都有可能被這種攻擊所摧毀。 歷史上的蘇聯/俄羅斯經歷的金融洗劫,就是這個原理。 而在這個問題上,我國面臨的危險可以說並不比前蘇聯要低。這個問題我也不方便展開說,但我們只需觀察近年來的種種反常現象,便可管窺事態的嚴峻性。 從中美貿易戰打響以來,我國經濟安全的防火牆實質上是在加強,還是在被一步步拆除?可有人能想起毛主席當年對蘇聯“衛星上天,紅旗落地”的論斷?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我國並不能例外。 金融戰爭對我國的威脅之所以巨大,根本上是因爲金融戰爭同我國內部勢力巨大的自由派的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換句話說,我國被金融洗劫哪怕將使國家崩潰,卻照樣能讓既得利益階級的利益成倍放大。 金融攻擊,金融不過是手段,其核心的原理實際上是挑唆一個國家的既得利益階級出賣國家的主權,而藉由金融手段和政治手段實現這一目標。這種戰爭,本質上是以金融爲手段而進行顏色革命,只要這個國家的主權和主導政策,同國內既得利益階級的當權派利益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金融戰爭也就具備了完美的土壤。 所以從十八大的反腐風暴至今,有人會覺得我國不具備這樣的土壤嗎? 一切其實盡在不言中。 所以對於身處危機的美國而言,如果一場這樣低成本的戰爭就能化解自身攸關生死的危機,何樂而不爲呢? 3、美國資本做好了發動金融戰的準備 其實講到這裏還是會有人困惑,當前的美國經濟遇到了史無前例的問題,美股遭遇百年罕見的接連熔斷,配合以美國當前爆發的疫情,確實給人一種美國行將崩潰的錯覺。 然而,真正瞭解美國經濟的人,反而這時會高度警惕起來,因爲這看似一片哀嚎的熔斷,恰恰是美國金融資本一手策劃的舉措,是故意的戰術性欺騙,而其欺騙的目的則只有一個——在悄無聲息中做好發動金融戰爭的準備。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這得從美股這十年來的增長機理說起。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除金融和傳統高端領域的產業外,絕大部分產業實際上一蹶不振,根本不可能撐起我們看到的十年連漲。然而在金融危機後,QE流出的美元必須找到辦法迴流美國,否則在那個時候美元環流就有崩潰的危險。 而回流的方法,除了最傳統的國債,主要就是美股。所以美國選擇用槓桿舉債的方式,通過回購股票將市場整體保持高位,吸引鞏固全世界的投資向美流動,這種方式自然帶來了巨量的企業債務。 所以當用這種方式吹了十年泡沫的美股出現熔斷,其根本不意味着其經濟受到了多大的打擊,反而傳遞出的是另一個信息——股市上巨量的資本正在騰出手來,主動轉化爲流動的遊資。 本次美股暴跌,本身的第一因素並不是因爲疫情的影響,而是因爲國際油價的驟降。然而,我們千萬不能忘記,主導油價下跌的沙特,本身就是石油-美元體系中最關鍵的角色,其不僅受到美國的深度控制,而且利益同美國利益從來都是深度綁定,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因爲一己私利而主動去拆美元的臺? 所以,這種劇烈的市場動盪只有一種可能——動盪本身只是美國上層計劃的一部分。通過將大量資本從股市中暫時撤出,一方面緩解債務壓力,一方面爲下一波特殊的金融操作積累足夠的資本規模,是通過擠泡沫而騰出資金,使大量的資金獲得完全的流動性。這絕不是一種衰敗的表現,恰恰相反,這種現象直接說明了當前的美元資本主動變得兵強馬壯而且糧彈充足,已經具備了金融攻擊的基礎,做好了相應的準備。 並且其高速的撤資行爲,同時也客觀上起到了穩定外國投資的作用。猝不及防的接連熔斷,使得大量外國投資直接被高位套牢,由於跌幅巨大,這些外資若是離開美國,相當於就要立即承受暴跌帶來的代價,他們只有繼續在美股等待,纔有可能達到哪怕回本的目標。這對於美國而言,無疑是將這些資金巧妙困在了美國,而大量出來的遊資,則可以心無旁騖地開始他們的行動和擴張。 從當我們能獲取的信息來看,從股市中撤出的資金相當一部分都轉移到了美國債市中,另外更多的部分除了進入了我國的債市以外,並未向外界透露去向。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些錢是不會蒸發的,它只會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然而我們現在並不知道它去了哪裏。我們唯一知道的是,現在的美資具備了前所未有的流動性優勢,哪怕突然對一個國家進行大規模金融攻擊,也不會因爲撤離本土市場而對美股產生大的影響。 只是爲了把錢騰出來,那麼他們會在計劃着些什麼? 熱戰的危險——準備多年的第二方案 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國與美國爆發熱戰的可能性同樣是前所未有的。 在當前危急的局勢下,我們必須更加警惕同美國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在疫情的影響下可以說達到了歷史上的最大值。 其原因在於,當前美國面臨着攸關生死的債務危機,這種危機通過疫情放大完全可能導致美國丟掉賴以爲生的霸權。而通過金融戰轉嫁國內矛盾雖然成本低誘惑大,但問題在於這種方法有着很大不確定性,美國不能將自己的國運完全賭在上面。一旦計劃失敗,美國必須尋找到可靠的替代方案,並且這種方案必須是經過精心準備且有極強現實性的方案。 這種替代方案,就是介入臺海問題發動對華戰爭! 其實我也不是第一個提到這種危險的人了。但我需要強調的是,當前我國面臨的戰爭風險,比以往我國經歷的任何時候都要大,原因在於當前美國面臨的矛盾是致命的,如不能對我國進行轉嫁,他們同樣會面臨災難性的後果。 所以介入臺海已經不再只是他們的一種圖謀,相反這是中美兩國國運的碰撞,可能性的背後,是兩國相互不可調和的矛盾,當兩個大國同時面對着這樣的矛盾,歷史上都很難看到和平的結果,那麼今天的我們將會見證什麼呢? 1、單一金融戰對美國而言風險過大 一個大國是不能輕易把國運孤注一擲的。 當前美國面臨的矛盾只有轉嫁一種化解的辦法,但轉嫁的路線卻不宜只有單一的一條,因爲如果這種轉嫁出現了閃失,沒有後備方案就將導致美國徹底的失敗。 而在當前的我國,雖然政治上自由派仍然強勢,但熱愛國家的力量畢竟佔據了大勢,在這樣的形勢中,發動金融戰爭就必須要考慮到最壞的結果,那就是我國順利渡過了難關。 在金融戰爭中,一旦國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果斷進入緊急狀態並採取及時的包括轉入戰時經濟等一系列手段去應對,那麼金融戰爭同樣是可以面對的,及時且決絕的處理雖然要付出的代價巨大,但卻完全可以遏制住凌厲的金融攻勢。 但這對於美國而言就是致命的事情了,國內矛盾如果無法轉嫁,整個美元霸權都可能土崩瓦解。面對如此巨大的代價,美國不可能選擇在豪賭之後坐以待斃。 但在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對我國發動一場其贏面很大的常規戰爭,戰勝我國後再對我國進行經濟瓦解,那麼哪怕是金融戰沒能取得成功,美國一樣會獲得最終的勝利。 這就使得我們能給出以下結論: 對華開戰只要能夠勝利,就完全符合美國國家的整體利益。 美國發動戰爭的目的依然將首先服務於其首要面對的債務矛盾,因此哪怕其取得勝利,開戰的掠奪也依然是金融掠奪。 而且對於美國而言,我國快速增長的國防力量一直都被其視爲重大威脅。當前中美的力量對比當中,美國尚且能對我軍形成較大優勢,而一旦再任由我軍照現在的速度發展下去,美軍的優勢只會越來越少,情況也只會越來越複雜。 所以當前這個時期對於美軍而言,恰恰是開戰的黃金期,面對這種情況美國會作何處理? 危險往往就是這樣悄然降臨的。 2、以海空戰爲主的常規戰爭符合美國利益 這個問題本文沒有辦法細講,因爲過度複雜。但大意很簡單,這裏我開門見山: 當前利用臺灣問題同中國進行一次高烈度大規模的常規戰爭,完全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並且美軍巨大的體系優勢和先天的地緣優勢使其一線部隊在衝突中能取得全面的優勢,故取勝的可能遠大於我軍。如果美軍能控制住戰爭的規模,並能利用戰爭的勝利迫使我國進行不平等的金融開放,就將可以繼續完成國內矛盾轉嫁的任務。 爲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局面? 本文要細講這個問題很困難,但這裏可以點出最核心的幾個問題: (1)美軍在介入臺海的作戰中享有先天性的主動權和地緣優勢,由於它是主動介入進攻,我國是被動反介入,一開始戰爭的節奏就不會是由我國主導,而一旦其凌厲的進攻超出了我軍的承受能力,就必然導致重大損失。 (2)儘管我軍當前發展迅速,但至今在體系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同美軍存在嚴重代差,而在現代海空作戰中這種代差將會使強勢一方對弱勢一方形成致命的優勢,這種巨大的優勢,正是美軍在臺海挑動戰爭的底氣所在。 (3)由於我軍的核力量只相當於美軍的1/8不到,戰時局面一旦出現失控,我軍很難對美軍進行對等的核威懾。這也就是說,海上的局勢一旦失控,只要美軍不對我國本土進行登陸,我軍很難進行遏制,也很難通過核武器進行懾止。 以上幾個致命性的問題,構成了美軍利用臺海問題對我國開戰的底氣。而對美軍而言,由於戰爭的目的仍然是服務於國內矛盾的轉嫁,所以關鍵的問題在於控制戰爭的規模和底線,換言之,全面的戰爭並不符合美國方面的利益,但將戰爭的規模控制在一場能對我國傷筋動骨的海戰和空戰,能對我國的武裝力量在短時間內進行極重的打擊,但不涉及對我國的領土和核門檻進行挑戰,則完全符合美國的利益。 而這種介入作戰唯一可能的切入點,正是臺灣問題。 臺海衝突的樣本,如同爲這種作戰量身定做,其衝突的想定和最後可能達成的效果,都與美方的要求高度契合。戰時通過介入臺海作戰,對我軍的海軍艦艇部隊、前線空軍部隊以及登島的陸軍部隊予以重創,然後將戰爭方式限定於空中戰役和持續不斷的空中打擊,以此對我國形成逼和的態勢,這完美達到了美軍所有的戰略要求。 而講到這裏,很多人會質疑事情都嚴重性,會認爲我國巨大的戰爭潛力,同美國對抗哪怕出師不利也同樣能反敗爲勝。然而這樣的看法實際上是對現代海戰空戰缺乏認識的體現。其實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海空戰都是一種完全不可能拼消耗的戰爭樣式,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戰鬥力形成緩慢,但在極短時間內就會出現巨大消耗。因爲其裝備的製造和人員戰鬥力形成過程太過複雜,因此一旦出現大規模的損耗,幾乎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補充,這段時間內地兵力空窗,就足矣成爲導致戰敗的缺口。 這就是當前臺海風險的根本成因,由於通常方法的對抗中我軍在各領域都難以取得真正的優勢,所以當前當前爆發戰爭反而符合美國的利益。除非我國我軍能通過軍事理論和部署上的調整改變這種不利的態勢,否則這種戰爭風險將在今明兩年愈演愈烈,有巨大的可能直接升級成大規模的熱戰。 這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 3、美軍事實上已做足了介入臺海的功課 對於介入臺海的戰爭,美軍並不會是臨陣磨槍而倉促應戰,正相反,他們已然爲臺海戰局準備了近十年時間。 自美國宣佈“重返亞太”戰略以來,美軍就一直在爲西太平洋乃至臺海作戰進行緊鑼密鼓的準備。這種準備的強度大家可能沒有概念,但單就拿新針對亞太地區的美軍戰役法和戰術而言,美軍近年來的發展完全趕上了了冷戰時代。 作戰理論層面,“空海一體戰”、“分佈式殺傷”、“網絡中心戰”、“作戰雲”、“新飽和打擊”、“快速猛禽/閃電Ⅱ”等一系列完全針對亞太地區的新戰法,密集地出現在這短短的不到十年裏,並且每一種戰法都經歷了大量的針對性的訓練和演練,這種新戰法出現和迭代的速度,幾乎超過了美軍在冷戰時期的水平。 而在裝備建設層面,近400架的F35,2000多枚JASSM巡航導彈,CEC系統的逐步普及,TTNT系統的逐步建成,TMD/BMD系統的不斷部署,“星鏈”計劃的逐步完成,小當量核武器的裝備,等等這些針對性極強的裝備建設,已經說明了美軍的用意。畢竟這些裝備在反恐治安戰中其實毫無用處,它們是爲大國間的大規模衝突量身定製的武器系統。 至於其近來危險的表現,哪怕從今年疫情期間美海軍通過臺灣海峽和南海海域的頻率,我們也能看到其備戰訓練的密集程度。其實一段時間以來美軍的備戰訓練強度都遠大於從前,這種高強度的訓練不僅導致人員狀態緊繃,甚至都導致了一一些裝備的快速勞損,這方面的問題很多都有相關報導,尤其是一些艦艇甚至出現了出動率過高而導致艦體缺乏維護生鏽的情況。 這些種種的情況,足證美軍當前備戰之緊,他們早就做好了戰爭的準備,而且一直在準備着。 當然,疫情的爆發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軍的備戰訓練,但我們也切不可就對其掉以輕心,更不能對一些報導偏聽偏信。例如兩艘航母上的感染病例,我們首先要有戒心的不是病例的來源,而是報道本身的來源——地方媒體是怎麼會報導出這種涉密的新聞的?除非是軍方想向外界透露這個事情。 所以,這件事情是確有其事還是某種障眼法? 我們還需觀察。 結語——終將來臨的碰撞 暴風雨就要來了。 當前中美兩國的矛盾,足矣孕育一場劇烈的碰撞,這種碰撞可能在金融經濟領域,也可能蔓延到軍事領域,但其根本的機理,在於美國掠奪性的霸權經濟模式同我國的快速發展,已經具備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而疫情,充當了這一進程的催化劑,無論其同一些陰謀是否相關,疫情都客觀上加劇了美國當前形勢的危險,在這樣的不可抗力的作用下,美國爲化解其矛盾,保住其霸權,只有對外轉嫁這一條道路。 無論是金融戰爭還是軍事進攻,其本質實際上是爲美國的金融霸權續命,是事關國家存亡興廢的大事,爲了霸權,美國的統治階級哪怕不惜一切代價,也會將對抗全面升級。 這是兩國國運的對撞。 面對着這樣巨大的挑戰,留給我國的出路只有一條:拋棄幻想,準備鬥爭! 這是唯一的辦法。 疫情,如同新時代的序曲,預示着和平時代的結束,宣告着動盪時代的來臨。我國應當用什麼樣的狀態去迎接這樣的時代?30年的和平之後,我們是否還在幻想? 拋棄幻想吧! 來源:崑崙策研究院 $SP500指數主連(ESmain)$ $黃金主連(GCmain)$
萬字雄文:中美關係會發生鉅變嗎?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