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什麼再有錢也很難財務自由?

@房东经济学
最近胡潤聯合百富衆鑫出了一個《2021胡潤財富自由門檻》,其中的財務自由標準分爲入門級、中級、高級和國際級四個階段,並細分到中國一二三線三類城市。具體的門檻在下表中列出: 相比過去那些財務自由的標準,我覺得這次的數據相對比較靠譜,但即使達到表中所述的經濟水平,絕大多數人還是不會感到財務自由。 詳細看看數據,比如一線城市入門級門檻1900萬資產+60萬家庭稅後收入,表中顯示的是一套120平米的自住房,按照改善型住房的標準,給這套房1000萬的估值,就意味着這個家庭在無負債的情況下擁有1000萬價值的自住房,1900萬減去1000萬的房子,就還有900萬其他可投的金融資產,如果投資指數基金,就按照滬深300過去平均年化10%的速度,拿出900萬的一半作爲本金,每年都可以得到45萬的資產增值,而且可以靈活地隨時變現,這樣的生活確實富足。 這個標準相對過去那些對財務自由的定義更靠譜,但還是沒啥意義,因爲絕大多數人的人性都不會讓財務自由有哪怕有一秒鐘的實際存在。 你說北上廣深家庭資產1900萬,稅後年入60萬的家庭會滿足於自己的財務狀況嗎?會感覺到自己進入了財務自由嗎?99%不會。 因爲他們還會想更多的事情,比如去買第二套、第三套房,比如創業,或者找幾個好股票去投資,以實現儘可能快地讓自己的身價從1900萬再翻一倍到4000萬水平。 胡潤畢竟是個老外,對中國的瞭解仍有不足,給出的數據確實有些外賓視角的感覺。一般來說,一線城市1900萬淨資產的家庭,名下房產大都不止一套,而且1900萬的淨資產可能是3000萬的資產加1100萬的負債組合而成的,這種結構當然不會非常舒服,而且一刻不能停下工作。 在中國一線城市,無論是工作上的競爭還是資產配置上的競爭都非常激烈,從過往的經驗來看,也許你只是某個時間點比別人少買了一套房,少借了200萬房貸,但幾年後兩個家庭之間的財富差距就被拉大到落後的一方再也難以追趕,因此大多數家庭無時不刻都在思考怎樣優化自己的資產配置,對他們來說有房票的絕對不會浪費,有貸款資格的也絕對不會錯過。 值得注意的是,胡潤給出的入門級財務自由的標準中,一線城市家庭的稅後年收入是60萬,這個現金流相對他們的資產和負債而言實在是太弱,樓市只要行情不差,房價的一年的漲幅都等於好幾個60萬。高資產、高負債、低現金流是目前大城市中產家庭的一個普遍現象,但60萬的稅後年入實在也不低了,放在一線城市也是絕對是前10%的水平。 所以你看,一線城市淨資產1900萬、稅後家庭收入60萬的家庭,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他們自己看自己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水平,而且充滿了對階級滑落的恐懼,也害怕其他相同水平的家庭在未來幾年把自己甩到後面。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是會比較的,就算自己過得很好,一旦看到別人更好,還是會覺得焦慮。但我們換一個級別,按照胡潤財務自由中一線城市中級水平的6500萬計算,他們面對的焦慮和恐慌可能比入門級家庭還要多。 之所以說財務自由是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主要是因爲人的目標會伴隨自身財富的增長而不斷提升,絕大多數人目標提升的幅度比財富增值的幅度更快:當你有了100萬,就想要1000萬的生活,有了1000萬,就想要億萬富翁的生活,而且伴隨你身價的不斷提升,每次下注的力度、所面臨的風險和潛在成本都比前一次更大,所以我們纔會看到越有錢的人壓力越大。 財務自由不自由,不完全取決於我們的資產總量和被動收入,而取決於心態,本質是要做到時間自由和精神自由,但能激流勇退和見好就收的人少之又少。想明白了這點,我們就不會如此神化“財務自由”的概念。也許你此刻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自己更高的目標和對比心理讓自己永遠無法自由。 爲什麼“財務自由”還是能這麼火?尤其是被新一代年輕人所追捧,一方面是新一代人生長於經濟條件更好的年代,他們天生就具有更多的享樂主義;另一方面,他們這批人當前的實際生活距離財務自由的夢想實在太遠了,一個美好但遙不可及的東西,就會顯得更加吸引人。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很多,比如996加班、攢錢、在35歲遭到可能的優化之前還不一定能趕得上房價... 如果你在一線城市奮鬥,但沒有房產、父母也無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那就算年薪50萬也很難有什麼成就感,這話雖然扎心,但一點不假。 在過去十多年,各行各業的收入都有了顯著提高,但增幅還是遠不如房價。這就使得後浪在步入社會之後非常被動,心態浮躁。假設一個大學畢業生靠自己的本事在畢業後的三年時間裏存到了100萬(這對一個25歲的年輕人來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他大概率也不會有很強的成就感,而且還會貪心不足,因爲100萬在一線城市連個小房子的首付都不夠,絕大多數人都把房價當成標杆了。 舉個例子,大概在2001-2004年這個時間段,那會兒八九十萬可以在一線城市核心地段買到一套很好的大房子,現在市值大約在1500-2000萬,差不多20倍,相當於在過去十七年內平均每年賺100萬以上,這種感覺可實在是太爽了。但年輕人是無緣享受的,畢竟不是每一個年輕人的父輩都在大城市投資房產。因此我們也看到現在的90後、95後、00後都不太願意循規蹈矩地當打工人,而是想着一夜暴富,比如說區塊鏈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這些幣圈的後浪在房產上被前浪收割,於是就試圖用區塊鏈去收割前浪。 這些前浪去年在B站搞出來那個後浪的宣傳片,然後被無數後浪廣爲吐槽,就是因爲前浪得了便宜還賣乖:前浪享受了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階段,一走向社會就遍地黃金,第一套住房靠分配,之後買到了只有現在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價格的商品房,享受了十倍二十倍的資產增值,而且還可以在自己身強體健的情況下輕鬆退休,結果現在跑過來說後浪多麼多麼幸福,這是不是有些虛僞呢?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財務自由這個概念的積極一面,我也相信現在的年輕人在未來會有更多人擁有財務自由的心態。過去,享樂主義往往被我們理解爲一個負面的思想,因爲享樂主義和一直以來宣揚的奮發圖強、艱苦奮鬥的精神背道而馳。但我們也要思考:我們奮發圖強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爲了更好的生活?儘管財務自由的概念是虛幻的,但看到越來越多人嚮往財務自由時,我們還是應該對未來感到樂觀。 前不久B站上有段張維爲的視頻,內容是勸年輕人多吃苦,結果這位一向被粉紅青年們熱愛的張教授,評論區和視頻彈幕居然翻車了。這說明年輕人有自己的思想,一旦談到涉及自身利益的話題時,他們就會變得很敏感,並具有很強的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相比吃苦,他們大多數人顯然更追求財務自由。 我們說回胡潤的這個財務自由門檻,在這個數據發佈之後,央視對這個門檻給出了負面評價,其中有一段話供大家參考和評價:錢當然是重要的,可是當錢被賦予太多和“自由”相關的價值之後,只會導致更多人失去應有的從容。自己的人生,不用被別人設定的財富數字綁架。如果更多人能建立健康和正確的財富觀,相信像“財富自由門檻”這種無聊的伎倆,也就不會激起多大的輿論波瀾了。 我覺得與其批判財務自由,不如思考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財務自由這個概念最大的意義在於財富的增長會使人在其他方面擁有更大的目標和更多的夢想。比如蓋茨當上世界首富多年之後,現在不怎麼管微軟事務了,把精力重點放在如何抗擊傳染病,致力於在非洲消除貧困和疾病;又比如馬斯克身價一度超過2000億美元,但卻把名下所有房產全部賣掉,夢想未來到火星上建設新家園...大多數敢想敢做的人,從出生開始就衣食無憂、財務自由了,所以他們才能不用受限於生計敢去追求夢想,這些夢想纔是財富自由給人類帶來的最有意義的回報。 喬布斯和蓋茨 (90年代)
爲什麼再有錢也很難財務自由?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