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憑什麼超越郭臺銘?
@华商韬略:聯發科或許正迎來扳倒巨人最好的機會。 作 者丨諸葛白 華商韜略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客服微信:hstlkf 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圖片:網絡、圖蟲創意 “愈專注、愈單純,就愈有力。”這是被稱爲“IC設計教父”的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在介紹企業經營宗旨時最常用的詞。在他的帶領下,聯發科從被質疑的“山寨手機芯廠”發展成爲世界級芯片企業。 2020年7月,聯發科創造了2002年以來股價的新高,市值達到1.12萬億新臺幣,一度超過郭臺銘的鴻海(富士康集團),成爲中國臺灣地區市值僅次於臺積電的企業。 他和他的企業是如何做到的? 1961年,從臺灣大學畢業的蔡明介,成爲通用高雄分公司一名測試工程師。在家裏人看來,他也算是完成了幼時的夢想。 讀小學時,蔡明介在《我的志願》一文中寫到,長大後要成爲一名工程師或者科學家。在當時他的理解中,工程師可以改變世界。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他的工作是每天盯着示波器檢查產品,唯一能用得上的知識還是初中學過的歐姆定律。蔡明介不禁疑惑:這還是工程師嗎? 工作不如意,蔡明介後來選擇辭職繼續深造,去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攻讀電機碩士。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 剛拿到碩士學位的蔡明介,剛好趕上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與RCA公司的一個合作項目,要招募芯片工程師。彼時,IC(集成電路)半導體是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蔡明介不想錯過這樣的機遇,於是放棄了讀博的計劃,應聘成爲這個項目的5位IC設計師之一。 項目結束後,蔡明介返臺進入工業技術研究院任職,負責開發IC產品。不過,由於經費受限,研究院只能單純採取的複製策略,外加產品沒有銷路,蔡明介的IC設計之路並不順利,這一度讓他非常苦惱。 1982年,臺灣聯合通電公司(簡稱聯電)總經理曹興誠向他發出芯片設計部門負責人的職位邀請,蔡明介欣然允諾。 彼時,曹興誠對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把芯片做出來。面對一窮二白的局面,蔡明介決定在從美國引進技術的基礎上,加強與工研院的合作,與此同時,在聯電內部建立研發陣容。在他的領導下,聯電逐漸在芯片市場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好景不長。 一開始,聯電採取“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是像臺積電那樣走代工模式,另一方面則加大IC產品的研發,但有客戶卻質疑在代工廠內設立IC設計部門,有盜用客戶設計之嫌。 受此影響,聯電爲了穩住客戶的需求,決定不再進行IC設計,原有的IC設計團隊需要逐漸剝離出去,蔡明介就這樣被迫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1997年,蔡明介領導聯電的集成電路設計部門成立了多媒體小組,這就是“聯發科技”的前身。團隊最初只有20餘人,但蔡明介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獨立出來創業,收入從哪裏來呢?這是擺在蔡明介面前的一道最大的難題。在反覆研究之後,蔡明介決定帶領聯發科切入CD-ROM(只讀光盤)芯片市場。 他這麼做有兩個理由:一是那個時候主板芯片、繪圖芯片的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狀態;二是臺灣的IT產業正圍繞PC業務展開,處於高速發展期。 爲了快速打開市場,公司將CD-ROM芯片從原來的三顆整合成兩顆,與此同時,將DVD內分別負責視頻和數字解碼功能的兩顆芯片整合到一顆芯片上。這樣做有兩大好處,一是芯片的倍速可以大幅度提升,第二產品價格大幅度降低,從而使得聯發科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2001年,聯發科在DVD芯片市場上已經佔據了60%的份額。同年7月,聯發科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日便漲停。2003年,聯發科的收入達到380.64億元(新臺幣),正式躋身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 華強北,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1995年,深圳國際電子城正式在此開業,隨後萬商、大百匯等相繼開業,得益於緊鄰香港的地理優勢,華強北逐步成爲中國南方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及批發零售中心。 當時甚至有外國創業者說:“在硅谷需要花兩個月才能搞定的400個元器件,在華強北一天就能湊齊。” 彼時的蔡明介怎麼也想不到,這裏日後竟然成爲了聯發科的福地。 在CD-ROM、DVD芯片市場一路攻城略地的同時,危機也悄然來襲。相關科技產品增長乏力,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蔡明介意識到聯發科要繼續成長,必須要找到新的增長點。 在他看來,這個新的增長點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市場空間要足夠大,二是要有技術門檻作爲壁壘,第三點也是最爲關鍵的是要和聯發科原有的方向保持一致。 經過廣泛的市場調研和深思熟慮,蔡明介將目光瞄向了通訊芯片領域。他明白儘管已經有巨頭出現,但隨着移動手機在新興國家的普及,這個市場的容量會不斷增大。 基於此,聯發科很快全力投入到手機芯片的研發中。經過不斷地攻關,在2003年年底,聯發科手機芯片終於開發完成。產品是有了,但卻沒有銷路。 因爲彼時的手機芯片市場,是德州儀器、英飛凌等大廠的天下,聯發科要想從諾基亞等一線手機品牌打開市場根本是不可能的。 新業務前景暗淡,傳統的DVD和CD業務也出現了大幅下滑,聯發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蔡明介瞭解到大陸用戶對內置MP3、FM調頻收音機的功能機相當追捧。“把這些媒體功能整合到手機裏面去,說不定能成?”蔡明介意識到。 2004年,蔡明介帶着這套解決方案進入大陸市場,其低成本、高質量、多媒體等要素,迅速受到中小型手機客戶的喜愛,山寨機的時代由此到來,華強北更是成爲了山寨手機的聚集地。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彼時中國的三線以下城市以及廣大農村地區,手機的普及度並不是很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機價格太貴。聯發科這次破壞性的創新,極大地降低了移動手機的成本,很快佔領了這片藍海,甚至風靡非洲、印度等海外市場。 與此同時,大陸的政策紅利也爲聯發科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2007年10月,中國取消手機牌照覈准制度,轉而對手機頒發進網許可證。這一政策的出臺讓生產手機的門檻大幅降低。 聯發科趁勢推出了“交鑰匙解決方案”,將手機產業的上游與中游環節整合,把芯片、軟件平臺和設計全部完成,手機廠商只需要購買屏幕、攝像頭、外殼、鍵盤等簡單零部件就可以出品手機,再次降低了手機生產的門檻。 到了2008年,聯發科手機芯片收入營收已經突破總體的50%,一躍成爲世界前三IC設計廠商,僅次於德州儀器和高通。 2007年1月9日,在萬衆矚目下,喬布斯登上了舞臺,他發佈了一款極具革新意義的產品:初代蘋果手機,智能手機時代由此到來。 新的潮流滾滾而來,但聯發科一味沉溺於功能機的輝煌成就。更爲危險的是,聯發科的大本營也遭到了後起之秀展訊的威脅。彼時,展訊藉着聯發科MT6253芯片的失誤,趁勢推出一款質優價廉的2G芯片,一舉打入三星、摩托羅拉等品牌廠商的供應體系,蠶食着聯發科的市場份額。 直到2010年7月12日,聯發科才正式加入谷歌的“開放手機聯盟”計劃,宣稱要打造聯發科專屬的安卓智能手機解決方案。 不過,聯發科的動作還是慢了。2011年上半年,聯發科期內實現營收408.23億新臺幣,同比大幅下滑34.84%。 在蔡明介看來,面對挑戰,聯發科要恢復創業精神。所謂的創業精神,最重要的不只是努力工作,而是要尋找及確認機會、採取行動,並承擔風險。基於此,蔡明介決定大刀闊斧對聯發科進行變革。 首先是調整產品策略,聚焦智能手機。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蔡明介意識到已經沒有必須在功能機方面話費太多的資源,於是將功能機平臺看砍到只剩兩個,集中資源主攻智能手機。 其次重新調整組織架構。聯發科內部原有手機、電視、DVD三大事業部,蔡明介將其調整爲九個事業部門,與此同時,將手機部門細分爲功能手機、智能手機、先進技術三個子部門。調整完成後,聯發科新品推出的速度大幅度提升,僅2012年,產品就迭代了三次。 最後加大營銷投資。此前,聯發科經常對市場預測失準,導致芯片缺貨現象十分嚴重。意識到問題所在的蔡明介,毅然加大對營銷的投資,尤其是在印度、南美等新興市場。 通過這次調整過,企業的活力的得到激發。而聯發科在也在智能手機領域,發佈了MT6575單核處理器、MT6577雙核處理器、MT6589四核處理器、MT6592八核處理器等一系列產品,受到市場的歡迎。 2011年,聯發科在中國大陸的智能手機芯片出貨量僅爲1000萬,2012年底出貨量就達到了了1.1億,增速十分迅猛。 2012年蔡明介獲選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百大CEO”,是中國臺灣唯一入選這份榜單的企業家。在提到聯發科長期以來維持高績效的因素時,蔡明介表示是堅持企業的使命與價值,即從不中斷提供更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給客戶。 在低端智能機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後,聯發科開始考慮向中端市場邁進。 2014年,聯發科發佈的“真八核”的MT6592,可實現八顆核心同時運轉,支持未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多任務處理和高品質多媒體應用。 在相關的描述中,MT6592由8顆Cortex-A7核心構成,採用臺積電28nm工藝,最高頻率可達2GHz,也是聯發科進軍中高端市場的試水之作。 彼時的聯發科信心滿滿。 “八核處理器將推動國內智能手機品牌規模向1500元以上的中高端產品升級過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表示。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聯發科高調宣傳不久後,一些搭載MT6592的智能手機售價卻跌破千元。比如酷派的大神1,售價只有888元,紅米手機更是直接降到了799元。 儘管鎩羽而歸,但聯發科並沒有打算放棄對高端市場的野望。2015年,聯發科又推出Helio X系列,定位高端市場,這次直接對標的是高通800系列。 聯發科宣稱,Helio X10是一款主頻爲2.2GHz的64位真八核芯片,搭載ARM Cortex-A53架構,採用28nm工藝,擁有強大的移動運算性能以及不錯的多媒體功能體驗。 一開始,市場還算認可。HTC One M9+、魅族MX5、金立E8等旗艦手機都搭載了該芯片。其中,HTC One M9+甚至賣到了4000元的價位。 更爲關鍵的,老對手高通的失誤也給了聯發科可趁之機。彼時,高通驍龍810出現過熱問題,Helio X10成爲了許多手機廠商的首先。在2016年上半年,聯發科營收與市場佔有率均創下新高,4G芯片的出貨量甚至一度超越了老對手高通。 只是,長期以來的中低端屬性,影響了聯發科在高端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小米和樂視最終還是把Helio X10用在了千元機上,搭載聯發科的X10系列芯片的紅米Note 3,售價僅爲799元 謝清江用“含淚數鈔票”形容與小米的合作。在他看來,彼時的高價手機市場已逐漸飽和,導致4G芯片價格戰加劇,所以既然怎麼都要流淚,能夠數鈔票還算好。 後來,聯發科推出了的Helio X30,定位高端,但最終沒能在市場上掀起波瀾。2017年年末,聯發科高管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未來一年聯發科將暫停高端產品Helio X系列的研發工作,全力投入到中端產品Helio P系列的設計中。 或許有萬般不甘,聯發科衝擊高端之路只能暫時止步。 長期以來,聯發科在中國臺灣的上市企業中,市值一直排在臺積電和富士康之後,位居第三。 但2020年以來,聯發科股價連續上漲,最終在7月份超越富士康。儘管此後又有所回落,但如今聯發科股價爲1.08萬億新臺幣,與富士康的1.09萬億新臺幣,相差不大。 其中的核心原因是,作爲勞動密集型企業,富士康已經疲態盡顯,尤其是近年來蘋果公司試圖降低對其依賴程度,尋求供應鏈的多元化。反觀聯發科,隨着5G技術的普及,面臨的是數千億元的芯片市場。 蔡明介曾經提出著名的“一代拳王”理論。一家剛起步的芯片設計公司,如果能夠順利推出一種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很容易後發先至,一下子就成爲市場中的“拳王”。不過,因爲成功太快、太容易,這些芯片公司很容易就被新一代“拳王”推下寶座。 “一代拳王”理論點出的事實是:沒有創新、沒有未來。尤其是隨着5G時代的來臨,市場需求再次發生變化,對芯片廠商來說,創新意味着搶佔先機。 聯發科自然也不甘落後。 2019年11月,聯發科發佈了旗下首款的5G芯片“天璣1000”,根據聯發科的介紹,這款芯片是採用了7納米的工藝製程,也是全球首款支持5g雙卡雙待的芯片。 此外,聯發科不僅推出了5G基帶芯片Helio M70,還於年底推出了基於7nm工藝和A77+G77架構的5G處理器天璣1000,以及面向中低端的5G SoC天璣800。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在2019年全球手機芯片市場中,聯發科在2019年以24.6%的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二,僅次於高通,相較於2018年提升了10.6%。 根據財報,2019年全年聯發科實現了2462億新臺幣(約81.6億美元)的營收,全年淨利達232億新臺幣(約7.7億美元),迎來了其近三年來的最高點。在本次財報中,聯發科還提到,在整個5G生命週期,聯發科預計將拿下全球外購5G芯片的40%市場份額。 而受“禁令”升級的影響,臺積電很有可能沒有辦法繼續給華爲代工製造芯片,華爲有可能面臨着芯片斷供的困境,聯發科成爲了不錯的選擇。 近日,聯發科公佈了9月份營收情況,公司實現營收新臺幣378.66億元(約合人民幣88.61億元),同比增長61.18%,環比增長15.74%。公告中還指出,今年1-9月,聯發科實現營收新臺幣2257.41億元,同比增長24.37%。 “S曲線”也是蔡明介最常提到的概念。在他看來,S曲線是代表一個產品從發展初始階段到最終階段的曲線,即使在S曲線中段才切入,只要掌握好技術、彈性、效率,不見得扳不倒大巨人”。 在新舊技術更替的複雜形勢下,聯發科或許正迎來扳倒巨人最好的機會。
他,憑什麼超越郭臺銘?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