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底部,你在逆向買入嗎?

投資中有句名言,“買在無人問津處,賣在人聲鼎沸時”。意思是指,要在市場冷清時買入佈局,當市場熱度較高時賣出離場,買在低點、賣在高點,確保買賣價差的最大化。

當前市場已進入底部,冷冷清清,明星基金不再霸佔熱搜,賬戶收益更是從之前的每日秀曬變成不敢觸碰的傷疤,兩市日成交也一度跌破了7000億。在這個無人問津的時候,作爲投資者的你還在逆向買入嗎?

不敢逆向,投資者在怕什麼?

就當前的市場環境來說,無論是指數板塊還是個股基金,都比過去的一兩年更便宜。面對越來越低的價格,很多投資者之所以不敢下手,背後的心理既有恐懼,也有貪婪。恐懼的一面是擔心買入之後還會下跌,加重賬面浮虧;貪婪的一面則是期待在更低的價格入手,買得更便宜。

客觀來說,這種恐懼和貪婪都是合理的,屬人之常情,但站在投資的視角,這兩種心理又都是不理性的表現,是投資進階的障礙和絆腳石。

先說第一個擔心,擔心買入之後還會下跌。這種擔心的潛臺詞是,我想買入之後立馬能夠賺錢,至少不能虧錢。事實上,只有銀行存款、貨幣基金、中低風險銀行理財才能滿足投資者的這種需求,無論是股票還是權益性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都是高度波動性資產,不可能給投資者提供這樣的保障。

換言之,如果擔心會出現賬面浮虧,投資者就不適合股票和基金投資,要麼徹底遠離市場,要麼說服自己放棄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再說第二個期待,期待以更低的價格買入。這種期待的潛臺詞是,我能預判市場未來走勢,我認爲股價尚未見底,還有得跌。這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試想,投資者若有這種本事,之前的賬面浮虧哪裏來的?總不能說,虧損之後才具備了預測市場的本事吧。

在極端市場中等待更低的價格,屬於典型的誤區。一則,最低的價格只能事後知道,事前沒有人能夠預知,投資者應把底部視作一個區間,而非單一的價格點;二則,一旦市場走過最恐慌階段開始反轉,反轉的速度往往很快,投資者可能無法買到足夠的數量。因此,若總抱着“買在更低點”的期待,只會錯過底部佈局的窗口期。

除了上述兩種心理之外,還有部分投資者在等待市場右側出現,或者說在等待壓制市場表現的因素出現拐點性緩和。比如說國內疫情出現拐點性變化,最好是疫情徹底從人類社會清除;比如說美聯儲加息步入尾聲,最好是開啓降息通道;比如俄烏衝突有一個清晰的結局等等。

有一定經驗的投資者多半會有類似期待,這些期待看似合理,但低估了市場的複雜性。市場受多重因素影響,有太多的不確定,即便是疫情、美聯儲加息、俄烏衝突等擾動項成爲過去,還是會有新的不確定性冒出來。真到了某一刻,天空中一片烏雲也沒有,市場的熱度也早已臨近鼎沸之時,反而到了離場之際。

作爲投資者,不能和市場比精明,投資者的小聰明放到市場這個混沌系統中,壓根不值一提,只會因自作聰明而錯失機遇;相反,應始終敬畏市場,承認市場的不可知,用中長期的確定性對抗短期的波動性,放棄“買入即賺錢”、“買在更低點”等不切實際的期待。

市場雖不可預測,卻有牛熊週期。底部區域逆向買入,耐心持有至頂部區域,纔是投資者能做的最理性的事。

丈量市場水溫

對於投資者而言,當市場走向極端的時候,要敢於獨立判斷,做勇敢的逆行者。換言之,其他人都狂熱興奮的時候,我們應當恐懼害怕;其他人都恐懼害怕的時候,我們應當積極樂觀。正是這種特質,構成了優秀投資者重要的超額收益來源。

在實踐層面,如何判斷市場是否已到底部位置呢?投資者可以觀察市場估值在歷史中所處的位置,同時評估投資人的交易情緒。通常情況下,市場估值分位和投資者情緒可以互爲印證,估值頂部對應高漲的情緒,估值底部對應悲觀情緒。橡樹資本的霍華德·馬克斯甚至認爲,估值水平是投資人心理產生的結果,也是投資人心理失常的症狀和指示器。

1、估值指標

截至2022年5月9日,萬得全A收於4558點,指數市盈率16.08倍,處於近十年32.55%分位;市淨率1.54倍,處於近十年6.82%分位。具體來看,幾大指數出現了一定的分化:中證500和科創50的估值處於極端低點,分位值處於5%以內;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雖處於低點,但距離歷史極端估值仍有一定的距離。

另外,從股債溢價指標(市盈率的倒數-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反映股票相比債券的溢價水平,數值越高,股票越有吸引力)看,截至5月9日,萬得全A股債溢價指數爲3.38%,處於2015年以來的相對高位,意味着當前的股票市場在長期來看具有較高的吸引力。

2、情緒指標

一般用交易數據來衡量市場情緒,高漲的市場情緒通常對着應天量成交,同樣,低迷成交也是低迷情緒的寫照。2022年4月,滬深兩市月日均成交額8822億元,較2021年9月日均成交高點13711億元下跌35.7%。近日,滬深兩市單日成交額更是一度跌破7000億元。

以融資買入額/兩市成交額指標來看,近期A股融資買入成交佔比也已進入2018年以來的低點位置,反映了投資者融資買入意願的下降。

從基金交易數據來看,2022年1季度,全市場新發基金份額2608億份,同比大跌75%,表明基民的投基熱情不再。

站在理性的視角,越是市場底部,新發基金應該更受追捧纔對,事實卻是,很少有人願意買在無人問津處。這也表明,絕大多數投資者都在做順人性投資,虧錢了賣、賺錢了買,追漲殺跌。而正確的投資應該是逆人性的,如果不能克服市場底部的恐懼心理,投資者很難真正靠投資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市場底部,應該買什麼?

就市場底部的佈局,主流的建議是短期買防守、長期買成長。即着眼於短期,買穩增長(地產、新舊基建等)、抗通脹(能源、有色、貴金屬、農產品等)和困境反轉(航空、旅遊、酒店、餐飲等疫後復甦以及豬週期等)等板塊有望獲得超額收益;着眼於中長期,則數字經濟、先進製造、新能源等成長板塊更具備長期持有價值。

其實,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在市場底部定投指數基金可能是更優的選擇。相比於單個板塊和個股,指數基金短期波動性更小、長期確定性更高,兼顧短期防守和長期成長。同時,輔以定投買入方式,持有體驗更好,更容易克服人性弱點,確保拿得住、拿得久。

結合當前市場來看,滬深300、中證500等主流寬基指數和恆生指數、科創50等高關注度超跌指數,均已具備較好的中長期佈局價值。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爲觀點交流,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本文由公衆號“薛洪言微語”原創,作者爲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7

  • Top
  • Latest
  • Lisa688
    ·2022-06-14
    好👌加油💪
    Reply
    Report
  • LongZR
    ·2022-06-14
    Nice
    Reply
    Report
  • mingming88
    ·2022-06-14
    加油
    Reply
    Report
  • CY_Ng
    ·2022-06-14
    k
    Reply
    Report
  • Marcus146
    ·2022-06-14
    加油
    Reply
    Report
  • FK1234
    ·2022-06-14
    💪
    Reply
    Report
  • WYWY
    ·2022-06-14

    👍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