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張勇發內部信,定下2023年關鍵字“進”

順勢而爲,對今天的阿里來講更重要。

記者 | 鄧雙琳 編輯 | 李薇

來源 | 中國企業家 ID:Earnings-Vip

2022年臨近尾聲,阿里巴巴迎來了新組織架構調整。

12月29日,張勇發佈全員郵件,宣佈了最新的組織變化:張建鋒不再擔任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勇將兼任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繼續擔任達摩院院長,全力帶領達摩院進行科技創新突破與前沿科技研究;周靖人將擔任阿里雲智能CTO,並同時繼續兼任達摩院副院長。

阿里巴巴同時任命了阿里巴巴新首席人力官(CPO)和新首席技術官(CTO)——程立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CTO,由吳澤明接任,這是阿里巴巴首位80後CTO;明年4月1日起,童文紅不再擔任阿里巴巴CPO,由蔣芳接任。

張勇特別感謝了張建鋒、程立和童文紅,“他們把最好的時光奉獻給了阿里巴巴,多年以來承擔了重大責任,爲公司做出了巨大貢獻。”

張勇向來倡導組織先行,推動戰略與業務前進,此次組織調整的核心目的也在於爲2023年的新規劃打基礎。可以預判,阿里更多的實質性業務動作正在路上。

此次張勇親自掛帥阿里雲智能業務,可見雲計算已成爲扛起阿里下一段發展的希望。

從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阿里雲實現盈利常態化。阿里2023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雲業務第二財季收入207.6億元,同比增長4%。儘管增長放緩,但阿里雲的收入結構經歷了一番調整,非互聯網行業收入增幅達28%,主要由金融服務、電訊及公共服務行業所驅動,未來或許不再倚重互聯網行業。

當前中國面臨着一個空前的機會,製造業中,表現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數實融合”正是阿里下一階段想乘上的東風。

張勇在全員信中回顧,2022年,他給阿里定下的關鍵字是“定”。這一年他在很多場合表示過,企業身處宏觀經濟之中,尤其需要戰略定力。

2023年的關鍵字,張勇則改成了“進”——“阿里更加確信,唯有發展纔是硬道理,才能解決今天碰到的很多問題。”張勇說。他強調,2023年是由戰略定力轉向抓住發展時機的關鍵年份,所有阿里人要用進取之心,集奮進之力。

組織陣型的改變、從“定”與“進”的轉化,既是互聯網行業發展大環境變化的寫照,也反映了阿里的長期戰略選擇,更映射出張勇的取捨之道。

所謂“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50歲,便知道哪些不能爲人力所支配,努力作爲,但順勢而爲。邁入50歲的張勇亦是,他比過去更“知足知不足,有爲有不爲”,審時度勢,明晰取捨。

穿越回2007年的夏天,正在香港出差的張勇接到獵頭電話:“有一個公司叫阿里巴巴,你願不願意瞭解一下?”

彼時,張勇正任盛大網絡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他當然聽說過阿里巴巴,這是一家正在高速成長的電子商務公司。隔天早上,他便與時任阿里CFO的蔡崇信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一起吃了早飯。

4天后,回到上海的張勇坐火車去了杭州,一天之內見了馬雲、孫彤宇以及彭蕾等阿里高管。他們之間聊得很好。當時,張勇嚮往開創一份新事業。就此,35歲的張勇成爲了“逍遙子”,也成爲了淘寶網CFO。

今年,張勇50歲,早已從“逍遙子”變成阿里人口中的“老逍”,身份也從淘寶網CFO變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

15年裏,張勇有無數輝煌戰績,一手打造天貓、開創“雙11”、推動淘寶無線化等,也帶領阿里巴巴從一個電商公司走向了現在覆蓋零售、雲計算、本地生活服務等多板塊的龐雜而豐富的生態。

張勇的變化,從他掌舵的阿里身上也不難看出,曾經什麼都想要的阿里,如今也越來越低調、務實、聚焦、順應時勢。

01 取捨之間

張勇是個資深球迷,這或許是他唯一被外界知曉的愛好。他常在週末的晚上看英超聯賽,也時常用足球來比喻組織上的排兵佈陣,“基本上我就像教練一樣,帶個隊伍,想11個人怎麼排列組合。”他最喜歡的,便是因地制宜變化陣型。

“企業管理、組織設計道理一樣。畫一張理想的組織結構圖,我認爲不成立。我們永遠面臨特定的歷史階段,看有沒有合適的人。沒有合適的人是常態,完全合適非常難。永遠要根據手裏有幾張牌,有幾個王、你有幾個K,就怎麼打,怎麼佈局。”張勇曾說。

張勇相信生產關係能夠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也習慣通過調整組織來驅動業務變化。

自2015年接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後,每年“雙11”後,張勇都會進行一次組織架構調整。

2021年年末,張勇首次提出了阿里全新的組織戰略,從2015年的“中臺戰略”升級爲“多元化治理”。

面向未來的新戰略下,阿里巴巴的生產關係也發生顯著變化。國內與海外業務分別整合,相應設立“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和“海外數字商業板塊”,由戴珊分管大淘寶、B2C零售事業羣、淘菜菜、淘特和1688在內的中國數字商業板塊;蔣凡則負責全球速賣通、國際貿易、Lazada等在內的海外數字商業板塊。

2022年開始,阿里內部也掀起了一場效率革命,以期做到“上下同欲、左右對齊”。

一方面是考覈機制變革,阿里把內部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改革成OKR(目標與關鍵結果),從數據導向轉變爲價值導向,上至張勇,下至每個員工,每個人都有自己設定的OKR。

另一方面則是更清晰的經營責任制。張勇在自己和20位事業羣總裁之間增設了分管大總裁,戴珊、張建鋒、俞永福和蔣凡分別分管中國數字商業、雲與科技、生活服務和海外數字商業四大板塊。一些具體的業務決策權,交由分管大總裁一級,每個作戰單元的責任、指揮官都十分明確,決策速度更快,組織也相對更加靈活。

據瞭解,關於多元化治理,張勇思考了一年多才下了決心。和很多公司一樣,阿里面臨的內外形勢也越來越複雜,作爲企業的領導者,他必須做出取捨,比時代更快一步對阿里進行調整。

張勇曾經有個“落子無悔論”。所謂“落子無悔”,一定是作爲負責人的首要責任,別人不可能替你做,只有一號位責無旁貸。

十幾年前,張勇剛剛轉去管理業務沒多久,很多人問他:做財務和做業務最大不同是什麼?張勇回答:“最大的不同是你要敢於做不完美的決定。”

張勇認爲,不完美決定的背後正是取捨之道。他堅信,過去這一年,阿里在組織和文化上做出的一系列改變,會成爲未來發展的新開端。

02 有爲有不爲

很多企業家都在坊間流傳着各種奇聞趣事,但張勇是個例外——他鮮少向外界提及自己,媒體問他工作以外的事情,他總是一笑而過。

作爲阿里這艘大船的掌舵者,張勇穩健內斂的個性,也越來越顯著地折射到阿里身上。“穩健”和“韌性”,最能形容如今挑戰重重中的阿里。

阿里創立之際,馬雲提出一個口號——做一家102年的公司。2019年,張勇成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後,這句話有了重要更新——阿里要成爲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好”這個字也意味着,要生存,也要質量。

爲了有質量地發展,今年阿里尤其強調降本增效,具體表現在針對性的戰略收縮,減少非主營業務擴張,緩解負債,確保現金流的充沛;“好”同時表現在重視經營質量,重視可持續發展。

今年8月底,阿里發佈了一份全面的ESG報告,從修復綠色星球、支持員工發展、建設可持續的美好生活、助力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提升社區包容和韌性、人人公益和構建信任7個方向,對自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目標。

ESG鼓勵企業不再緊盯盈利這一單一指標,而是更加追求長期和可持續發展。張勇用一句話表明了ESG未來在阿里內部的分量:“未來希望社會通過兩份報告瞭解阿里巴巴,一份是財報,一份就是ESG報告。”

2022年,50歲的張勇更加理解“順勢而爲”四個字。

11月9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峯會上,張勇曾表示,“阿里巴巴會始終紮根實體經濟,利用好數字技術幫助中小企業,推動產業變革加速到來。”

對企業而言,找準中國經濟的脈搏,順勢而爲與社會經濟同頻共振,帶來長期發展。正如張勇過去所說的一句話:“儘管所有機會都看上去很漂亮,但什麼不可爲,對今天的阿里來講更爲重要。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4

  • Top
  • La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