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 

仙童同宗上演“最強德比”:AMD活成了Intel最強勁敵?

@互联网那些事
要說手機圈的最強德比,系出步步高同門的OPPO和vivo恐怕是最佳範例,而說到半導體圈,放眼全球,最強德比非Intel和AMD莫屬~ 風雲激盪五十年,系出仙童同宗的AMD,一步步活成了Intel的最強勁敵,有人說,是Intel當年的仁慈,給了AMD喘息之機;也有人說是Intel的不努力,造就了AMD的超越…… 仙童究竟是何方神聖? “如果你沒聽過仙童,那你絕不瞭解半導體!”——筆者。 作爲硅谷最古老最傳奇的半導體企業,成立於60年代的仙童半導體是公認的“硅谷搖籃”和電子、電腦行業的“西點軍校”,早在1967年,仙童公司的營業額就已逼近2億美元,這在當時是堪稱天文級的數據,但真正令仙童出圈的卻是其靈魂人物“硅谷八叛將”的聞名遐邇。 時光倒回到1947年12月,美國貝爾實驗室,肖克利與同事巴丁和布拉頓成功研製出世界第一個晶體管,作爲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晶體管自誕生起就成功吹響了信息技術革命的號角,意義重大且深遠,肖克利更成了令無數半體導後輩高山仰止的“晶體管之父”: 左起:巴丁、肖克利、布拉頓 1955年,因發明晶體管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肖克利博士,離開貝爾,創立了名震江湖的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因爲肖克利聲名在前,實驗室成立伊始,就吸引了全世界的半導體英才到來,1956年,八位年輕有爲的科學家齊刷刷加盟肖克利實驗室 ,他們便是後來的“肖克利八弟子”。 毋庸置疑,肖克利是一位偉大的天才型科學家,但卻不是一位好的企業管理者,其偏執於技術突破也一度讓晶體管的商業化進程受阻,而且爲人獨斷專橫,對下屬充滿了不信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肖克利座下“忍無可忍”的八大天才門徒開始了集體大出走,纔有了後來的“硅谷八叛將”一說。 左起分別爲:戈登·摩爾、謝爾頓·羅伯茨、尤金·克萊爾、羅伯特·諾伊斯、維克多·格里尼克、朱利亞斯·布蘭克、金·赫爾尼、傑·拉斯特 1957年10月,“八叛將”租下了位於硅谷瞭望山查爾斯頓路的一處公寓,這便是後來名聲大噪的仙童公司的辦公場所。 60年代是仙童的全盛時期,彼時進入仙童的虞有澄博士(現英特爾副總裁)無比自豪地回憶道:“進入仙童公司,就等於跨進了硅谷半導體工業的大門”。 不過也許是創業的慣性使然,眼看仙童家大業大,八叛將們卻各自爲營,打起了算盤,最終醞釀了第二次的大出走,Intel和AMD纔有了面世的機遇: 1966~1967年,鮑勃·韋勒和仙童總經理查爾斯·斯波克先後離開仙童,加盟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 1968年,“八叛將之首”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大名鼎鼎的摩爾定律發明人)和安迪·格魯夫成立了英特爾公司; 圖:羅件特·諾伊斯 1969年,仙童公司營銷總監傑裏·桑德斯帶着7位仙童員工成立了AMD(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 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紅杉資本,其創始人也是由曾履職仙童銷售VP的Don Valentine所創立 …… 據統計,1969年森尼維爾舉行的世界半導體工程師大會,來自全球各地的400位與會者中,未曾有仙童公司履歷的工程師,僅有24位,意味着,376位半導體工程師都曾與仙童有過關聯,而仙童“分崩離析”後,與仙童有淵源的半導體公司,多達400餘家。 “仙童半導體公司就像一個成熟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蘋果已故創始人&CEO史蒂夫·喬布斯曾如此形容道。 某種程度上講,是仙童造就了硅谷如今的繁榮景象,當然,系出仙童同宗的半導體巨頭中,尤以Intel和AMD最爲人矚目,問題也就來了,自創立之始就一直處於英特爾陰影籠罩之下的AMD,是如何一步步完成逆襲的? AMD和Intel的宿命之爭! 從仙童脫胎之後,自知實力遜人一等的桑德斯避開了與英特爾、摩托羅拉和IBM等巨頭在集成電路開發上的正面交鋒,而是帶着團隊重新設計了Fairchild和Nation Semiconductor的部件,AMD的家業,在硅谷有了一個並不起眼的開始。 當英特爾等芯片豪強在SoC集成電路上發力時,AMD也在全力在RAM芯片、邏輯計數器和位變速桿等微芯片領域開枝散葉,AMD真正涉獵到SoC領域,其實源自於對英特爾技術的“剽竊”: 1974年,英特爾發佈了首款8位微處理器8008,奠定了半導體行業的江湖地位 1975年,AMD發佈了Am2900集成電路和2MHz的8位微處理器Am9080,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英特爾8008微處理器的逆向工程副本(山寨版) 在微處理器剛起步的芯片江湖,逆向工程是行業內司空見慣的操作,不過英特爾也不是吃素的,不能“白給”不是? 1976年,英特爾與AMD簽署了一份交叉許可協議,隨後AMD的克隆CPU被迫更名爲8080A,最終面向市場銷售的定價爲350美元/顆,是美方“軍用”採購價的2倍,英特爾和AMD這一時期賺得盆滿鉢滿; 1977年,英特爾又相繼推出了8085處理器(3MHz)和8086處理器(8MHz),市場份額進一步水漲船高; 1979年,AMD位於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工廠(1978年基地動工)開始啓動生產,同年,AMD登陸紐交所; 1981年,AMD設計生產的芯片已被用於建造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同年,聖安東尼奧生產基地建成; 1982年,IBM開始轉型PC業務,彼時IBM決定外包部件而非自行開發處理器,Intel的8086順理成章成爲第一個x86處理器,而AMD彼時也進入了IBM的二供名單(備選供應商,確保PC能穩定供貨); 1982年2月,AMD與Intel簽署了一份合同,由AMD來生產8086、8088、80186和80188型號的處理器,以供應給IBM、Compaq(康柏,後被惠普收購)等PC巨頭,同年年底,AMD已開始生產16位英特爾80286處理器,不過市售型號標記爲Am286; 值得一提的是,AMD製造的Am286比英特爾製造的80286主頻更高,前者最高達20MHz,後者最高10MHz左右,故而Am286成了臺式PC處理器的首選,也因此 AM286成了AMD和Intel開啓CPU霸主爭奪戰的標誌! 英特爾發現AMD生產製造的Am286相較之於自家80286具有顯著的速度提升後,危機意識凸顯,一度試圖阻止AMD的發展,並且直接拒絕了向AMD提供下一代386的處理器許可。 AMD也斷然不是吃素的,明明和英特爾有約(交叉授權許可協議)在先,豈料英特爾卻突然毀約,AMD提起了訴訟,經過4年半的漫長等待,法院判決認定英特爾沒有將所有新產品轉讓給AMD的義務,但同時確定英特爾違返了默示的誠信契約。 AMD和Intel這廂對簿公堂,那頭PC市場IBM已然一家獨大,市場份額從55%一路飆至84%,眼看着這樣一大塊蛋糕被Intel獨享,不甘心的AMD一邊推出彼時業內最高的質量標準int.std.1000,併成立新加坡分公司(1983年),一邊又使出了看家本領——用5年時間,居然逆向工程了80386,AMD不愧爲逆向鬼才! 1985年,AMD的Am386首次亮相,頻率最終高達33MHz,產品推出後,果然獲得了市場的青睞,AMD趁勢打鐵,於1989年推出了頻率高達40MHz的386的高階版本Am386DX,1993年,AMD再度推出極具競爭力的Am486版本,相較之於Intel的i486,性能高於約20%; 1994年,AMD營收已超20億美元,較之於90年的10億美元出頭,近乎翻了一番; 1995年,AMD又推出了Am5x86處理器,擁有150MHz的頻率,市售型號爲Am5x86 P75+,對標英特爾奔騰P75之意一目瞭然; 當然,靠着山寨Intel設計並不斷堆工藝的AMD,很快就發現CPU產品邊際效應遞減了,也就是說,如果再不想方設法真正提升產品的原創設計能力,AMD很難撬動Intel的芯片霸主地位,於是,我們看到了奇蹟的發生: “K6+3D Now”暴擊Intel! 1996年,爲了搞定原創IC設計,不再依附於Intel做逆向工程,AMD豪擲8.57億美元收購了IC設計公司NexGen(僅設計的無晶圓芯片公司,類似於蘋果、高通和華爲海思),NexGen雖然是一家小型的IC公司,但是卻因奔騰之父Vinod Dham的加盟而名聲大噪,Vinod Dham於1995年從英特爾離職,並來到了NexGen工作。 “奔騰之父”Vinnod Dham 1997年,AMD K6橫空出世,從初始版本的233MHz一路提速至1998年1月的300MHz、5月的350MHz、9月的550MHz,用實力徹底驚豔了半導體芯片界,而K6的大獲成功,奔騰之父可以說居功至偉。 1998年,K6-2成功面市,對標英特爾奔II處理器,採用0.25微米,擁有930萬個晶體管,自適應頻率爲200~5050MHz,並首次引入了3D Now指令集,性能上已然超越了Intel SSE。 2000年,K6-2+迭代面世,採用了與後續的K6-III+同款架構,但這2款迭代產品的風頭,都被對標奔騰III 及更高版本K7所淹沒。 圖:Fritzchens Frits 2000年6月,AMD推出了主頻高達2GHz的速龍64位處理器Althlon Thunderbird系列,因該產品擁有出衆的超頻能力,一經推出就大受玩家歡迎,而速龍也順理成章成了與英特爾奔四競爭的排頭兵。 2003年9月,速龍推出了Athlon 64 FX系列,基於K8架構,FX-60雙核2.6GHz,FX-57單核2.8GHz,對標英特爾奔騰Extreme Edition 955產品線,後者作爲英特爾至尊頂級產品,主頻高達3.46GHz。 2006年8月,英特爾將奔騰系列CPU降級爲低端預算型號,轉而用Core(酷睿)取而代之,全新架構的Core系列因低功耗和高吞吐量的設計思路而大放異彩,被譽爲是Intel絕地反擊的最有力一役,同年年底,AMD已經從CPU天梯圖中被拉下神壇—— 英特爾重奪CPU性能霸主,AMD再遭滑鐵盧 爲了打贏翻身仗,AMD又在錯誤的時間進行了一場錯誤的收購 2006年7月24日,AMD宣佈擬收購ATI Technologies(顯卡製造商),交易對價54億美元,這近乎佔到了當時AMD一半的市值,說是AMD的一次豪賭都完全不過分。 ATI較之於顯卡巨頭nVidia,商業吸金能力天壤之差,也就是說壓根沒什麼造血能力的ATI,完全不值54億美元的天價,而諷刺的是,ATI真正有商業化前景的移動圖形部門Imageon,竟然僅以6500萬美元的對價“賤賣”給了高通。 高通吸收了Imageon之後,搖身一變命名爲Adreno,這便是後來高通驍龍SoC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GPU架構,恐怕聽聞這一幕,AMD腸子都要悔青了。 這一失敗透頂的收購案後來也直接導致了AMD商譽減值高達26.5億美元,堪稱捱了一記沉痛的悶拳! 2011年10月,AMD推出了備受期待的FX-8510,同期英特爾發佈了大名鼎鼎的酷睿i7-2600K,較之於AMD的8510,它僅有216平方毫米的面積,功耗也降低了30W,但運行頻率卻高達3.8GHz,此輪PK,INTEL力壓AMD,AMD連連遇挫,處境堪憂。 2012年,K8系列前首席架構師Jim Keller在闊別13年後迴歸,前飛思卡爾半導體高級VP Lisa SU也加盟AMD,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傳奇人物Lisa SU,被中國消費者親切稱呼爲“蘇媽”,臨危受命的Lisa Su很快晉升爲AMD史上首位女性CEO,AMD也迎來了Lisa Su(蘇姿豐)時代。 Lisa SU是不可多得的女天才,其早在中學時代,就斬獲了被譽爲“中學諾貝爾”的西屋科學獎,24歲就讀完了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博士課程順利畢業,並且先後被德州儀器和IBM連拋橄欖枝,加盟AMD之前,Lisa SU擔任着飛思卡爾半導體的首席技術官(風糜全球的Kindle使用的微處理器,就是她一手推出的傑作之一) 對SOI MOSFET(絕緣體上硅)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詣的Lisa SU,可以說是一個集技術、學術和管理天賦於一身的全才,在她的一手帶領下,AMD上下齊心,數年如一日,臥薪嚐膽技術攻堅。 2016年2月,AMD在E3盛會上向全球公衆民示了其全新的Zen架構,引發高度關注; 2017年3月,AMD放棄了Phenom和FX,轉而帶來了全新的Ryzen架構,隨後的2019、2020年,Zen2和Zen 3相繼面世爲AMD攻城掠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十年磨一劍,Lisa Su不辱使命,AMD終於從負債數十億美元的泥潭一步步上岸! 據統計,自2019年11月~2021年5月的觀測週期中,AMD在PC市場的處理器份額佔比,持續飆至30%,達到了其歷史最高點,與此同時,Intel的份額也慢慢地下滑至70%,在全球PC市場,AMD和Intel已然是“三七開”。 AMD VS Intel市場份額PK 而細分到桌面級CPU領域(主要是臺式機),據Statista的數據顯示,2021年,桌面CPU領域AMD佔有率已飆至49.6%,近乎追平INTEL。 除了PC處理器市場,在服務器市場,AMD也開始漸漸嶄露頭角,英特爾一度霸佔了99%的服務器芯片市場份額,而如今AMD已搶到了15%的服務器芯片市場蛋糕,並且在大摩分析師看來,AMD未來的服務器芯片市場份額將達到40%,說Intel不急怕是也不現實。 2021年AMD營收已破164億美元大關,歸母淨利潤達31.62億美元,同比上年增速達68%。 不過芯片寒潮來襲之際,PC行業也迎來了寒冬,INTEL和AMD的日子都開始不好過了: 2022年2月14日,AMD豪擲498億美元收購了FPGA巨頭Xilinx(賽靈思),戲劇的是,緊接着2月15日,英特爾花54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芯片公司Tower Semiconductor(高塔半導體),AMD收購Xilinx是爲拓寬FPGA產線,英特爾收購高塔半導體爲完善IDM 2.0產業鏈 2022年第二季度,Mercury Research的統計數據顯示,報告週期內,全球PC處理器出貨創下了近30年曆史新低,同比降幅超過15%,另據IDC的數據,第三季度全球PC銷售額同比大幅下滑了15%,主要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的惠普、載爾和聯想等PC巨頭在2022年的銷售量均出現了顯著的下滑,惠普更是一度裁員6000人…… 此外,長期以來,飽受“擠牙膏”吐槽的還有Intel的製程工藝,當前,三星已經攻克了基於GAAFET的3nm製程工藝的成功量產,雖然良率還不太高,但也算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臺積電的3nm也開始在緊鑼密鼓量產,而唯獨英特爾這廂,還停留在Intel 4(7nm)的工藝水平線上。 據業內預測,2026年,全球3nm工藝節點代工市場預計達242億美元規模,Intel如若想承接第三方代工的訂單,自家的工藝節點,必須得拼命往前趕,對手AMD已經有了首款基於5nm製程工藝和Zen4架構的銳龍7000系列了。 據DigiTimes報道,AMD在數月前已經成爲了臺積電N5製程節點的第二大客戶,僅次於蘋果。 經過縱深方向的梳理,不難看出,系出仙童同宗的英特爾和AMD,各自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過程中,有爾虞我詐,有無聲泣淚,這對“處理器雙雄”相愛相殺的故事令人側目,但商業的本諦就是產品與利潤。 誰能夠提升用戶體驗,誰就能夠在用戶羣體中擁有發言權,誰纔有可能成爲處理器的真正霸主,如今,從PC市場和桌面級CPU市場與服務器芯片市場的絕對份額上來看,AMD仍然與英特爾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已經在不斷縮小了。 下一個五年、十年,誰將真正笑到最後? 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AMD公司CPU發展史——電腦信息集 仙童半導體拆分後,形成了哪92家公司?——溫戈&Elodin 仙童傳奇——鮮棗課堂 大神破解22年前的AMD -2+處理器:打開隱藏的128KB二級緩存——快科技 PC市場寒氣逼人,處理器雙雄日子難熬——天天IC 正面“硬剛”英特爾,AMD推首款5納米旗艦CPU——中國經營報 盤點2022年半導體併購案:博通最“壕”——Tech web AMD逆襲成功,英特爾爲何衰落了?——正解局
仙童同宗上演“最強德比”:AMD活成了Intel最強勁敵?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