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水裏的魚躍,缺氧中的未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文|螳螂觀察

作者| 擱淺虎鯨

魚躍醫療以血氧儀等產品大幅漲價發國難財的行爲,有消息稱,江蘇省丹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在對魚躍醫療集團進行調查。

捱罵、被調查,這是活該。正如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田軒教授的觀點,“在重大社會危機面前,人的行爲不是隻受經濟學規律支配的。激勵商業世界的不僅僅只有利潤,還有社會責任和榮譽感,以及對同類不可遏制的同情”。

魚躍醫療沒有展現出對每一個承受着病毒侵襲的普通人的同情,自然,消費市場也不會對魚躍醫療施以仁慈。股價跳水、業績下行只是當下最明顯的表現。

但攪了一池渾水的魚躍醫療,蹦躂得再怎麼歡騰,也掩蓋不了未來面臨“缺氧”的困境。

核心業務難爲未來“供氧”

早在“發國難財”翻車之前,魚躍醫療的廣告營銷就已經毫無道德底線而言。

2021年,魚躍醫療以“魚躍製氧機2021全年銷量突破100萬臺”爲廣告語,爲自己營銷造勢。其投放的不少線下廣告,還貼出了京東店鋪信息來引流。

醫療器械品牌打廣告標榜自己產品的銷量,這種把普通人的病痛甚至生命,當成自己的榮譽勳章的騷操作,雖然無德,但誰也不能把它怎麼樣。甚至,不少人還只能去買它。

公開數據顯示,魚躍製氧機佔據60%的市場,在國內和全球的銷量均居於首位。

爲啥?

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製氧機行業市場持續擴容。再加之疫情的助推,而製氧機又是《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明確提到的輔助治療設備,製氧機的需求快速攀高。

據華經研究院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製氧機需求量達275.2萬臺,同比增長40.4%。而海外市場也因疫情加速擴散,對我國性價比高的製氧機需求也陡然激增,出口量達到141.41萬臺,同比增長287.32%。

而製氧機是少數已實現了國產替代的醫療儀器。比起進口品牌,以魚躍醫療爲代表的國產品牌價格要合適得多。

以5L家用製氧機爲例,亞適、英維康這樣的進口品牌,日常售價一般要比魚躍醫療等國產品牌,價格貴上一倍。

但魚躍醫療大發國難財,這樣敗壞品牌口碑的行徑,無疑是在將自己手中的蛋糕拱手讓給競爭對手。畢竟,有實力的國產醫療器械品牌,可不止魚躍醫療一家。

截至2022年12月28日,國家藥監局和各省藥監局已批准超過230個製氧機產品上市,除了魚躍醫療之外,還有康泰醫學、可孚醫療、海龜等頭部企業。

2021年,康泰醫學血氧類產品營收分別爲4.61億元、1.54億元,佔營收比重約五成;可孚醫療該業務體量爲19963.32萬元,佔比8.77%。

即便拋開輿論與競爭壓力不談,以製氧機、血氧儀、呼吸機等主要產品爲支撐魚躍醫療,本身發展後勁也較爲堪憂。

一方面,像血氧儀這樣的產品,隨着疫情常態化之後的需求走低,很難爲魚躍醫療的未來扛大旗。

另一方面,佔據魚躍醫療營收大頭的呼吸板塊,又以呼吸機、製氧機爲核心產品,雖然製氧機已經是此生難了國產替代,但像呼吸機這類精密儀器,由於國產品牌起步晚,還存在着難以攻克的技術瓶頸,制約着魚躍醫療“躍龍門”的野心。

魚躍醫療當然也是爲未來發展着急的。於是一手開啓“買買買”模式擴大大業務規模,一手砸錢做營銷提升消費市場影響力。但錢就那麼多,在併購、營銷這些事上花多了了,研發自然就緊縮了。

根據財報數據,2020年-2021年,魚躍醫療的銷售費用分別爲7.54億元、9.45億元,同比增長19.68%、25.32%,分別佔總營收的11.21%、13.7%。2022年前三季度,魚躍醫療的銷售費用爲6.86億元,同比增長11.36%,佔總營收的13.4%。

反觀其研發投入,2020年、2021年分別爲4億元、4.26億元,分別佔當年營收的5.9%和6.1%。2022年前三季度爲3.81億元,佔總營收7.45%。

高於營收10%以上的營銷投入,低於營收10%的研發投入,對比下來,一聲嘆息。

研發投入的“捉襟見肘”,或也直接影響了魚躍醫療“買下來的江山”。

本來靠“買買買”,魚躍醫療的產品品類直接擴充到多達600多種,產品規格近萬個。但新業務的產品研發,卻還沒什麼水花。

比如魚躍醫療收購擁有動態血糖監測技術的凱立特醫療後,但相關產品卻只有一款未披露具體銷量的產品(CT2)在售,以及一句“對於更具競爭力CGM新品(CT3)的上市,公司會在院內沿用並不斷優化當下的銷售策略。在院外,公司也會根據市場及實時競爭格局的動態變化,採取適當的推廣方案”。

這樣一來,當疫情過去,供需恢復正常,魚躍醫療的未來將面臨更危險的競爭市場。

年薪636.84萬的吳羣,沒給資本市場信心

核心業務暫時還難言爲魚躍醫療撐起錢途光明的未來,魚躍醫療的掌舵人,卻只顧給自己加薪,不給資本市場信心。

2008年就登陸深交所的魚躍醫療,雖然摘得了“家用醫療器械第一股”的光環,但魚躍醫療的營收增速表現一直比較一般。

藉着疫情,魚躍醫療賺了一些短期紅利之後,接班吳光明的魚躍醫療新掌舵人吳羣,立馬給自己加薪,將疫情紅利放進自己口袋。

2020年,吳羣的年薪爲386.55萬元,上漲109.2萬元;2021年吳羣年薪直接漲到636.84萬元。同時,2021年由吳光明、吳羣控股的關聯公司,以1.75億元拍下了上海古北壹號665平米超大平層,單價29萬元/平米。

吳羣加了薪,買了豪宅,卻沒止住魚躍醫療的下滑趨勢。2022年前三季度:魚躍醫療營收約51.16億元,同比下滑3.65%;淨利潤約11.35億元,同比下滑15.99%。

吳羣曾爲魚躍醫療定下了百億營收、千億市值的目標,還提出2025年要進入醫療器械行業全球30強的規劃。

但面對疫情這樣的突發公共事件時,魚躍卻說着一套,又做着另一套。

在江蘇丹陽,魚躍修建了全球最大的製氧機工廠,1500m的製氧機產線,30000㎡的生產規模構築了強勁的生產力,如果開足馬力,一天產能可達8000臺。

這樣的產能,魚躍本可以爲社會貢獻出更多力量。魚躍當然也這樣麼做了,但條件是得加錢。不然送到門口了也能給因故召回。

這可能是魚躍醫療創始人吳光明提出的“幫患者減輕痛苦,助醫生提升醫術”這一使命的另類踐行:加錢就能做到。

消費者不加錢,吳氏父子怎麼能豪擲1.75個億,壓過103次競價,買下665平的豪宅呢?

丘吉爾曾說,不要浪費每一次危機。

吳氏父子就完全沒有浪費千載難逢的疫情危機,手持鐮刀伸向了那些在面對不確定性時產生了巨大醫療焦慮的普通人的口袋。

2022年胡潤百富榜單上,吳光明、吳羣父子以215億元身價位列百富榜第261名,爲江蘇丹陽首富。

儘管,據鳳凰網《風暴眼》報道:此前吳羣曾多次公開強調企業社會責任,強調魚躍醫療將繼續堅持長期主義精神,以消費者爲核心,推出更具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其父親吳光明也強調過,不以回報率爲出發點。

但面對如此輕鬆的搞錢時機,打個臉、挨點罵,又算什麼呢?

至於魚躍醫療會遭受怎樣的品牌危機,未來發展會陷入怎樣的“缺氧”境地,年薪636.84萬的吳羣,大抵是不關心的。畢竟,翻一翻魚躍醫療的發家史,本就是一條靠資本運作快速起勢的“捷徑”。

魚躍醫療2021年業績說明會上就已經出現過“名場面”了:面對利潤下滑的年報,股價大跌的市場,一些頗有微詞的投資者在會上建議公司回購或管理層增持,吳羣雖然嘴上說着“有誰比我更希望股價漲呢”,但身體卻很誠實,並沒有以身作則地在股價低迷期回購、增持,以提高市場信心。

但吳氏父子在資本市場再怎麼長袖善舞,再怎麼強調魚躍醫療的企業責任、社會擔當,當輿論危機呼嘯而來,再加之魚躍醫療業績不如人意,資本市場已經逐漸看清了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標的。

2023年1月30日收盤,魚躍醫療股價跌至30.78元。較2022年11月曾有過的42元高點,下跌了25%。

在如今中國製造崛起的時代背景裏,伴隨着技術自立而成長起來的國產品牌,本應該像華爲、格力等品牌一樣,平衡好商業利潤與社會責任,在保證企業茁壯成長的條件下,將享受到的時代紅利,以社會責任的形式回饋,成爲爲國家立形象,爲國民謀福祉的主力軍。

但照魚躍醫療的發展趨勢來看,魚躍醫療有沒有未來、魚躍醫療的投資者們能不能賺到錢,挺不好說。但是魚躍醫療要是跑出了一個千萬年薪CEO,應該不是什麼值得驚訝的事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爲【螳螂觀察】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覈實版權歸屬,不作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12

  • Top
  • Latest
  • 一家机主
    ·2023-01-31
    6
    Reply
    Report
  • 百胜医疗
    ·2023-01-31
    已阅
    Reply
    Report
  • 花生糖
    ·2023-01-31
    6
    Reply
    Report
  • 大票换零钱
    ·2023-01-31
    Reply
    Report
  • 兵姐姐
    ·2023-01-30
    好的
    Reply
    Report
  • Boeyshi
    ·2023-01-30
    [微笑]
    Reply
    Report
  • Chrono
    ·2023-01-30
    k
    Reply
    Report
  • SW86
    ·2023-01-30
    ok
    Reply
    Report
  • Jenny88888
    ·2023-01-30
    Ok
    Reply
    Report
  • Salanne
    ·2023-01-30
    good
    Reply
    Report
  • Win 88
    ·2023-01-30
    [微笑]
    Reply
    Report
  • Vinana
    ·2023-01-30
    k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