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3中國經濟:築底回升+風險預警

| 首席經濟學家調查 |

經濟觀察報 歐陽曉紅 經歷三年疫情反覆波折之後,2023中國經濟、全球經濟將呈現何種特徵?通脹會繼續高企嗎?潛在經濟風險來自哪裏?央行會採用什麼貨幣政策工具?改革將會在哪些領域上演?匯市、樓市會呈現什麼特徵?經濟觀察報推出了針對金融機構、企業首席經濟學家的宏觀調查問卷,本報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處理,以期給投資者呈現2023年宏觀研判。

調查時間:2023年1月2日至1月16日 /調查對象: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企業的首席經濟學家 /收回有效問卷:26份 這一年或許仍不乏“強預期與弱現實”之博弈,曙光卻已然乍現。

走過跌宕起伏的2022,走進政策利好頻吹、經濟築底後,價值開始修復以及疫情防控步入新階段——但全球經濟恐衰退,包括各種風險隱患浮出水面的2023;基於中國經濟的韌性,首席經濟學家們大多相信多重壓力之下的中國經濟仍將穩中求進。

經濟觀察報於2023年1月2日至1月16日對26位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企業首席經濟學家進行了2023年宏觀經濟問卷調查,近九成受訪者認爲中國2023年GDP增速會在5%-6%之間。

今年,逾六成受訪者對中國經濟形勢持樂觀態度,認爲經濟增速強勁回升;僅15.38%“持樂觀態度,認爲經濟增速雖然回落,但質量在提高”;不同的是,較去年28.57%的持悲觀態度,今年此項佔比爲零。

週期因素、疫情反覆影響下,中國GDP仍連續三年突破百萬億;1月17日公佈的初步數據顯示,2022年GDP1210207億元,較上年增長3.0%。去年四個季度GDP增速分別爲4.8%、0.4%、3.9%、2.9%;雖然“3%”低於年初既定目標,但超出市場預期。

經濟築底回升,疫情、地產、外需承壓之下,如何做好穩增長、穩就業和穩物價工作挑戰不小;世界銀行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速恢復至4.3%。如此,中國經濟宏觀預期如何?有何潛在風險?

也許可以用“經濟重啓、地方債風險預警、改革可期”等關鍵詞勾畫中國2023宏觀經濟。

宏觀預期:全球悲觀中國樂觀

如何預判世界格局劇變,以及被疫情加速改變的2023年並非易事;但本次調查問卷中,受訪者對全球與中國經濟形勢,以及經濟走勢與改革重點等研判高度一致。

據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在通脹高企、利率上升、投資減少的背景下,加之俄烏戰爭的擾亂,全球增長正急劇放緩。預計2023年和2024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1.7%和2.7%。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將增長4.3%,較之前預測低0.9個百分點。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預計將從2022年的3.8%降至2023年的2.7%。

在對2023年全球經濟形勢的判斷上,80.77%的受訪者觀點持悲觀態度,認爲增長放緩;僅7.69%的觀點持樂觀態度,認爲呈現復甦;以及11.54%的受訪者爲其他觀點,認爲“歐美輕度衰退,中國重啓反彈”“弱復甦”。

此外,53.85%的受訪者認爲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美國寬鬆刺激政策退出”——這點與去年51.43%的情況頗爲相似;15.38%的觀點認爲是“中國經濟復甦是否可持續”;11.54%的觀點認爲是“通脹及供應鏈問題”,以及15.38%的其它觀點認爲是“全球經濟衰退程度和持續時間”“加息週期滯後影響,高槓杆的經濟體或經濟領域會否出現危機”;僅3.85%的觀點認爲是“新冠肺炎疫情反覆”。“中國全年GDP增長率”方面,今年有88.46%的觀點認爲是“5%-6%”,僅7.69%的受訪者選擇“5%%以下”,可見,受訪者對中國經濟GDP增速預判高度一致,充滿信心。

2023年的中國經濟形勢來看,65.38%選擇“樂觀態度,經濟增速強勁回升”;15.38%“持樂觀態度,經濟增速雖然回落,但質量在提高”,而去年這一選擇的佔比爲54.29%;包括去年有28.57%的觀點“持悲觀態度,認爲經濟增速還會出現回落”。今年19.23%的其它觀點認爲“溫和回升,回升力度取決於政策強度,地產政策尤其關鍵”“謹慎樂觀,經濟數據改善,但仍有諸多困難待克服”以及“經濟增速回升”。

至於“2023年中國經濟走勢曲線”,65.38%選擇“前低後高”,與去年此項74.29%的觀點差別不大;今年來看,持“前高後低”“持續走高”“其他觀點(同比增速N型,兩年複合增速持續走高與一季度最低、二季度最高、三四季度居中)”的觀點分別爲11.54%、7.70%、15.38%。

通脹預期上,80.77%的受訪者認爲2023年CPI上漲“2%-3%”,這與去年此選項的71.43%相差不大;今年19.23%認爲“上漲2%以下”。

對2023年上半年中國製造業經理人採購指數(PMI)的預測上,80.77%的觀點認爲是“50%-52%”,這也與去年該選項的85.71%較爲接近;今年認爲“52%以上”和“50%以下”的觀點分別是11.53%、3.85%。

人民幣匯率方面,53.85%的受訪者認爲“升值5%以上”,38.45%認爲升值“3%-5%”,僅3.85%認爲“升值3%以內”及“貶值3%以內”。而去年51.43%選擇“貶值3%以內”;但2022年的實際情況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10%左右。

全年貨幣政策走向上,選擇“適度寬鬆”“穩健偏鬆”的受訪者均爲42.31%;11.54%的觀點是“全面寬鬆”,3.84%爲“上半年寬鬆,下半年收緊”(其它觀點)。而去年48.57%認爲“穩健偏鬆”,四成觀點選擇“適度寬鬆”。

降息預期而言,76.92%的受訪者認爲“降息1次”,11.54%認爲“不會降息”,以及11.54%認爲“降息2次”和“降息1-2次”。而去年68.57%認爲“降息1次”,17.14%表示“不會降息”。

2023年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方面,61.54%的受訪者認爲“下調1次”;34.62%認爲“下調 2次”;而去年則是54.29%認爲“下調2次”,34.39%認爲“下調1次”。

接下來,2023年民營企業獲得貸款還會比較難嗎?80.77%的觀點認爲“比較容易”,而去年這一選擇是51.43%;另外,15.38%認爲“比較難”,還有3.85%認爲“非常容易”。包括2023年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的成本情況方面,76.92%認爲“走低”;這顯示,民企融資環境正在得以改善。

房價走勢上,73.08%的觀點表示“上漲10%以內”,19.23%認爲“下跌10%以內”;還有3.85%認爲“上漲10%以上”或“基本持平”。

風險:地方債預警+民企萎縮

2023年潛在風險因素會在什麼方面?在問卷列出的十六個中國潛在經濟風險(多選題)中,有別以往,“地方債務處理”“民營企業萎縮”均以八成佔據首位,其它依次是:房地產風險(65.38%),失業(50%),“貧富差距過大”與“企業創新和盈利能力不強”均爲30.77%,高槓杆、影子銀行風險、國企信用債違約風險、通脹、金融資管行業亂象等均爲7.69%。

而去年房地產風險則以八成位居第一;其它排名居前的風險依次是:中小企業萎縮(71.43%)、失業(68.57%)、地方債務處理(60%)、企業創新和盈利能力不強(34.29%)、貧富差距過大(20%)等。由此可見,近兩年來的主要經濟風險隱患源於“地方債、房地產、民營企業萎縮”等領域;早在2021年,地方債務處理也曾以七成佔據首位。

與風險對應的重點改革領域方面,“2023年中國改革的着重點將在哪些領域”(多選題)中,“財稅體制”與“科技體制改革”以61.54%的佔比位居第一,其它依次是: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50%)、金融監管改革(42.31%)、地方融資體制(38.46%)、國企混改與外資開放(均爲30.77%)、資本項目開放(19.23%)、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7.69%)。

而2022年,“A股註冊制”以七成的佔比居首位,科技體制改革爲51.43%、財稅體制爲40%,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爲37.14%;由此,疫情、經濟承壓下,基於穩增長民生等方面的改革乃當務之急。實際上,2021年此選項中,“科技體制改革”也曾以七成位居第一。

毋庸諱言,三年疫情幾乎重塑了人們的生意生活方式、生態;其中,由於前期現金流不斷惡化,本質上甚至形成了“資產負債表受損”。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認爲,一旦企業資產負債表明顯受損,短期內要恢復其信心有難度。展望新年,隨着疫情衝擊的消退,微觀主體資產負債表的受損進程或將終結。但離實質性擴張還有明顯距離;上半年,社融信用有望階段性回升,但主要驅動力仍來自政策端,而非市場主體的內生性變化。

中長期看,中國人口時隔近60年首次負增長,受疫情擾動,人口拐點恐提前;這也暗示當前擴內需、提信心難以一蹴而就;穩經濟基礎仍待夯實,以民爲本之穩增長政策需持續發力;且政策上多些確定性,亦步亦趨提振企業、居民信心。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22

  • Top
  • Latest
  • 189439d7
    ·2023-01-28
    Reply
    Report
  • 雪花朵朵开
    ·2023-01-28
    [鬼脸] [鬼脸]
    Reply
    Report
  • LunaQuek
    ·2023-01-28
    防疫人人有责
    Reply
    Report
  • HUA HUA
    ·2023-01-28
    预防做好准备就可以了
    Reply
    Report
  • 天一03
    ·2023-01-28
    Reply
    Report
  • 爱茉莉
    ·2023-01-28
    [微笑]
    Reply
    Report
  • 独处守心
    ·2023-01-28
    Reply
    Report
  • koby
    ·2023-01-28
    谢谢
    Reply
    Report
  • 👌
    Reply
    Report
  • BryanNlk
    ·2023-01-28
    follow
    Reply
    Report
  • 欣06
    ·2023-01-28
    Reply
    Report
  • seongtsy
    ·2023-01-28

    👍

    Reply
    Report
  • 涵涵hh
    ·2023-01-28
    👌
    Reply
    Report
  • Siang3361
    ·2023-01-28
    [微笑]
    Reply
    Report
  • Hiiping
    ·2023-01-28
    👍
    Reply
    Report
  • HCBICE
    ·2023-01-28
    [财迷]
    Reply
    Report
  • ruiping88
    ·2023-01-28
    k
    Reply
    Report
  • GoaOn
    ·2023-01-28
    ok
    Reply
    Report
  • John gan
    ·2023-01-28
    👍🏼
    Reply
    Report
  • Chrono
    ·2023-01-28
    k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