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做一些調整
1月第一週交易就這麼過去了,聊聊。
本週小額定投了醫療ETF(512170),倉位來到10%。
中概一直都沒有動作,上次趁反彈趁機將倉位降了點,之前比例太高,影響其他標的投入。
就像上次說的,有適合的平衡標的,才做出的抉擇。
除了基金,另一個獨立的投資賬戶,買了點分衆傳媒和格力電器,這倆持有的成本價本來不高,當前微盈,純屬加點倉。
之前我分析過,如果2023年過大內需,不僅僅盯着消費板塊,應該是大型消費鏈,像一些消費渠道、推廣渠道本質上都是一體受益的。
這裏面我說的就是指廣告、電商和本地生活,所以爲什麼在放開後互聯網預期如此高,就是這個原因。
也就是說,當你認爲與後疫情復甦有關係的板塊,在2023年可能都有機會。
經過一輪反彈,簡單聊聊,當下哪些能買,哪些不能買。
一、中概互聯、恆生互聯、恆生科技等互聯網基金
這類基金過去兩年跌幅巨大,雖率先反彈且幅度較大,可惜如果前期價格比較高,下跌過程中沒有平滑成本,估計現在也依然虧着。
跌下來快,漲上去可就沒那麼容易咯,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能收復失地。
當然,牛犇的估計,只是一家之言,要是今年沒有回來,也別罵我,只是咱覺得總要比2022年好點吧。
按照A股的操性,漲一漲,跌一跌,有漲有跌有調整,所以抱着一口氣吃完2年的空間,有點不現實。
現在的價格我是不會買了,一是倉位夠,二是有更適合的標的。
二、新能源汽車
估值不高,政策不利,消息不好。
處在一個比較糾結的階段,從數據的角度,新能源汽車跌下來估值確實不高,但有時這個世界很奇怪,很多人是不看數據的。
開年新能源汽車國補取消,廠商價格內耗,都是一些非正向影響的因素,背後可能是行業正在發生變化,對於資本來說,寧願觀望,也可能不願意趟着渾水摸魚。
所以,我個人願意到二季度再看看。
半導體一樣,不單獨說了。
三、醫療+醫藥
這也是比較糾結的,這倆呢,估值合理,正常持有即可。
但我由於買入的時間間隔太長,且浮虧不超10%,仍然在反彈階段買了一點,對降低成本沒有任何作用,純粹爲了繼續積累份額。
要明確一點,涉“醫”部分,按照現下的經濟情況,要有預期,不太有政策的利好,只是說中長期的趨勢一定是向好的。
四、納斯達克100
美股最有代表性的指數就是標普500和納斯達克100,而納斯達克100只成分股均具有高科技、高成長和非金融的特點,可以說是美國科技股的代表,也是10多年牛市收益最明顯的。
2021年11月份,納斯達克100指數達到最高點16764.86,隨即開啓一年多時間的波動下跌,截至1月8日,收盤11040.35。
按照目前納指100的市盈率24.87倍估值,比21.71的機會值高,比30.31的危險值低,幾乎處於中位數位置。
納指100這隻指數,過去達到低估並長期留足時間收集份額的時候比較少,這一輪下跌也是被美聯儲加息打下來的,牛犇認爲一旦美貨幣政策由緊縮調整,科技板塊必然不會看估值而動。
所以,在接下來6~12個月內,需要我們觀察這種政策的風向到底什麼時候會轉,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小額真金白銀,這樣我們才能對市場敏感。
另外,明日富淼轉債、優彩轉債上市。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離春節還有兩週交易時間,希望給大家過個好年,開開心心迎接兔年到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和依據。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決策。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