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盤點美味伍俊峯:做預製菜要有敬畏之心

@蓝鲨消费
藍鯊導讀:預製菜一直存在口味與工業化,生產標準化與產品個性化的衝突 2023年2月25日—26日,由藍鯊消費主辦,主題爲“穿越週期 韌性增長”的2022新消費品牌獨角獸峯會在杭州臨平成功舉辦。 40餘位嘉賓的強大陣容,消費趨勢、投資方向等精彩內容,吸引了包括消費上市企業創始人、消費投資機構代表和投資人,新消費品牌獨角獸、未來獨角獸企業創始人和高管、數字化服務商等合計1000餘人次到場參加。此外,新浪財經、藍鯊消費視頻號等6個直播渠道還對大會進行了全程直播,總計吸引了83.5萬人次觀看。 在峯會現場,盤點美味董事長伍俊峯做了《中式預製菜的機遇與挑戰》主題演講。他認爲,做預製菜一定要有敬畏之心。預製菜一直存在口味與工業化,生產標準化與產品個性化的衝突。從選材開始(原料、輔料、調料、香料)到加工工藝,每個環節都要實行標準化,只有執行標準化,才能確保品質,形成穩定的供應,同時實現規模化生產,降本增效。 以下爲伍俊峯演講全文,經藍鯊消費整理,有刪減: 圖片 大家好,我是上海盤點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伍俊峯。非常感謝主辦方給了我這樣的機會能夠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很多人認爲預製菜是一個新型行業,我覺得它根本不是一個新行業,更不是這幾年才催生出的。過去在鄉下辦喜事,需要提前幾天把菜做好。到現場,只需要簡單加熱,再炒幾個素菜就可以上桌了。我們這個行業如果真正地“練”起來它是絕對高大上,如果不這麼認爲,它也不高大上,這是兩個極端的思考方式。 01 口味個性化與生產工業化的衝突 我認爲,中式菜餚的挑戰其實是口味個性化與生產工業化的衝突。舉個例子,兩個朋友一起去吃飯,一個說我想吃點辣的,另一個說我不愛吃辣。兩個人一起走到飯店裏就會很尷尬,往哪兒走呢?解決這個衝突的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吃鴛鴦火鍋。餐飲裏完全可以做到辣與不辣共存。 既要強調標準化,又要講究個性化,這不是很矛盾嗎?在我看來二者其實並不矛盾,是相輔相成的,要在標準化背後滿足個性化。 拿紅燒肉舉例,從選材開始,包括原料、輔料、調料、香料,到加工工藝的每個環節實行標準化。只有執行標準化,才能確保形成穩定的供應,同時實現規模化生產,降本增效。同一個品牌在南方和北方,菜名都是紅燒肉,味道卻不一樣。個性化最重要的是每個店裏的要求都不一樣。如何解決這樣的衝突?最重要的是靠產品解決方案。 今天的預製菜是誰管的?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管,飯店協會等四大協會都在參與起草標準。國家早就有食品行業的相關標準,今年又出臺了新的標準。預製菜標準只是把已有的標準做了深化和細化。我講紅燒肉的解決方案想說明中餐沒有標準化,只有非遺,到了工廠之後就有了標準,要做到中餐的標準化。 很多人去吃米其林,米其林是不是個性化?我今天告訴你,米其林絕對是標準化。米其林餐廳考覈的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每一天都要標準,不僅僅是菜品的標準,還包括溫度、服務,任何一件事都是標準化的。我們今天要把桌椅擺齊,凳子離桌子1公分叫標準,單純擺齊沒有標準。所以,標準化背後是個性化。中餐個性化就是八大菜系,盤點美味的菜品涵蓋八大菜系,針對二十四節氣的特點,適時推出個性化產品,從消費者的地域偏好和時令需求着力,大大拓寬了預製菜的寬度和深度。 02 預製菜產業的核心壁壘 我們認爲是中華文化的二十四節氣。中國節氣裏有七十二個物候,五天一變。舉個例子,最近這些天,馬蘭頭就長不起來,但去年這個時候,馬蘭頭早早就長出來了。中餐有些說法,比如“割不正不食”,意思是把魚膽刺破魚就苦了。比如“不得其醬不食”,我們在家裏燒菜明明要用這個醬料,你偏用那個醬料,先放哪個都是有順序的,醬料放反了也不好吃。這就是我們對二十四節氣的把握以及對產品的敬畏之心。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物候怎麼變化?我們在春天到底吃什麼東西? 圖片 俗話說,不時不食。春天萬物生髮,人們要用春芽來滋潤臟器。我們要把這些事情理解清楚,在吃的時候就會覺得很舒服。因爲人的身體在生髮,萬物在復甦,我們的體質在由寒轉暖,這個過程中就要注意要多吃一點芽類的素菜,否則晚上睡覺都睡不好。我們順應這個養生的規律,利用春天特有的食材,比如馬蘭頭、春筍、薺菜等,研發了馬蘭頭香乾、醃篤鮮、春筍薺菜百葉包等節令性很強的菜品,助力消費者提升抵抗力。在做菜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二十四節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壁壘。如果你理解了它就不是壁壘,如果不理解,你始終做的跟別人不一樣,吃起來跟人家感覺就差那麼一點。這其實就是細節。做菜是有靈魂的,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遵循這樣的產品研發邏輯,怎樣研發出大師味道的產品?舉個例子,做一道菜放了一兩鹽,做10斤菜能不能放1斤鹽,到100斤的時候能不能放10斤鹽?工業化生產不是翻倍的邏輯。 那如何做到大師的味道?要以還原大師味道爲目標,以工程師研發爲基準對各類菜品原料進行科學分析,針對食材的不同特點,運用不同的烹飪方法進行產品轉化。使用標準化專業技術設備進行工業生產,採用急速冷凍技術保存,保障菜品的新鮮度和原味,最後藝術性地呈現菜餚。 圖片 小鍋轉成大鍋,其實是要做工業化轉化。工業化轉化之後如何利用現代科技來做產品?比如我們的工廠,鍋燒在這裏的時候會停,營養流失的時候也會停。你要利用現代科技來做菜,這樣做出來的菜肯定比大師來的爽氣。做菜轉化爲工業化後就需要流程,即SOP。這就是工業化厲害的地方。以前燒一隻雞要用筷子搗一下看有沒有出血,出血了再燒一會兒。今天不需要,只需要知道什麼時候下鍋,什麼溫度,什麼時候燜,全部都是流程化。這些方面如果你認爲它是壁壘,那說明你還沒入門;如果不是,那就遵循這樣的規律來做。所以,做預製菜不但要有專業化的生產流程,還有食材烹飪方式的不斷變化,以及科學化的使用設備。 前面講了預製菜到底是什麼?每個人的解釋都千差萬別。不過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預製菜第一個事情是預製食材,免洗免切,有可能會免調味。第二個事情是原料、輔料、複合調料,你們到盒馬買的半成品,一包原料給你切好了,一包輔料也給你放好了,盒馬裏面有很多款菜是我們做的,回去就可以還原餐廳大師做出來的味道,而且是非常不錯的餐廳。盒馬的芥菜餛飩全國一個味道。這些方面我們要用現代科技來做,而不是靠技術,技術在研發,在養殖、種植這些地方去顯現。 中式菜餚如何走向個性化?我剛剛講的如何把它做好,其實都是前端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把產品還原。 預製菜有些人拿回去說很好吃,有的人拿回去說不好吃,到底怎麼回事兒?很多人連說明書都沒有看。每個產品上都有說明書,好好看一看怎麼解凍,怎麼加熱,加熱多長時間,用什麼方法,到底是微波爐還是鍋裏蒸,還是冷藏解凍?這其實有很多種方法。最重要的是藝術家的呈現。做菜的時候如果有敬畏之心,你會認爲盤子都很重要。有一個國貨餐具品牌叫馬格龍特,瓷器很藝術,看上去很舒服,它給人的感覺是你看到就會想做一盤菜。 預製菜2C真正的難點我認爲其實是未來如何發展。我們希望所有的餐飲人“各端一盤菜‍‍,共辦一席酒”,共同推進預製菜發展。而不是說久久鴨有生意,周黑鴨就沒生意。上海咖啡市場已經變成全球第一了,卷不卷?不卷。爲什麼?因爲各家有各家的味道,價格高、中、低各自不同,根本不用擔心。 我們做預製菜的人,還是比較團結的,一點不卷。在上海,我們跟珍味小梅園就像兄弟一樣。我們千萬不要保守,整個行業太大了。美國有一家預製菜公司叫西斯科,一年能做560億美金,我們才哪到哪?所以,大家放心大膽地幹。 最後,我想再強調一點,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一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是紅線。產品品質方面要具備對食品健康安全的質控能力;產品口味方面要提高菜品還原度的工藝水平;融合中式預製菜背後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盤點美味伍俊峯:做預製菜要有敬畏之心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