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態環境部透露“雙碳”重點工作:重啓CCER、碳足跡認證

@零碳风云
10月27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0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出席發佈會,發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介紹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圖說:新聞發佈會現場,來源:生態環境部 如何啓動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制,如何加快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覈算體系,如何落實《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如何加強氣候變化的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如何建立光伏、電池等行業的碳足跡評價標準並開展認證,如何進一步深化氣候投融資的工作……圍繞這些碳中和的重點和熱點,生態環境部逐一進行了回答,並就下一步將要開展的主要工作進行了介紹。零碳風雲根據實錄進行了整理。 圖說: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 1、關於生態環境部將如何實施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有關“雙碳”工作要求? 李高: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經進入了降碳爲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黨的二十大報告爲我國進一步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明確了方向。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圍繞落實好黨的二十大報告有關部署,堅持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一是堅持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落實“十四五”碳強度下降目標任務,加快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覈算體系,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轉變。 二是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落實好碳達峯碳中和的“1+N”政策體系,加快推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在降碳的同時確保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確保羣衆的正常生活。 三是穩妥有序地推進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牢牢把握碳市場作爲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具的政策定位,加快推進新的履約週期相關工作,持續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數據質量管理長效機制,逐步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範圍,進一步豐富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同時要在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的基礎上,啓動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制。 四是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的應對氣候變化宣傳普及,倡導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持續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 五是推動落實《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加快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完善氣候變化的觀測網絡,加強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推進重點領域適應工作,全面提升適應能力。 六是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合作共贏,堅持言出必行。積極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多邊進程,實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合理訴求,維護髮展中國家的整體利益,深入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爲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體系不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 2、中國今年是否會考慮重啓CCER? 李高: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CCER)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一個有益補充,全國碳市場包括了一個強制的市場和一個自願的市場。啓動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有利於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也爲社會和企業參與這項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有助於推動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 目前,我部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要求,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快推進全國統一的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 一是做好頂層制度設計。以服務“雙碳”目標爲根本出發點,組織修訂《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確立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的基本管理制度和參與各方權責,統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自願減排交易市場。 二是開展配套制度規範的制修訂工作。同步推進項目開發指南、審定與覈查規則、註冊登記和交易規則、方法學等重要配套管理制度和技術規範研究,力爭構建起規範高效、公平公開的市場監管體系和嚴謹科學的數據質量控制體系。 三是穩步推進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我們組織開展自願減排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爲市場穩定啓動和運行搭建可靠的公共基礎設施。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動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的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力爭儘早啓動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同時要切實維護市場的誠信、公平、透明,強化社會監督,發揮好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的作用。 3、碳壁壘正在成爲國際貿易中的新技術壁壘,電池、光伏等產業面臨出口產品的碳足跡合規風險,我國如何建立這些行業的碳足跡評價標準並開展認證? 李高:歐盟制定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實際上是設置了新的准入門檻,會導致我國相關產品出口難度增加。首先,我們反對以氣候變化爲名設立任何形式的貿易和技術壁壘,這是一種單邊措施,在道義上站不住腳,在實踐上也不利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 同時,我們從國內落實“雙碳”目標的工作需求來看,也有必要開展碳足跡評價,推動建立碳標籤制度等等一系列工作,這也有利於強化企業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主體責任,提升品牌價值,增強公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營造綠色低碳發展的良好氛圍,同時也有利於推動我國的重點產品出口和提升相關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 我們在碳足跡和碳標識領域開展了一些探索,已指導有關行業協會,發佈了包括LED照明、電視機、微型計算機等產品碳足跡評價的團體標準。下一步,準備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重點產品碳排放覈算的方法,研究產品碳排放覈算通則和重點行業產品碳排放的核算細則。會同行業主管部門推進重點行業產品碳排放覈算細則方法研究和發佈。 二是推動建立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基礎數據庫。 三是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我國產品碳足跡、碳標籤的制度研究,推動相關制度的建立。 四是配合有關部門探索建立更加適應國際貿易新形勢、新規則的認證體系,開展靈活務實的多雙邊合格評定的互認合作,謝謝。 4、在推進氣候投融資發展方面,下一步如何深化氣候投融資的工作? 李高: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和落實雙碳目標,離不開大量、有效的資金支持。我們推動開展氣候投融資工作,目的就是引導和促進更多社會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的領域,這是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有力抓手,同時也是創新性很強的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圍繞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從以下五個方面進一步深化氣候投融資的工作。 一是引導試點地方搭建“政銀企”信息對接平臺。指導試點地方積極挖掘和培育氣候項目,推動地方建立本區域的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建立並規範項目的入庫標準,確保入庫項目的質量,打造氣候項目和資金有效對接平臺。 二是指導地方加強相關項目的碳覈算和信息披露。指導地方對相關投資項目碳減排的效果開展覈算,同時不斷提高數據質量,鼓勵和引導企業主動披露氣候相關信息,加強碳排放信息的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 三是鼓勵試點地方加快培育氣候友好型金融機構。同時加大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和引導,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氣候友好型金融機構評價,鼓勵金融機構推出基於碳減排量的創新投融資工具和服務模式,發揮社會和市場力量。 四是支持試點地方強化企業和金融機構能力建設。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爲試點地方提供技術支撐和指導。以制訂氣候投融資相關標準爲抓手,將氣候投融資項目的發展路徑、技術指標、產業特點、商業模式、風險防範、排放測算等因素納入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戰略決策與投融資活動。 五是鼓勵試點地方積極開拓氣候投融資國際合作。加強與國際組織、投資機構和資本市場的對接,引導更多的國際資金投入到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項目上來。 5、關於加快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覈算體系,下一步有哪些工作? 李高: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和“雙碳”工作需要堅實的數據基礎,碳排放統計覈算體系發揮着對“雙碳”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基礎保障的作用,這是基礎性工作,非常重要。同時碳排放統計覈算涉及到我們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很多行業,很多技術產品,門類非常多,覈算方法也是多樣的。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急需建立完善統一規範的統計覈算體系。 今年4月發改委、統計局和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加快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覈算體系實施方案》,這個方案部署了建立全國和地方的碳排放統計覈算制度,完善行業企業碳排放覈算機制,建立健全重點產品碳排放覈算方法,完善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機制這四項重點任務。 這個方案還提出要夯實統計基礎、建立排放因子庫、應用先進技術、開展方法學研究、完善支持政策等五項保障措施。這個方案是四個重點任務,五項保障措施,並且對組織協調、數據管理和成果應用也提出了要求。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與各部門合作推動方案落實,重點做好行業企業和重點產品碳排放覈算相關工作,推進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做好相關的支撐保障工作,和有關部門一道共同推動把我們國家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覈算體系建立起來。 6、關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一步有什麼計劃? 李高: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啓動上線交易。總的來看,經過第一個履約週期的建設和運行,全國碳市場已經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關鍵流程環節,初步發揮了碳價發現機制作用,有效提升了企業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意識和能力,實現了預期目標。 截至2022年10月21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96億噸,累計成交額85.8億元,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有序。 針對碳市場運行初期的數據質量問題,我們向社會公開四家機構碳排放報告弄虛作假典型案例,開展專項監督幫扶,嚴厲查處各類數據造假行爲,產生了強大的震懾作用。在全面總結第一個履約週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正在抓緊推動新履約週期的各項準備工作,相關配額分配方案將於近期公開徵求意見。 下一步,我們將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紮實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一是健全全國碳市場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特別要積極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出臺,同時要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和相關的技術規範。 二是強化數據質量管理。數據質量是全國碳市場的生命線,我部將一手抓嚴控嚴查嚴罰,保持對碳排放數據造假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切實提升數據質量。另一手抓政策制度體系的完善,建立健全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長效機制,持續完善覈算報告與覈查相關技術規範,建立健全數據質量的日常監管機制,加強技術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完善全國碳市場監管平臺的服務功能,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和徵信懲戒的管理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爲的懲處力度。 三是進一步強化市場功能。在碳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全國碳市場的行業覆蓋範圍,豐富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 四是進一步完善國家自願減排交易機制,研究制定相關的交易管理辦法和配套制度規範。 五是加強市場主體能力建設,圍繞碳市場法律法規,技術規範等重要文件,對市場主體進一步開展系統的培訓,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的綜合能力。通過更好地發揮碳市場的激勵約束機制作用,助力碳達峯碳中和。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
生態環境部透露“雙碳”重點工作:重啓CCER、碳足跡認證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