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電是如何輸掉全球化戰爭的?
©讀懂財經·消費組原創/出品
作者 | 楊揚
編輯 | 夏益軍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這是一種先開花後長葉的喬木植物,花開的時間比較短,因此有“櫻花七日”的說法。但這種短暫而燦爛的開花方式,卻讓日本人深深折服,因此也被尊爲日本精神。
在某種程度上,日本家電的故事猶如櫻花一般,短暫而美麗。曾經,日本企業是全球家電領域的絕對王者。在1992年全球十家最大的家電品牌裏,日本佔據了6席。索尼、松下、東芝等家電品牌甚至把美國本土品牌衝的七零八落。
日本家電輝煌背後,是由數代人的心血澆築的。在通往世界家電山頂的路上,日本企業走了一百年:索尼成立在1946年、松下成立於1918年、東芝成立的時間最早在1875年。
但從2010年開始,日本家電企業急速直下。比如冰箱產業,2019年其海外供貨量較2010年下降四分之三。日立家電營收額不到海爾的十分之一。這就是日本家電企業的宿命:花一百年的時間成爲日本製造業的驕傲,卻在十年時間裏極速墜落。
回顧近十年全球家電行業的變化,我們很難日本家電品牌的沒落歸結到單一原因。在這個典型的日本“悲劇”裏,不斷縮小的技術差距、錯失全球化分工的產業趨勢以及長達數十年的經濟危機,都有着舉重輕重的戲碼。
/ 01 /
百年登頂,十年隕落
日本家電的崛起,要追蹤到另一支柱產業的重挫。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日本製造業主要以中低端的重化工業爲主。石油危機直接導致日本工業製成品的成本價飆升,1974年,日本GDP出現戰後首次下滑,增長率從上年的35.86%暴跌至11%。
日本內閣意識到,必須改變工業結構,於是出臺《日本經濟70年代展望》,提出把以半導體爲核心的技術密集型產業作爲主導產業發展。而在此之前,日本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松下、日立等日本家電品牌在1910年前後就已成立。
產業基礎加上政策刺激,日本家電品牌很快形成了技術優勢。於是,從70年代之後,大多數日本公司的發展路徑是:他們先突破了某個技術,或創造了某個零部件,比如內存、閃存和CIS,然後通過終端產品將技術推向市場。
依靠產品優勢,到上世紀80年代,東芝的收音機、電腦、數碼相機、索尼的特麗瓏電視、松下的冰箱洗衣機開始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在最頂峯的上世紀90年代,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佔據了世界半導體市場的半壁江山。日本家電品牌的統治力更爲穩固,按照經產省給出的數字,1992年世界十強家電消費企業中,日本佔據6席。
輝煌之後,很多日本家電與消費電子品牌逃不開的宿命是:花一百年的時間成爲日本製造業的驕傲,接着在十年裏極速墜落。
從2010年開始,日本家電品牌開始全線潰退。華爾街報道稱,在2009年-2019年,十年間,日本電子行業產量銳減47%。而聚焦到海外銷售,日本企業更爲慘淡,以冰箱產業爲例,2019年,其海外供貨量較2010年的巔峯期,下降了四分之三。
全球市場份額銳減的背後,是日本超級品牌的衰弱。包括東芝、日立、松下、夏普在內的日資企業的全球家電業務日漸衰退,部分企業紛紛選擇收縮虧損業務、出售部分業務,甚至主動退出消費電子市場。比如,松下將洗衣機和冰箱業務出售給海爾,東芝將電視業務出售給海信。
而仍然堅持留下家電業務的日本品牌,也被遠遠拉在了後面,曾經的日本家電品牌代表企業之一日立,如今的家電業務營收額不到海爾的十分之一。
那麼,日本家電品牌是如何走向沒落的?
/ 02 /
贏在了技術,輸在了效率
日本家電品牌的沒落,既有“天災”,亦在“人爲”。
根據日本電機工業協會的數據,2010年之後,日本家電企業的海外銷售一直呈現萎縮態勢。而這其中的導火索是一系列“天災”的出現。
日本地震,國內近半數核電站關閉引發了日本能源危機,導致家電製作成本急劇上升。屋漏偏逢連夜雨,次貸危機產生的連鎖反應進一步打擊了日本家電業,美元、歐洲出現債務危機後,導致日元持續升值,日元從120日元兌一美元升值到了76日元兌一美元,外幣購買力下降,變相提高了日本產品的價格,最終使日本家電價格高的痛點被急劇放大。
而此時,中韓家電在企業積累多年後,已經具備了全球化能力,並且憑藉匯率、人口紅利形成了極大的價格優勢,快速分食了日本家電品牌份額。
但外部環境的變化,只是一時的,真正使日本家電品牌沉淪的是日企自身的短板。雖然,日本在製造高品質產品上得心應手,但在商業競爭上力所不及。
日本家電品牌的成功得益於性能領先。在日本人看來,“造物”是日本立國的基礎,也是富國的法寶,其一向秉持工匠精神在產品性能上精益求精。爲此,日本是產業垂直整合的典範,其爲了在所有生產環節上都拿第一,涉足從研發到最終銷售的全產業鏈。這爲日本企業的技術領先以及生產高質量產品提供了保證,根據日本專利廳 2009年的一個統計,全球數碼相機專利技術日本廠商佔到80%,日本數碼相機品牌佔到全球 90%的市場份額。
在家電行業初創期及成長期,性能領先贏得市場,日本產品爲先的策略使其鮮有對手。但隨着行業步入成熟期,製造門檻會被大幅拉低,產品差距被拉近。最終導致技術對競爭的影響力減弱,商業運營比如對成本的控制、產品的營銷更爲重要。
但日本在商業的競爭中敗下陣來,爲了降低成本獲取市場,其他國家企業率先採取了產業分工的方式。由於產品已經邁入成熟階段,自制和分工在質量方面的差異不會太大,但產業分工下,專業零部件企業的大規模生產極大降低了成本,從而形成了價格優勢。
而日本過去的成功經驗,使其對行業變化無動於衷,其篤定地相信高品質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並未快速接納產業分工的方式。
而垂直整合的封閉模式以及對性能的偏執追求,也使日本忽略了產品營銷。採取全球產業分工的企業,對市場的反應更敏銳,爲更好的本地營銷,其會根據市場特點進行產品調整。比如,印度市場家電失竊現象頻繁,三星爲了防止偷盜,在印度專門推出了一款帶鎖的冰箱而廣受好評。而日本始終未出現類似舉措。
相比企業之間的競爭,日本家電沒落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繞不開日本的資產泡沫。
/ 03 /
“失去三十年”的深遠影響
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一個產業的影響更加隱祕和深遠,日本泡沫經濟對家電產業產生的深遠影響程度遠遠大於企業競爭。
泡沫經濟直接影響了日本企業的業務動作,使其將利潤用於還債,而不是擴大生產或投入新的技術研發。最終使日本甚至沒有守住產品力這最後一塊壁壘。
具體來說,二戰後,連續數十年的高景氣,使日本人相信經濟永遠會增長。高預期下,企業習慣從銀行貸款加速業務擴張、高價炒樓炒高爾夫球場,最終導致資產泡沫愈發嚴重,日本皇宮的房價在巔峯時甚至可以買下整個加州。
但泡沫破滅後,日本資產價格急劇下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迅速惡化,日企在泡沫頂峯時加槓桿購買了高價資產,如果按照跌下來的價格重算資產負債表,很多公司已經資不抵債。而資不抵債一旦發生,銀行將強制性收回貸款,很多企業面臨破產。
這直接導致了整個日本商界的恐懼。經濟學家辜朝明作爲經歷着,曾說道,“企業家想趕在別發現前處理好,銀行也不敢說真話,雖然他們清楚客戶的抵押資產縮水到什麼程度,所有人對外盡力隱瞞。”
於是,日本家電企業雖然收入、利潤欣欣向榮,但賺錢的首要任務是還債而不是投資新技術、新產品,按照辜朝明的測算,泡沫破滅讓日本企業和家庭連續15年將主要收入用於還債。
但同一時期,恰恰是消費電子產業大量新舊技術迭代的窗口期。在其他國家都在大力投入新產品、新技術的時候。日本甚至不會更新產線,升級設備。一個明顯案例是,1994年,日本液晶面板產量佔到全球的95%,但這些產能大部分都是1、2代線。但由於企業沒有投資意願,日本並未升級產線,結果兩年後就被猛砸3代線的韓國超越。
於是,雖然在上一個時代,日本率先研究出了內存、閃存等跨時代技術,但新時代下,日本缺席了CPU、GPU這類支撐家電消費品牌的新產品。最終導致,其過去的優勢技術已經面臨淘汰,但在新技術上並未有太多建樹。
這直接使日本品牌在數字家電時代喪失了競爭力。日立CEO中西宏明曾對媒體表示,數字時代,韓國和中國的新公司有明顯優勢。反映在具體產品上,以電視爲例,日本電視瘋狂追求大畫面4k,8k,64k的時候,國內中低端電視已經智能化了。
如此看來,日本企業不擅商業化只是使家電企業階段性的輸掉了賭局,而經濟環境的變化則是直接使日企走下了家電產業的牌桌。由此也可以看出,真正決定企業走向的是一個經濟體的未來。
免責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讀懂財經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 In_s·2022-10-12你在上周五非农直播的时候LikeReport
- DodoOne·2022-10-11Thanks for sharingLikeReport
- 紫昭格格·2022-10-12不错啊LikeReport
- 紫银ziyin·2022-10-12阅LikeReport
- 吃货Free·2022-10-12👍LikeReport
- TOM来自地球·2022-10-1266666666666LikeReport
- PatekP·2022-10-11👍🏻👍🏻LikeReport
- 投资初心·2022-10-11[微笑][微笑]LikeReport
- El1234·2022-10-11[OK]LikeReport
- 坐等拿钱·2022-10-11👍LikeReport
- Runningdown·2022-10-11HmmmmLikeReport
- 极痛黑魂·2022-10-11👌1Report
- 爱上投资学·2022-10-11了解LikeReport
- SOON141319·2022-10-11💛LikeReport
- 达人物语系列·2022-10-11对。Like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