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2021年8月投資實記

@只是备忘录
2021年內A股收益率-19.61%,港美股收益率爲-9.58%。 自2020年2月有記錄以來,A股年度收益率分別爲:22.75%、-19.61%; 港美股年度收益率爲:41.79%、-9.58%。 初始淨值爲1.0,當前A股淨值爲0.9868,年化-0.66%;港美股淨值爲1.2821,年化13.23%。 本月交易:買入100股騰訊控股。 數據截止至2021年9月3日。 當前持倉 1,最近在看經典港劇《大時代》。劇中17集對證券(股票)定義的描述:「股票是什麼?是人的遊戲」。我相信大多數人會對這個定義深信不疑,甚至包括幾年前沒看過巴菲特的我。 這個定義本質上就是接受了證券獲利/虧損源於自己賬戶以外的其他主體賬戶。表面上看似乎沒有什麼不對,市場上的每一股股票都是自然人或其他主體持有,如果沒人願意買入、賣出,那麼市場將會失去流動性,所有持有的股票都會“爛”在手中,無法變現。 假如大家永遠手持無法變現的股票會如何? 首先,企業就無法再發行股份進行融資,因爲市場已失去流動性沒人買賣; 其次,企業會很快兩極分化。沒有現金流的虧損企業會瞬間消失,持有股票者血本無歸;盈利不多現金流收支勉強持平的可能保持現狀耗着,耗到企業虧損或是企業主想通:日日夜夜搬磚只搬了個寂寞,決定關門大吉清算資產。企業先償清負債,最後將剩餘歸還股東(如果還有剩餘的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續賺取現金流的企業會不斷增長,股東會以以下幾種方式獲利(我所理解的): ①,現金分紅,那麼持有者就會獲得源源不斷的現金分紅收入; ②,私有化退市,企業自身在不再融資的情況下持續獲利,實現內生性永續增長,完全可以把所有股票都霸在自己手中,然後自由分配每年獲利的真金白銀(茅臺就是一家如此奇葩的企業,它的存在純粹就是給證券市場送錢); ③,回購註銷股份,提升每股盈利,提升股東利益(這個也有反例的情況,但不多)。 以上的解釋很粗糙,完全是脫離現實的極端假設。其中的2,3在市場完全沒有流動性的情況下該如何定價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說明,同時當證券市場發展到如此極端地步,可能現實生活已到達更極端的情況,法幣可能已失去交易的屬性,社會會回到物物交換的時代。 因此本質上我們可以忽略市場完全失去流動性的可能,頂多市場會出現階段性的悲觀。 假設雖然粗糙,但不影響理解我對股票的理解:「股票就是長期投資企業」。 a,其中的①,③是股東們最直接享受企業賺取真金白銀利益的方式(③也有反例); b,②和再融資是雙刃劍,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c,至於屏幕背後上億個賬戶的情緒,長期忽視,短期利用即可。按巴芒的話說:這叫蛋糕上的奶油。 因此大可不必對着幾個屏幕日以繼夜目不轉睛,企業的業績是以數年、數十年爲單位變化的。 2,分析瞭解上市企業最方便也最直接的就是閱讀財報、分析財報。而其中最有價值的就是年報。但一兩年的年報又有什麼用呢?因爲單季/單年利潤大增大減而決定交易?這本質上和對着屏幕畫線有什麼區別? 多集/多季的連載連續劇,只看前幾集能看出什麼花?當然不好看一集棄是明智的,就像許多企業財報一樣,翻一翻就可以丟垃圾桶了。 畢竟時間是寶貴的。 但對於優秀的企業,5年、10年以上連續的財報就很重要了,長期觀察會發現其變化就像一部播放多年的連續劇,企業的商業模式、文化、競爭力、負債、盈利、甚至某一階段的快速變化都會很容易被讀者所感受到,從而影響投資行爲。 甚至,喜歡上這種以年爲單位的“追劇”模式。 3,我不理解爲什麼要預測底部和抄底?如果有人真能預測並精準抄底,那這人成爲中國首富甚至世界首富將取決於其壽命還有多長,本金多少並不重要。 當然還是有不少人吹噓證明自己如何(多次)預測、抄底,只是他們天真的把運氣當實力了。甚至通過後視鏡,列舉總總強有力的觀點,強調自己的實力,但就是久久在富豪榜上看不到其大名。 怪,真怪。 4,巴菲特說過「投資本不是高智商的遊戲」。深表認同。 普通人的投資失敗源於無知;而高智商人投資失敗源於缺乏敬畏。 缺乏敬畏的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槓桿」,以錢損錢。 能虧幾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人,相信很多時候他們日常生活工作常給人一種“聰明”、“高智商”的印象。 而巴菲特這種類型的選手,我想用「大智若愚」形容最爲貼切。 數十年不乏嘲笑他的人,但卻沒有人像他這樣活得這麼久、還通過投資賺這麼多錢的人。 因爲比起知道該做什麼,他更清楚「不該做什麼」。 5,誠實面對自己的慾望不難,比如想買輛車,那就會不斷吸收相關的信息,甚至付諸於行動。 但能夠坦白自己「不該做什麼」很難,我覺得人類人性的本能就是不太會說「不」的生物,以至於常常沒搞清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就接受了很多東西,造成不必要的煩惱甚至損失。 在我們花鉅額購買的房子中總堆滿了無用的東西、手機裏總塞滿了無效的軟件、肚子裏總裝進過量的食物、腦子裏總惦記着無意義的焦慮等等。 6,從一開始連續寫了六十多周的投資週記到現在按月寫投資實記,一開始覺得很滿足也有所收穫,但漸漸發現本質上對投資的幫助並不大。以天、周、月、甚至一兩年來看企業的變化,可以說是基本沒變化。然而爲何要費勁解讀所有接觸到的信息呢?這完全就像是在做一件毫無意義,且錯誤的事。時間久了,自己可能都真的相信這種短期解讀,沉迷於短期信息的海洋之中。 這是一種可怕的反噬作用。 同時大概也逐漸體會到投資的“無聊”,如果港劇《大時代》以巴菲特數十年持有相同企業的故事來拍攝,估計真會無聊至極。 不過也正是這種“無聊”,給了我們遠離市場的時間與空間能夠做其他感興趣的事,享受市場的“無聊”。
2021年8月投資實記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