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宏觀數據到反彈的判斷

@不见233
前幾天有讀者問道,還能看漲做多嗎? 話說都3100+點,還在這裏侃3000+,是不是被市場打臉了? 等等,筆者心平氣和道,侃3000+的時候見《大A進入結構性市場》,當然還有更早的節日帖&星球內容來證實,不過回過頭的3000+,押注的是中報是全年低點··· 儘管在筆者看來僅僅有少部分行業能put中報全年低點做預期,大部分行業仍然不配,誠然這裏是個拍腦袋的置信度問題,更多的需要高頻數據來證實or證僞。 但不妨拋開結果導向的行情,單單從投資方法論-宏觀分析方法而言,只研究一波宏觀趨勢&週期,能否延續,強度如何,觀察微觀市場水滴石穿,日積月累地再度改變或逆轉原有趨勢··· 嚴謹陳述:宏觀經濟分析方法,只研究趨勢&週期的強度&它們預期時限,深入挖掘其背後邏輯基礎與判斷條件。至於猜點位與博反彈等,則是策略環節的內容。該方法只負責提高把握(術語叫置信度),想要“精準”,下海口預言,宏觀分析方法怕是搶不了算命的飯碗··· 其次宏觀經濟研究方法,不怕市場打臉,因爲每一次誤判(預期差+系統標準差的問題),都會帶來宏觀研究方法的迭代,去尋找哪些忽視的變量,與低估的風險,從而進一步完善自身體系··· 回到反彈行情的本身··· 那四個標準逐步出現了邊際的修復,一是上海復工預期漸行漸近;二是逆週期調節的實打實出現,儘管量不多,但信號管夠;三是海外FED-FOMC的超鷹派,疊加美帝增長預期見頂,拐點信號疊加長短端美債收益率扁平化,緩和了外部環境壓力 但單純地將逆週期調節政策萬能,就把政策兜底,必然有效地維穩預期,根據該預期博弈出市場底(這裏隱含了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市場博弈的是預期差,而非預期,就是買預期賣事實,若不認同這一點,下圖和本段內容都可以跳過) 而實際上,忽視了一個大前提有效檢驗,就是有效政策的基本邏輯及其實施過程。 回到一般高效市場的邏輯,或者我們常說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順利傳導,提振經濟——簡單點,央媽-銀行,降息降準,降其負債端成本降低,使得銀行有更低的資金成本去放貸款,對資產端盈利壓力釋放;同一資產質押,降息後,能有更高的賣價,因爲折現率變低了;更多預期收益率更低的項目或業務能做了,因爲負債端壓力變輕了··· 所以你會看到這一切都需要實際項目或者好的貨幣化資產,來承接,央媽的逆週期調節的放水,不然很容易會形成,流動性過剩或通貨膨脹··· PS前者是當前歐日的問題,沒有年輕人,沒有好的投資回報率的項目——宏觀抽象後,資產端增量&分配的問題;而後者的問題則是諸多發展中國家,對,就是發達國家&地區的“考試”中落榜的國家們,如南美諸國,他們的貨幣政策沒有有效的資產項目承接,且金融體系&經濟結構異常脆弱,導致本幣信用異常脆弱,一旦大量貨幣印發,便迅速形成通貨膨脹,對於這種國家而言,畢竟印鈔機印鈔的速度(金融)遠比他們國家生產物資的速度(經濟)要快··· 歷經大疫三年後,該思考下,過往十餘年龍依靠房地產作爲貨幣政策的”蓄水池“,足夠一代人形成”信仰“與”常識“,也打了很多宏觀經濟學家的臉(PS臉打得挺好的,在筆者看來他們就是太刻板教書,水平沒問題就是少了太多社會的毒打)——而這一慣性與邏輯,未來還會延續嗎? 若是那麼還能將原有的宏觀框架縫縫補補,讓貨幣政策有效性延續,像過往08,15-16年那般堅信斜率再度迴歸,堅信,在房債股匯的衆多選擇後,股會再度迴歸··· 若否,則是另一條道路,此處按下不表。 不妨我們回到四月的數據,對比下過往08,15-16年的歷史場景,用宏觀的方法去對比一些數據,再從數據中結合宏觀經濟規律與微觀經濟實際場景,抽象出客觀規律和邏輯,再綜合觀察上述十餘年的邏輯有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更多宏觀數據這裏不展開談,比如一些高頻的物流數據,職位搜索數據,還有些國內研究院自己的一些宏觀指標庫,就業市場景氣度,PMI就業分項(時長&招募),70城房地產一二手數據等等(PS這些數據並不是不重要,而是本身能互相印證,提升宏觀方法的置信度,但公號鑑於篇幅原因,不便展開) 我們用官方統計的最基礎的失業率數據——城鎮登記失業率。 統計學方法,有數據先看定義且看統計框架和口徑: 年齡段是16以上(職中+),沒有工作(申請失業且在找工作),一旦找到工作就可以馬上開始的(2周內),涵蓋城鎮常住人口,名義上包括農民工。 意義就是說,非本籍戶口的勞動者失業,很大程度上是無法被統計的(農民工流動性大,預判這部分數據會大幅低估)··· 圖-失業統計調查 走到這裏就可以思考下,同樣08,15-16年滬深指數價格不變——有如此之高的失業率嗎?同比那些歷史時點,年輕人們失業率有如此之高嗎? 當然從數據結構上來看,還不是最差的數據,意味着市場底的數據還沒有出現,因爲國內就業數據具有周期性特徵,一般是秋招時分,按照歷史慣性,大學畢業季,會將季度性失業率往上擡0.3-1%··· 可能明年靈活就業大軍會成爲新的就業主力咯,資本家們怕是不夠用了··· 拓展到宏觀場景,就是宏觀經濟資產端,有沒有繼續爲信用擴張/貨幣化的優質的投資回報率的項目,祈求什麼宏觀資產項目能拉動就業?如何去匹配負債端的壓力,畢竟現在中國十年期還有2.8+%呢··· 過往我們喊新能源,醫藥,半導體···本質上就是爲宏觀資產端增添除房地產外的可能性選擇,提高資產回報率,新生的高增長的行業能爲居民部門&企業部門提高更多的資產回報率,爲居民部門增添崗位,拉動就業,爲企業部門提供高精尖製造的基石,試圖成爲全球產業鏈不可替代的一環··· 類似的道路,日韓臺都走過,並順利地登上了發達國際/地區的梯子。當然它們的路更筆直一些,因爲都是走製造業+出口驅動城市化,再度驅動房地產火熱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後,貶值反而利好製造業+出口,快速迭代轉型···而其他一些國家則完全相反,依靠房地產驅動城市化··· 對比當前與歷史,此之3000,非彼之3000。 動態跟蹤一些高頻數據,會是判斷要不要做“不是這一次”的火車軌道上撿硬幣的選擇,從概率來看,還是很低的···但灰犀牛漸行漸近,無法避免。
從宏觀數據到反彈的判斷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