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虧損之王】上投摩根爆款基金成“長期投資者噩夢”?成立15年累虧百億元

@面包财经
作爲當年的爆款基金,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曾創下首日認購規模突破千億元的歷史記錄。然而,成立將近15年,該產品已累計虧損近百億元,最新淨值約爲0.86元,基金規模也縮水超九成。 圖1: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成立以來單位淨值走勢 研究顯示,除了市場大勢的影響,倉位控制、市場判斷等方面的因素導致了這隻QDII基金出海失敗。然而,接近百億元的虧損並不影響上投摩根從中獲得高額的報酬,自成立以來基金合計收取管理費用超20億元。 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督促銷售機構持續完善內部考覈激勵機制,將銷售保有規模、投資者長期收益納入考覈指標體系。以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爲鑑,基金於市場高位之際迅速建倉的投研決策是否勤勉盡責?“重首發、輕持營”的現象未來是否應該改變? 首隻“千億”爆款基金 成立15年累虧近百億元 2007年10月,我國面向海外投資渠道QDII正式獲批,第一批“出海”基金共計4只。其中,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作爲首隻提出以亞太市場爲投資目標區域的股票型投資基金,曾創下首日認購規模突破千億元的歷史記錄,配售比爲25.8%。 然而,在創下發行紀錄之後,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的業績表現卻不盡人意。隨着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基金遭受重創。2008年末,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跌破0.4元關口,以0.383元的單位淨值進入“三毛”基金行列。 此後,基金表現雖有所回暖,但受創立時高位建倉因素的影響,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淨值多年在0.6元附近徘徊,至今依然虧損14.37%。這意味着如果一個投資者2007年發行時申購該基金,持有近15年仍虧損超過一成。 圖2: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業績表現 截至2021年末,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以97.31億元的累計虧損成爲四隻首批出海的基金系QDII中的“墊底”產品。 圖3: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歷史淨利潤(億元) 金融危機前夕高位建倉 投研能力存疑 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出海的失敗,固然與基金髮行時市場處於高位有關,但也與基金倉位控制、市場判斷等因素密切相關。 基金於2007年10月正式成立,而2007年年報顯示,剛運作滿兩個月的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已在市場高位之際基本完成建倉,股票持倉佔基金總資產的比例達到91.02%,彼時基金淨值還位於0.895元。 2008年初,金融危機的海嘯已初現端倪,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在一季報中作出判斷:“大跌後,亞股投資價值相對浮現,整體股市已呈現築底回溫走勢”,基金選擇保85%以上的股票持倉,並集中投資於港股、韓國等地股市。 圖4:2007-2008年首批QDII基金股票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比(%) 不僅如此,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還於2008年二季度逆勢增倉,股票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增至89.99%,成爲當時倉位最高的基金系QDII產品。隨着2008年金融海嘯的到來,亞太地區也成爲反應較爲強烈的“震中”之一,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年內跌幅達到57.2%,期內利潤虧損152億元,不僅遠遠跑輸全球各大股指,同時也成爲已經出海的基金系QDII中下跌幅度最大的產品。 除高位建倉之外,對海外市場判斷欠佳是其淨值落後的一大因素。 根據投資目標,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混合主要投資於亞太地區證券市場以及在其他證券市場交易的亞太企業,投資市場包括但不限於澳大利亞、韓國、港股、印度及新加坡等區域證券市場(日本除外),分散投資風險並追求基金資產穩定增值。 圖5: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混合近五年重倉地區佔基金淨值比例(%) 雖然QDII基金宗旨是投資於多個資本市場,有效分散風險,不過港股仍是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投資的市場。研究基金持股發現,自成立以來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偏好大盤藍籌股,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股。 然而,在2008年次貸危機中,金融業遭受重創,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淨值的下滑。此外,基金當時主攻的韓國及澳大利亞在金融危機裏下跌幅度同樣驚人。 此後,雖然基金表現有所回暖,但2021年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再度下跌12.10%。 基民虧錢,基金公司賺錢:坐收23億元管理費 作爲曾經“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在發行之初鋪天蓋地的營銷、狂熱的市場氛圍褪去後,其業績只剩“一地雞毛”。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基金的規模,已經從最初的近300億元,跌落至27.15億元左右。 雖然基民虧錢,基金公司卻並不賠本。自成立到今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共從這隻基金收取了23.44億元的管理費。 事實上,在外方股東摩根資產管理的支持下,上投摩根是國內最早佈局海外投資的基金公司之一。相比之下,公司長期業績則顯得不盡人意,截至5月10日,其旗下管理的QDII產品中,除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外,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資源、上投摩根恆生科技ETF自成立以來總回報仍爲負。 其中,與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一樣,同屬於張軍管理的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資源基金,成立十年以來累計虧損3.01%,跑輸業績基準超60%。基金首募規模4.13億元,目前資產淨值只剩下1.12億元。 2022年4月26日,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督促銷售機構持續完善內部考覈激勵機制,嚴禁短期激勵行爲,將銷售保有規模、投資者長期收益納入考覈指標體系。以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QDII)爲鑑,公募基金公司“重首發、輕持營”的現象未來是否應該改變?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作品版權歸面包財經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虧損之王】上投摩根爆款基金成“長期投資者噩夢”?成立15年累虧百億元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