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三大泡沫中有兩個已經塌陷,最後一個在這裏
@Owen_Tradinghouse:今年的夏天,比以往更加的酷熱! 根據數據統計,今年夏季世界的平均溫度將是122年以來最熱的。截至目前,美國已經有數千頭牛因爲高溫熱死,而中國各地也因爲高溫相繼發生了熱射病例。。。 但相比現實的高溫更可怕的是,全球市場中的高溫高壓,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之鉚的“美元”,已經單邊瘋狂上漲半年多時間,就在本週,美元指數成功破百,觸及40多年來的新高。 伴隨着強美元再度迴歸的,是一場席捲世界的罕見通脹潮,隨之而來的日元和歐元暴跌讓全球市場動盪不斷,資本的熱錢開始向美元持續迴流。 美股,日債,和中國的“樓市”一直被譽爲全球最堅硬的三大資產泡沫,而現在,前兩大泡沫都已經相繼塌陷。 我們先來看美國的股市, 和我們之前預想的一樣,當標普從高點下跌20%來到熊市的門口之後,目前的美股有了企穩築底的跡象,但一切仍不樂觀。 美國CPI再創40年新高,股市卻離奇反彈? 昨晚交易員們的唯一話題,就是剛剛公佈的美國CPI:最新的通脹年率同比達到了9.1%,雖說沒有之前傳言中10%的通脹那麼可怕,但仍舊刷新了40年來的新高。 拆分來看,主要是汽油價格上漲帶動出行成本增加,還有房屋住所租金的上漲帶來的住宿成本增加最明顯,食品價格近1%的漲幅從歷史數據看也是個不小的上漲。 美國的居住租金創下了近40多年來的新高 而能源價格環比飆升了7.5%,這讓很多人非常納悶,期貨價格圖上,6月和7月份,原油和天然氣,包括燃油,汽油價格都是見頂回落的,怎麼公佈出的數據仍然上漲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期貨價格一般提前現貨價格一月多的時間,目前CPI中的能源價格反應出來的6月份實際現貨價格走勢,期貨價格下跌還沒有過度到現貨市場上,如果美國原油和天然氣的期貨價格能在7,8月份持續回落的話,7月的CPI數據應該會有所緩解。 另外,核心CPI環比0.7%的漲幅也超出了預期,主要因爲新車,二手車的價格持續上升,服裝,醫療保健也都有0.8%和0.4%的漲幅,這麼看,儘管美國人的購買力在不斷減弱,但原材料漲價的壓力仍然還是過度到了產業鏈的中下游。 這是一個足以讓全球市場膽寒的數字,因爲僅從CPI環比漲幅上看,我們找不到任何物價放緩的跡象, 就在昨晚數據公佈後,嘗試站穩20日均線的標普隨即跳水2%,7月份加息100個基點的可能性突然躥升。2023年第一季度降息的可能性也隨即在期貨市場上大幅計價 市場一直以來預期的主流劇本在昨晚再度上演:美聯儲會用大幅加息來遏制飛漲的物價,甚至不惜破壞國內消費需求,美國將因此陷入衰退! 你看,衰退的先導指標:2年和10年美債收益率的倒掛程度,在昨晚已經出現更爲深度的變化, 對衰退預測更爲精準的10年期和3月期美債收益率的差值也在昨晚暴跌,目前已接近倒掛: 歐洲美元市場上,預測2023年第一季度降息的可能性大幅增長,更重要的是,歐洲美元市場押注的是明年一季度,美聯儲將會降息100個基點! 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場無法避免的深度衰退,而整整1個百分點的降幅有可能對應的是美國GDP巨大的收縮幅度。 美國國內的聯邦基金利率期貨的計價卻沒有那麼可怕,但同樣不樂觀,最新的隱含利率走向已經比一個月之前(灰色)和兩週之前(黑色)的變化更爲陡峭, 圖中藍色線預示着,美聯儲將以更激烈的加息手段來遏制通脹,緊接着,將以更激烈的手段來降息以對付衰退。 如果市場以這個預期繼續計價,那麼美股昨晚的跌幅理應超過2個百分點的,可爲什麼會突然V形反彈呢? 那是因爲一家媒體對機密消息的泄露,致使美股被瞬間拉起 華爾街日報記者 Nick Timiraos在昨晚發佈了一篇社論文章,其中他堅定的表示:有信源透露,鮑威爾會在7月會議上堅持0.75個百分點的加息 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了: 其次我們要小心的,是歐日的債市 就在上週,日本首相剛剛遭遇了暗殺而辭世,我們當時就評論說,政Z上的危機是日本經濟危機的外在表現,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在安倍晉三被殺後,無論是日本國內,還是歐亞地區,似乎都沒有掀起太大的憐惜之情,甚至是日本內部在對首相之死的悼念上都沒有大做文章。反而是調侃者居多 日本網友甚至專注到了暗殺現場,一位被保安碰倒的小姑娘身上,二次元作者們藉此大作文章 對於安倍晉三是否應該國葬,日本國內也有爭議。由此可見日本內部的混亂和分裂。 由於日本的貨幣政策被大量的外債綁架,同時深陷貿易和財政雙赤字的泥潭,對於10年日債0.25%收益率的保持,成了日央行近期政策的絕對紅線,所以除了無限量的購債寬鬆外,他們目前還想不出別的方法。 但飛漲的通脹率和持續走高的美元,可能給不了日本太長時間了, 日本物價通脹率,正在加速失控 儘管美聯儲的QE程度已經讓人咂舌,但和日本比起來,仍舊是小巫見大巫,目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額對GDP是36%,而日本則是134% 可以說日本的GDP完全是外債帶動的,一旦強美元造成的熱錢迴流壓力增大,日本陷入衰退,日元瘋狂貶值的動盪就會一觸即發。 有着同樣問題的,還有歐洲,歐洲可能重演歐債危機 歐洲的通脹問題,我們就不多聊了,美國的通脹壓力,到歐洲這邊差不多要乘個2, 歐盟諸國的通脹率和美國對比 爲了控制通脹,歐央行只有選擇加息,但希臘,這個歐盟體中的最短板再次給歐央行出了個難題 希臘目前外債和GDP的比已經超過了200%,如果加息過快,不僅會阻礙歐共體經濟淨增長,加速歐洲衰退的來臨,更重要的是,會增加目前外債負擔過重的成員國的還債壓力,只是利息的增加就夠歐央行頭疼的。 目前歐元已經和美元平價,如果天然氣價格繼續居高不下,冬季能源找不到解決辦法的話,高物價會倒逼歐債收益率的提高,並迫使歐央行加息, 歐債的收益率的飆高意味着歐債價格的下跌,一旦歐債價格大幅下跌勢必會引發國際空頭的做空,甚至引起債務評級機構對歐洲主權債的評級下調,觸發第二次歐債危機。 那麼接下來的戲碼會是:歐洲陷入衰退,歐元再度大幅下跌。 但相比上面兩大問題,我們更要小心的是最後一個泡沫的問題。 中國樓 市違約潮爆發 無論是美元的強勢,還是日元的貶值,最後都會對RMB施加貶值壓力,資金的迴流將首先衝擊債務最密集的領域,也就是中國的D產領域。 相信目前國內各微信圈裏,最火的話題就是各地樓S業主集體停D的問題。因爲各地開發商資金鍊出現問題,回款較慢甚至中斷,很多城市的新房竣工出現延期或者爛尾。 由於收不到應得的新房,大量的業主爲了維Q而選擇停D,截至週三,有大約50個城市近百個項目的買家決定將在7月停止支付D款。就在我碼字的同時,這個數量仍在提高。 海外投行傑富瑞的統計是,延遲的項目約佔總抵押貸款餘額的 1%。最壞情況下,每個買家都違約,不良貸款可能增加 超過3000 億元。 爲了平抑擔心,央行在昨天發佈公告說我國金融風險收斂,總體可控,99%的銀行業資產處在安全邊界內: 根據2021年四季度央行評級結果顯示,參評的4398家銀行業機構中,在安全邊際內的1-7級金融機構有4082家,機構數量佔銀行業參評機構的93%,資產規模佔銀行業參評機構的99%。其中,24家大型銀行評級始終保持在1-5級,是優良評級,資產規模佔整個銀行業參評機構的70%,是整個金融業的壓艙石。央行官網 但上述說法似乎並沒有平抑太多市場的擔憂,A股銀行股在7月觸發暴跌 近年來由於地產企業的擴張剛好趕上了美聯儲的寬鬆週期,開發商們積累了大量的離岸貸款,這些外債在美元外資迴流和美聯儲突然的政策收緊壓力下,開始了被迫去槓桿。資金鍊的風險便陸續暴露。 中國恆大曾經是中國體量最大的開發商,也是首次違約離岸美元債的開發商,其次,佳兆業和融創中國,緊隨其後違約離岸債,截至目前至少有18家離岸債出現了違約。 我們可以從著名的地產開發商離岸債的美元價格走勢,更加直觀的看到美元熱錢迴流的後果,這些在美國貨幣擴張階段曾經炙手可熱的資產,都在近幾年被大幅拋售 恆大債券走勢 萬科和龍湖集團的美元債的走勢 要知道,萬科和龍湖集團分別是全國銷售額第二和第十大的建築商, 最新的離岸債違約者還有世茂集團,而上海的綠地控股也被標普評級評爲選擇性違約。。。 這次的風險事件將如何結局,我們還將繼續觀察,相信工具箱中方法仍舊滿格的央媽不會讓風險再度擴大,一切總有化解的辦法。 結束這一切,最重要的拐點可能是 :原油 一個強美元的再度出現,給全球帶來的泡沫刺破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上面我們所敘述的一切麻煩,如果想找一個最關鍵的拐點的話,就是國際的原油價格 如果原油價格可以持續下跌,並向下迴歸60美元一桶的價格,就會帶動整體能源價格的冷卻,歐美地區的通脹熱度纔有可能真正降低,美聯儲加息的壓力也會減弱,這樣,美元近期的見頂纔會成爲可能。你要知道,美元從未有過在加息週期內見頂的先例。 目前原油的價格已經在93左右的最後支撐位上尋找方向,如果可以跌破持續向下,下方巨大的空間就會打開。 爲了全球市場漲勢的再度迴歸,讓我們一起祈禱原油儘早跌下來吧! $NQ100指數主連 2209(NQmain)$ $SP500指數主連 2209(ESmain)$ $道瓊斯指數主連 2209(YMmain)$ $黃金主連 2206(GCmain)$ $WTI原油主連 2208(CLmain)$
全球三大泡沫中有兩個已經塌陷,最後一個在這裏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