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爲什麼是伊利

作者丨顏宇

從內蒙古地方企業做到亞洲第一,伊利的成功沒有祕密。

時代變革

1999年,遠赴中國談判的美國人白羨芙(Charlene Barshefsky)躲在北京一間女廁所裏,興奮地撥通了克林頓的電話:

“總統先生,世界上最艱難、最偉大的談判結束了。”

爲慶祝中國加入WTO,媒體進行了鋪天蓋地的轟炸。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這個世紀之交的年份將給中國帶來鋪天蓋地的變化,包括“健康”。

在那個全世界學習美國的階段,使美國人身體強壯的“三杯奶運動”備受追捧。二戰後,窮困的日本開始學,堅持“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幾十年來平均身高增加10cm。

有鑑於此,爲改善中國人的體質,在1998年國務院就修改了國人的食品結構改革綱要:人均口糧146公斤、奶類36公斤。

中國企業迎來了一次巨大的商機,還有一場以牛奶爲主的食品革命。

彼時,中國優質奶源多集中於內蒙古、新疆、黑龍江、河北,但由於交通和技術不完善,導致產品保質期較短,一般只有1-2天。這就造成了遙遠的南方,難以喝到優質牛奶。

一位29歲的年輕人改變了這一切。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伊利液態奶事業部經理潘剛在1999年底,第一次在中國大規模運用了歐洲的先進設備和技術,把牛奶的保質期延長到了7個月,開啓了液態奶時代。

這無異於是一場豪賭,因爲當時一條先進的利樂液態奶生產線價格超過1000萬元,潘剛引進了兩條,這對偏安內蒙古的伊利來說無異於是天價。

伊利集團地處內蒙古呼和浩特,得天獨厚般享有中國最優質的奶源。其前身是一個街道小廠,1993年更名爲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於3年後在A股上市,成爲中國乳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如果這次液態奶改革失敗,伊利數年的發展就將付諸東流,潘剛纔起步的事業也會墜入深淵。

但潘剛贏了,他在該有的時間節點用該有的勇氣,進行了一場革命,爲牛奶打破了地域限制,爲遙遠的南方市場帶來了健康。

此次吃螃蟹的行爲,也爲伊利開啓了稱霸全國的道路。而這位年輕人也初顯崢嶸,展現了成功企業家該有的特質:開拓、創新、勇氣。

2002年,伊利集團銷售額衝破22億人民幣,這對食品加工企業無異於是個天文數字。潘剛也得到了應有的獎勵,32歲的他以卓越的貢獻成爲了伊利集團總裁。

但液態奶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90%的中國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症。

亞洲第一

2003年,潘剛決定爲國人扛起這個重任,他要攻克“乳糖不耐”。

伊利開始在全國不同區域開展數千人的樣本篩查,燒掉鉅額資金,在4年的反覆實驗後,伊利研發小組終於找到攻克難關的方法,開發出了“伊利營養舒化奶”。

2005年,潘剛又提出新目標:到2010年,進入全球乳業20強。儘管在當時並沒有多少人相信,但伊利最終於2009年提前實現“全球乳業20強”的夢想。

接着,潘剛再次提出了2015年進入“全球乳業10強”的目標,這也被很多人視爲“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潘剛憑藉“奧運戰略”的大好形勢,通過在奶源建設、產品研發、精益管理、品質提升等多方面的努力,推動業績實現快速發展,

最終,伊利集團於2014年順利成爲亞洲乳業第一、邁入“全球乳業十強”行列,潘剛再次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在其前面都站着一位傑出的企業家。而潘剛帶領伊利成長爲亞洲第一的過程,就是對企業家價值的具體表現。

以人爲本

伊利能成爲亞洲第一,通往世界還有一個決定因素:人力資本。

其人力資本是伊利所有員工的“數量和質量”,最重要的是企業核心管理層及業務骨幹的戰略規劃能力、管理執行技能、產品研發能力和渠道滲透能力。

在一次赴美考察中,伊利員工趙國樑學到了“奶牛舒服了才能產好奶”。回國後,趙國樑秉着實踐出真知的態度,希望引進了一款“沙牀”,來代替稻草墊料。

這無疑是在增加生產成本,甚至不少同行看來完全是多此一舉。

但伊利同意了他的做法。爲了確定奶牛是否會感到舒適,趙國樑還決定以身試法。人那麼挑剔都舒服了,牛也如此。

而結果,出乎了同行的意料:

“每頭奶牛日產奶量從過去的20公斤提升到了30公斤,乳蛋白含量也從2.9mg/100g提升到了3.4mg/100g。”

能從每個細節創新、保證優質的基本面(奶源)和層出不窮的人才團隊,是伊利敢於放眼世界的基石。

而主導這一切的,是以潘剛爲首的管理團隊。他們從2002年開始管理公司至今,是伊利最重要的人力資本,也是打贏這場戰爭的關鍵。

伊利集團管理層所具備的知識、技能和高效,在行業內是頂尖的。正因如此,伊利得以快速成長爲世界最優秀的乳企之一。

並且,培養完人才後,留住人才、再吸引人才也是潘剛一直所做的事情,他的方法論是:凝聚人、發展人、成就人。

而伊利的管理團隊,也爲人才建立了有效、科學的股權激勵。

伊利是A股知名的白馬股,市值從最早的4.2億攀升至1784億,增長420多倍;累計現金分紅205.43億元,分紅率高達58.71%,年複合收益率高達27%。

2019年,在伊利公佈的半年業績中,以450.71億元領跑整個行業,距離“世界5強、千億營收”的目標觸手可及。

這個節骨眼上,伊利的目標又做出了變化。在潘剛的帶領下,這次他們把全新戰略目標設在了更高的:

全球乳業第一、健康食品五強。

回顧伊利集團過去的發展歷史,每一次時間節點的背後,都有着潘剛極富戰略遠見的改變及其團隊的持續升級,這是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價值,也是伊利最爲可貴的資本。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