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N種“致命”的散戶思維
@美股研究社:來源 | 金十數據 說起“散戶”,大家很容易就和“虧錢”聯繫起來。 說來也奇怪,散戶一直是市場參與者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這一羣體卻總是和“韭菜”劃等號。 據《21世紀中國股票業》的數據,美國80%以上的投資者通過投資基金進入市場,直接參與交易的散戶比例不足20%;在日本機構投資者爲76%,散戶比例爲24%。我國國內成交量近90%由散戶貢獻,機構投資者只佔了大約10%左右。 但不論哪個市場,長期來看,跑贏大盤的散戶投資者卻只有5%左右,很多市場上能夠跑贏大市的散戶所佔投資者的比例,連5%都不到。 01 神祕的“散戶” 散戶就像是金融市場一股神祕力量。 他們資金量較小,但組織龐大,無處不在,可能是我們身邊的任何一個人。 他們行蹤詭祕,卻總是在每次的市場漲跌中起着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他們的存在解釋了很多基本面所不能解釋的波動。 他們有一定的身份認同,一邊以“小散”自居,並希望以一己之力打贏主力、和其他散戶區別開來;另一邊卻在不知不覺中和其他散戶重複同一個操作,最終集體淪爲機構的對手盤。 他們經常充當“資金黑洞”,成爲機構主力的墊腳石,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今年以來美國股市詭異的走勢背後,也被認爲是散戶的“功勞”。 5月底,Robinhood,Etrade 和 Schwab等零佣金在線交易平臺的日活躍度顯示,美國散戶投資者如今的交易熱情異常高漲,2020年初的日均交易量相對近年來甚至增長了一倍以上。 巧合的是,散戶的購買行爲似乎和期間美股的反彈相吻合。 正因如此,不少分析師將散戶的買漲視爲美股反彈的主要原因。這個觀點還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美股崩盤之際,抄底的散戶規模是十分龐大的。 02 散戶的四個“死穴”,你中了哪條? 逢低買入的散戶這次抄對底了嗎?這個問題可能只能交由時間告訴我們答案了。但是根據歷史經驗,進場容易,出場難。很多散戶都不能在泡沫破裂/下一次暴跌前提前離場,一不小心,分分鐘成爲“踩踏事故”的受害者。 這只是其中一種“死法”,某論壇上有人整理了散戶的5種死法: ①追漲停,衝高回落,買入就虧。②亂抄底,麻木抄底,繼續下跌。③賣就漲,前腳賣出,後腳拉昇。④買就跌,麻木追高,跌了止損。⑤沒時間,上班玩股,無空看盤。 那麼,散戶爲什麼總是虧損呢? 紫風鈴在她的日記中提到,散戶有以下四種問題。 一、以爲交易是很簡單的 這一點適用於大多數新手。很多人總以爲做操盤手很酷,看着很多個顯示器,動動鍵盤,動動鼠標,就可以操作上百萬千萬的資金,每月百萬收入。 此外,很多媒體報道一直給我們帶來這樣的感覺,某某某做期貨幾萬賺上億,某人一年翻一萬倍。這種東西基本上每天都有,但是他們從不會告訴我們這裏的風險有多大,曾經爆倉了多少次。也沒人會給你做一次統計,他們這麼長的交易時間,平均收益率是多少? 風險和收益始終是成正比的,能翻這麼多倍,其風險就肯定很大。不管翻多少倍,只要一次爆倉就什麼都沒了。 正因交易門檻低,不少人剛剛入門的時候過於自信,也低估了市場。 二、暴富心理 大多數散戶進入交易世界單純是爲了賺錢,尤其是賺快錢。這也就能理解爲什麼散戶總是偏愛做短線,因爲資金進出時間短,可以很直觀地看到自己的盈利和虧損情況。 例如,對於一隻股票,散戶總是拿得不長久。 根據美國DALBAR機構對於美國基金投資者的定量分析,美國人持有股票或者債券基金的平均長度是三年。也就是說,對於大部分人來講,每三年他們就會把自己手中的基金賣出再去買一個新的基金。在這種操作頻率下的回報可想而知。 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這個問題不只是針對新手,很多做了很多年還沒盈利的老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種問題。 很多新手在學習交易的時候,都肯定會知道交易的紀律性是非常重要,知道交易成功的心理要素之一就是執行力,只要持續執行一套系統就能盈利。 這裏先不討論他們執行的系統是否有效的問題,他們總是在虧損多次後,覺得系統不行,因此不斷地換系統,而不是想去吃透一個系統。 我們都知道一個成熟的交易者是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統,但是構建一個交易系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若是沒有一定的經驗和資金的話,真的很難構建出一個自己的交易系統,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散戶就開始隨意交易,按照自己的心情愛好來做。 四、情緒化交易 關於這一點,伍市民給出了很形象的心理活動描述。 選股時——(心理活動:這次一定要選一個好股把上次虧的賺回來) 買入後——(心理活動:交易完成了,就等數錢了) 持有中——(心理活動:啊,怎麼沒按我想象中運行啊) 持有中——(心理活動:哎呀,又跌了,是不是該止損了,套死了怎麼辦) 賣出止損——(心理活動:運氣真差,止損吧,下次把這次虧的賺回來再不碰股票了) 賣出後——(心理活動:吐血,剛賣就大漲,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再次買入——(心理活動:這次一定妥妥的,鈔票馬上就賺回來了) 從買入到持有,再到沽出,再到重新買入,每一步都是受情緒支配,由此陷入一個無限循環。 諾貝爾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深入剖析了情緒化交易,歸根到底其實圍繞以下五點: ①錨定效應 從我們買入資產的那刻起,這買入價就扎入了我們心中。我們會不由地用它來判斷現有價格的高低。 比如我們曾經在15元的時候買入一支股票,後來一路狂跌到9元,我們仍然不想賣出。就是因爲我們是15元買入的,我們毫無理由地認爲這隻股票應該要漲到15元以上。 死抱着當時錨定的價格,而不是理性地分析目前股價的高低,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在股市崩盤的時候不斷抄底,結果仍被套牢的原因。 ②選擇性記憶 成功的投資經歷我們總是記得很牢,但是對於虧損的經驗,卻選擇忘記,或者找到各種“理由”來解釋當時失敗的原因,比如“市場整體性下跌”“二八分化”“財報地雷”等。 實際上,沒有覆盤出方法論的成功,往往暗含着更大的風險。因爲這會導致我們在下次投資的時候,盲目地樂觀,認爲這次自己也能成功。結果很可能一腳踏空,再也無法翻身。 ③心理賬戶 投資者往往會對於買入一隻股票很快就盈利10%以上的情況有非常清晰的記憶。而出現虧損後,往往會認爲虧的是“上一次的利潤” 。 潛意識裏,我們並沒有把“利潤”當成我們自己的“本金”,而是把它看成了下次“試錯”的籌碼。因此在熊市中,投資者往往會在不斷的“試錯”中消耗掉了自己在牛市當中的積累甚至損失本金。 ④賭徒謬論 扔一個硬幣前10次都是正面,第11次是正面的概率有多少?相信沒多少人能說出是50%。 同理,當一隻股票如果連跌3天,很多人就忍不住抄底,而不是考慮更可能意味着出現大崩盤。 ⑤損失厭惡 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丟失100元錢的悲痛心情,要靠獲得250元才能平復。比起收益,人們對損失更加敏感,更加不願意發生虧損。 上述三個問題可能是散戶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主要原因。 當然,並不是所有散戶都是虧損的,只是,要成爲那跑贏大市、穩定盈利的5%就比較難了——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問題是什麼,在其他散戶一擁而上之時做到“衆人皆醉我獨醒”,甚至有時需要逆大勢而爲。 本文來源:金十數據,已獲取授權轉載 *美股研究社,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N種“致命”的散戶思維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