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放開,本該、現在還可以做更好……
@景辰财经:老讀者都知道,我是極力支持放開的。 放開,不是選做題,是必答題。答題人有權力選擇做題的順序,但是無法繞開,我甚至覺得,現在放開,時間都有點晚了。 不過,從放開到現在,有一小撮人,努力地從各種刁鑽角度尋找蛛絲馬跡,就是妄圖證明放開是錯的,必須得是前期那種嚴防死守,也好。 我沒有辦法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他們的動機。我最多隻能猜測一下他們的職業,有可能是社區管事兒的?小區門口看門兒的?臨時收編做核酸的?本是無業突然應詔白袍加身的?亦或是央企國企旱澇保收的?爲了流量吸引眼球的? 總之,大概率不會是靠憑本事流汗吃飯的。 從最簡單邏輯說,要是還不放開,就這大冷的三九天,動不動讓你每天排隊做核酸,一排一個點,受得了嗎?就算新冠弄不死,流感和感冒能繞得了嗎? 放開,你說基礎病;孰不知,冷,比新冠厲害多了! 清華最近老發訃告,往年也差不多,只是沒有新冠大家沒在意,對於老年人來說,有兩大難熬:一是摔,二是冷。 摔好理解,上了80歲的老年人,只要不摔,一般都能健健康康的,只要一摔,你看吧,用不了幾年,可能就看不到了,我爺爺和我外公,都是這種情況;另一個就是冷,老人有熬冬的說法,冬天難熬啊,要是天天做核酸,老年人的基礎病更難弄! 放開和封控,孰優孰劣,自不必說,西北那棟樓的火還沒滅多久呢,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走要走大陸,不能走回頭路,更不能走錯誤的老路! 也就是社會主義小康和諧社會了,這要是在古代,都不用到秦朝,就明朝就行,夏季旱災、冬季寒潮、糧食減產甚至絕收、連續三年瘟疫,北部遊牧民族受不了寒冷就要南下了,中原地區怎麼着也該羣雄逐鹿了吧? 挺好了,是時代發展給了咱們抵禦自然災害的技術和時間。 我也明白爲啥這一小撮人在蹦躂,拋開其中一部分因爲職業和目的之流的不說,還有一部分,我是理解的。 就是覺得放開得太突然。感覺像是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叛逆青年,天天看着漫威宇宙,幻想成爲超越漫威的超級英雄,但是內心有點自卑還有點敏感,當家里人都勸他少玩會遊戲,把心思轉移到學習上吧的時候,他一聲不吭起身,把電視機砸了、把手機摔了、把所有課外書甚至是教輔資料一本本撕碎,灑滿房間,還要跳着高跺上幾腳,完事滿腦門暴着青筋朝家裏人嘶吼:這回你們滿意了嗎?滿意了嗎! 各位家長只能無奈地回到自己房間,輕聲關上房門,輕嘆一口氣:哎…… 之前香港、新加坡、美國陸續放開,已經把各種社會問題和可能性都給咱們預演一遍了,尤其是香港,放開後醫療資源擠兌,重症保障不善,導致第一波高峯來臨時候手忙腳亂。 考慮到咱們的實際情況,千人均病牀數和籤認均重症病房數都低於香港,我們又有足夠的時間去審視香港等地區的教訓,本應該做得更好,有更多、更全面的預案,但好像啥也沒準備,突然就通知了。 等民衆們紛紛感染後,是,重症率和死亡率是低了,但是小概率事件在大樣本下的表現還是很恐怖的,當民衆的症狀突顯出來:小刀拉嗓子、水泥封鼻子、無麻醉開顱、電鑽眼珠子、鍘刀玩腰子、擴張器通皮燕子…… 大家本能的就慌嘛,慌就得做點啥嘛,其他的也沒啥能做的,那隻能是搶藥囤積藥品嘛,管他有用沒用,先囤上再說…… 在這種囤積的傳統文化影響下,藥品就短缺了唄。 其實,藥品是足夠的,只是被很多人無效囤積了,你拉開你家藥品抽屜,你總能找到一盒布洛芬,可能是你一年前發燒吃的,也可能是你兩年前發燒吃的,但是可能只是吃了2顆或者3顆,就沒再吃過了。 普通人發燒6粒頂天了,別說一盒了,甚至都吃不完一板就結束了。 但是,囤積這事,不是不可預見,也不是不可控制,之前買藥彈窗早就有方案了嘛,實在不行,能不能組織原來那幫社區搞各家測核酸的人給各家分發下藥品和抗原?甚至是隻分發一定量的抗原,誰有症狀了,去外面,那些原來做核酸的亭子裏登記買藥? 不要和我談成本,這花不了幾個錢,比起原來動不動全民核酸的成本,這簡直就是不值一提。 就拿最急需的退燒藥布洛芬來說,全國可以生產的藥企有500家,要是開足馬力全力以赴保供,並且由政府管控,避免渠道囤積,完全可以滿足全國人民的短期集中用藥需求,哪裏會出現買不到藥的現象? 完全是民衆自發的情緒引發的藥品短缺。 當然,說是自發也不太準確。 網絡一些極端的感染病例小視頻也是造成搶藥囤藥的直接推動力,什麼高燒40度臉部全是汗還冒煙啦,吞嚥水像是吞刀片啦,甚至是手鐲變黑色啦等等極小概率事件被無限放大,這無形中增加了人們的恐懼感,沒陽的沒體驗過滋味,生怕像小視頻的情景落在自己身上。 但事實上,重症或極端病例的比例還是極少數,多數人的感覺沒有這麼恐怖。媒體輿論不正面引導,一出現視頻就給熱搜頭條,這能不引發恐慌嗎? 雖然現在說這些感覺有點晚,但我看張文宏說這波過去還得3個月左右,那現在開始也屬於亡羊補牢呀。 現在還是疫情爆發的初期階段,剛一週多時間,看各地達到高峯的時間一些南方地區要到1月中旬纔到感染的高峯!目前看疫情並不太可怕,只要有對症藥物幾天的事,都能扛過去。 剛纔說的社區組織發退燒藥並不是不可行,看各地了,現階段可採用特需藥品集中管控,各地統一採購,組織社區給需要居民發放的緊急措施,可消除恐慌情緒,熬過高峯期,基本也就平穩了。 目前主要矛盾還是居民買不到藥,醫院又不提倡非重症去醫院,避免醫療機構出現醫療擠兌,所以馬上組織醫藥公司集中採購,按各地情況集中採購按需分配,讓家家戶戶,尤其偏遠農村等地最少都有一點藥物,也就扛過去了! 我看新聞說,蘇州已經開始着手把核酸採樣亭改造爲發熱診療站了,手動點贊,爲什麼江浙地區經濟好啊,地方上爲老百姓實打實考慮問題啊! 只要地方上把急需藥物管控起來,本着集中採購按需分配的原則,讓醫藥公司24小時擴大產量,藥生產出來先不零售和批發,直接分配給各地,然後按需發放給居民,我知道肯定有掛羊頭賣狗肉沒病也要領幾盒的人存在,但是這些臨時措施一出,從根本上能夠解決現實問題。 咱們不是沒這個能力,比如青島,千萬級的特大城市,4小時就能做完全員核酸檢測,我就不信幾小時不能把藥發到居民手中!而且什麼布洛芬,感冒藥的成本極低,遠比一次全員核酸的成本低,這個賬不會不會算吧? 說到藥,還要提醒一句,我看到一些微信羣裏有人討論,發燒之後把緩釋膠囊掰開了吃,能加速藥物釋放,千萬別這麼幹! 他們搞這層澱粉衣,就是爲了控制緩釋,讓它到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去釋放,你把緩釋膠囊掰開了吃,不僅不能提前發揮作用,反而會引起胃粘膜損傷,嚴重的還會導致消化性潰瘍、出血和穿孔,你就記住咯,藥那麼設計,有它的道理,你一個吃藥的,就別操心造藥的心了,別天天瞎捉摸,沒得用。 我看到陳薇院士在醫院會議上的講話不錯,總結了一下,供大家參考: 1.儘量低密度低載量感染,減輕症狀。 2.越晚感染症狀越輕,第一個月重症多。 3.陽了以後多喝水,多補充營養,少吃連花清瘟 ,因爲高熱的時候肝最脆弱,容易引起肝腎問題 ,泰諾和克感敏纔是對的用藥,其他不用。 4.重症的判斷是血氧儀低於85,馬上要就醫。 5.如果心肺衰重症,用三天的小計量靜脈給藥激素可以回來。大劑量容易引發骨壞死。 6.少去醫院,因爲醫院病毒載量太高,感染症狀容易重。 ……………………………… 繼續說說昨天的2023年經濟投資研判 昨天爲了文章過審刪去了很多東西,今天在這再小聲說兩句。 我的總體判斷是“經濟建設”已經超越了“戰勝疫情”,重新回到了最重要的地位上,而搞經濟的領域裏,對於民營企業只是畫了一道槓: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基礎支撐領域民企不需占主導地位。換個思路講,就是計劃經濟51%+市場經濟49%,這樣不準確,但是好理解。其他的只要合法合規,鼓勵民企放手去幹,我看有個新聞提到明年增速有可能提到8%,這隻靠央企和國企指定是完不成的,那隻能充分地發動民企,你們趕緊擼起袖子加油幹就完! 反正明年大家的日子一定會比今年好過很多。 重點說下房地產,鼓勵房地產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但是依然重提“房住不炒”,到底是啥意思,房地產領域將走向何方? 我提一杯。 結合咱們剛說的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基礎支撐領域民企別瞎摻和,那在房地產領域,保障房、剛需房等基礎支撐類的民企就輕易別伸手了,可以多看看豪宅別墅、高端改善型住房、商業地產、工業地產、旅遊地產等領域,你們不是有錢嘛,可勁兒造,只要別再把手往中低層老百姓手裏伸就行。 就和生病了刮痧一樣,你房企錢包沒錢了,允許你拿着銀行卡刮兩下,但是不能刮中低層老百姓,你只能刮有錢人,畢竟刮地皮這個經濟支柱還得延續,你房企刮太狠,刮出流動性,給中層刮移民了咋整? 總結來看,房地產的拐點已經出現,“剩者爲王”的戲碼將再次重演,當年喊出“活下去”口號的萬科現在已經肉眼可見的活過來了,其他撐過來的房企也會陸續煥發出勃勃生機。 趕緊轉換思維,別再糾結是否封控還是放開了,甚至也別糾結陽沒陽、有沒有症狀、幾天退燒了,未來已來,趕緊把工作重心轉換到搞經濟上來了!
關於放開,本該、現在還可以做更好……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