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光伏上漲背後的最強邏輯,竟然是它!

@妙投新经济
出品|妙投 頭圖|視覺中國 3月6日,在硅料、電池片、組件等產品價格均走低的背景下,硅片價格卻逆勢上漲。3月3日晚間,隆基綠能公示硅片最新價格,單晶硅片P型M10報價6.5元/片,較此前上漲4%;P型M6 硅片報價5.61元/片,上漲3.89%。 對於硅片價格上漲,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石英坩堝的緊缺影響了硅片生產。”受該消息提振,石英坩堝概念股歐晶科技出現大漲。 早在2023年2月9日,妙投就已經在「關鍵問答」中指出,光伏石英坩堝緊缺或將帶來投資機會。 那麼石英坩堝短缺、漲價是哪些因素導致的?石英坩堝的短缺、漲價現象會維持多久?石英坩堝是否會限制2023年光伏產業的發展?石英坩堝產業鏈中,哪個環節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針對上述問題,當時妙投邀請到光伏行業的專家,爲投資者進行了答疑解惑,相信會對大家有幫助。 目前,妙投的【關鍵回答】板塊,已經整理100+關於熱門話題的專家問答,現在私信我,回覆消息“0307”,即可解鎖全部內容! Q: 石英坩堝短缺、漲價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A:商品短缺漲價基本都是供需失衡導致,漲價是市場對供應短缺的反映。 石英坩堝是光伏硅片環節拉晶的容器,用於承載硅料和拉晶,拉出的硅棒經過切削就變成了硅片,拉晶對坩堝會造成不可逆的損耗。 若是不及時替換,則會對拉晶造成負面影響,最終影響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所以石英坩堝是一種具備耗材屬性的設備,只要光伏硅片生產不停止,硅片環節對石英坩堝的需求就會一直存在。 一般來說,一個拉晶爐每月都需要2個坩堝。 在需求端,光伏近幾年持續擴產,對坩堝的需求持續上漲,特別是在近期上游硅料降價後硅片的產量出現明顯提升,需求整體呈現出一個穩定增長然後陡增的趨勢。 另一方面,N型硅片的產量不斷提高,N型硅片對於石英砂的純度要求更高,而且石英坩堝的消耗速度更快,N型趨勢導致光伏產業對坩堝的需求也出現了增長。 最後大尺寸硅片逐漸成爲硅片主流趨勢,166以下硅片產能逐漸出清,而大尺寸硅片需要更大尺寸的石英坩堝,只有大尺寸坩堝才能使用單晶直拉技術增效,大尺寸坩堝的石英砂消耗量更高,進一步提高了對石英坩堝原材料石英砂的需求。 在供給端,情況要複雜很多,坩堝分爲內外兩層,內層直接與硅棒和熔融硅接觸,所以對純度的要求極高,而外層不直接接觸硅材料,對純度的要求相對較低。目前,內層石英砂依賴進口,外層石英砂已經實現了國產替代。 內層高純度石英砂的重大供應商尤尼明基本放棄擴產,導致內層石英砂供給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外層石英砂的供應能滿足石英坩堝的需求,內層高純度石英砂的供應不足是供給端出現問題的核心。 需求增加、供應不變導致石英坩堝出現了短缺漲價的情況。 Q:爲何石英坩堝價格漲幅會低於石英砂價格漲幅? A:石英砂鍋的這個成本構成分爲三塊,分別是石英砂成本、加工成本、人工成本。從這幾年的趨勢看,人工成本是一直緩慢上升的,這個情況在各個製造業內應該都比較常見,不過上漲得也不是很多。 首先加工成本,隨着大尺寸化和N型電池片的推進,對硅片的純度要求越來越高,相應的硅片對坩堝等設備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加工難度和成本也水漲船高。 其次石英砂成本,這幾年石英砂價格上漲,其實說的是海外進口的高純度內層石英砂上漲,外層石英砂應該國產替代初步實現,成本降低了很多。 原本整個石英坩堝都是採用海外進口的高純度石英砂,石英坩堝的早期成本就被定在一個非常高的起點,隨着這些年國產石英砂的性質已經能滿足坩堝外層用砂的需求,石英坩堝中國產砂的比例逐年提高。 所以最終就導致雖然海外進口砂的價格一直在漲,但是石英坩堝的石英砂成本反而一直在下降,石英坩堝加工環節通過外層砂的國產替代將進口上漲的成本壓力內部吸收了。 Q:從進口石英砂到石英坩堝,再到硅片的價格傳導情況如何? A:目前,石英坩堝環節消化成本上漲的能力基本達到極限了,石英砂繼續上漲的話,價格大概率會沿着產業鏈向下傳導。原因其實還是內層砂和外層砂的區別,在目前國產石英砂性能前提下,坩堝環節的降本能力已經接近極限了。 其實就是坩堝環節國產砂的使用率已經接近極限了,能用國產砂的基本都用了國產砂,若是國產砂的性能沒有較大提升,國產砂使用率後續基本就是穩定了,這就是坩堝環節降本的極限。 通過國產材料替代昂貴的進口材料的這條路走到了極限,其他降本路徑目前還不清晰,再疊加目前坩堝偏緊缺的市場現狀,坩堝環節大概率會將價格傳導至下游。其實這也就是爲什麼近期看到了坩堝價格開始出現上漲。 至於坩堝環節到硅片環節,坩堝成本在硅片的生產成本中佔比不到3%,硅片環節對坩堝漲價的感知不明顯。而且坩堝的質量事關硅片質量,這是硅片企業的根本,硅片企業在坩堝質量的要求是要高於對價格的要求的,所以坩堝到硅片的價格傳導應該也會很順暢。 曾經坩堝環節獨自消化了進口砂上漲的壓力,現在這種情況下無法繼續消化,而坩堝又偏緊缺,坩堝環節漲價的動力和能力都已經具備,後續大概率會迎來一個量價齊增的週期。一般大型的硅片企業都會深度綁定坩堝企業,具體能漲價多少還要看雙方的博弈,市場化的坩堝企業漲價是可以肯定的。 Q:石英坩堝的短缺、漲價現象會維持多久? A:供應方面,海外最重要供應商尤尼明基本放棄擴產,因爲石英是伴生礦,擴產就要全部擴產,應該是經濟賬划不來導致尤尼明放棄擴產,TQC和尤尼明共用一個礦,即便TQC單方面擴產,產量和投產時間都不會樂觀。 尤尼明是否擴產其實是和他自身利益掛鉤的,尤尼明的利益和同行TQC是高度類似的,尤其是在雙方共同開採的Spruce Pine 石英礦的利益也是高度一致的,TQC和尤尼明在是否擴產這個問題上應該是步調一致的。這就導致海外進口的高純度內層砂的供應會在至少一年內基本保持穩定,暫時不會出現新的增量。 需求的情況其實前面也說過,需求的高增的,這就導致大概率在2023年一整年的時間裏內層石英砂的都會處於緊供應的狀態,甚至會持續2-3年,相應的石英坩堝也會因爲原材料不足而短缺漲價。 Q:石英坩堝是否會限制2023年光伏產業的發展? A:限制肯定是客觀存在,但是影響幅度會偏小。 因爲坩堝漲價不像硅料漲價,坩堝在硅片成本中佔比較小,坩堝漲價對最終的光伏組件成本更低,而且目前是緊供應狀態,並不是嚴重短缺,硅片環節還有坩堝用,只不過價格要比之前高一些。 如果進口砂供應真的出現嚴重不足的時候,硅片和坩堝環節都會限制大尺寸坩堝的使用,一方面小尺寸坩堝的投入產出比更高,另一方面小尺寸坩堝可以用更多的國產砂,對進口砂的依賴度會降低。 無論是坩堝也好還是石英砂也好,都不可能無限漲價,上漲週期可能要維持2-3年,坩堝漲價純粹是石英砂推動的,石英砂的價格上限應該在30萬元左右,30萬這個點是合成石英砂的價格。 雖然合成石英砂製備的B類石英坩堝在性能、價格、壽命上不如天然砂好,至少他是一個潛在的替代品,無非是多承擔一些成本,多換幾個坩堝而已,硅片環節至少還有的用,停產的可能性在隆基中環這種龍頭身上可能性很低。 對短缺更敏感的其實是京運通和雙良這些沒有穩定供應商的硅片企業,他們以後可能要長期使用B類坩堝,硅片良率不行成本會承壓。像雙良他是長期自己做坩堝,他的石英砂供應一直就不穩定,製作出來的坩堝的質量也不穩定,這種問題在現在其實會被放大。 Q:石英坩堝產業鏈哪個環節更值得關注? A:2023年光伏下游的需求是確定的,經過2022年近乎一整年的高價硅料壓制,2023年的裝機的景氣度非常樂觀,這就給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帶來旺盛的需求,前面也提到了坩堝環節具備漲價的機會和能力,而硅片環節也能接受漲價,所以首先值得關注的就是坩堝加工企業。 2023年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量價齊增的高景氣週期。硅片企業中確定性最強的就是隆基和中環這兩家龍頭,相應地和他們深度綁定的坩堝企業的確定性也最有保證,龍頭坩堝企業的國產砂使用率更高,成本更低,產銷更穩定,在量價齊增的週期中受益最爲明顯。 其次應該關注國產石英砂替代的情況,國產砂首屈一指的就是石英股份,若是進口砂的價格能上漲到30萬元,那他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但是目前他的市場份額上漲陷入了一個困境,外層砂已經基本替代完成,內層砂的替代需要更長的時間。 進口砂持續漲價會促進石英砂的國產替代,但這是一個偏長期的事情。 目前,妙投出品的【關鍵回答】板塊,已經整理100+關於熱門話題的專家問答, 例如: 1、數字中國規劃發佈,有哪些較爲確定的投資機會? 2、半導體硅片價格迎三年來首降,影響如何? 3、鋰電跌跌不休,相關產業鏈投資價值有何變化? ......
光伏上漲背後的最強邏輯,竟然是它!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