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衝擊全屋智能第一股,歐瑞博2023年能成嗎?

@洞见新研社
作者 | 辰紋 來源 | 洞見新研社 鬧鈴響起,窗簾緩緩拉開,無論冬夏,空調溫度也自動調到24度,此時屋內的傳感器會根據你的位置信息,將出風口避開正對你的位置; 進入客廳,用語音喚醒電視,燈光的亮度在任何時候都是最合適的;出門上班時,家裏的掃地機器人開始工作,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通過手機實時監控…… 原本在科幻電影中才出現的場面,如今正隨着全屋智能的普及逐漸走近我們的生活。 IDC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在2021年以11.7%的速度增長,達到8.96億臺,更關鍵的是,未來5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將以21.4%的複合增長率持續增長,到2025年時,市場出貨量會接近5.4億臺,市場規模突破8000億元。 藍海賽道,自然百舸爭流,各方勢力打的不可開交。 值得注意的一件事,由草根創業者王雄輝於2011年創建的歐瑞博在去年10月份曝出與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開始了第二次衝擊IPO的歷程,有了前次失敗的經驗,歐瑞博在2023年能成爲“全屋智能第一股”嗎? 01.爲什麼是歐瑞博? 衆所周知,全屋智能市場派系林立。 有攜核心產品入局的家電企業,也有擁有用戶流量的電商平臺;有充當聯結終端的手機廠商,也有超強技術生態能力的互聯網巨頭;有由安防業務拓展而來的安防企業,也有專業的技術流物聯網企業;有資源型的房地產商,也有隻專注全屋智能的創業公司…… 全屋智能玩家分類。 製圖:洞見新研社 值得注意的是,玩家們各有所長,不同類別玩家技術路線不同,模式打法也不相同,但除了全屋智能專業品牌之外,全屋智能業務對於大多數玩家而言並不是全部,這也意味着以“全屋智能”的標籤衝擊IPO只能是專業玩家,而歐瑞博正好是其中的代表。 事實上,螢石去年12月28日上市敲鐘,做出了很好的示範。 螢石雖然被稱爲“科創板智能家居第一股”,更多是其安防業務向全屋智能方向延伸的結果。 螢石被行業所認知,大多源於其與海康威視的綁定,其技術長項在視頻攝像,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螢石2021年智能家居攝像機出貨量達到1800萬臺,全球份額接近18%。 在智能家居攝像機之外,智能鎖、貓眼、門鈴是螢石的第二支柱產品,這些產品的主打賣點依然是視頻功能。螢石的智能門鎖在2021年的天貓618購物節中,銷量達到電子門鎖類的前三,智能門鈴和貓眼在雙11、618等購物節的天貓平臺門鏡/貓眼類目品牌位列第一。 以視頻產品爲基礎,螢石又拓展了智能開關、交互屏幕、全屋網絡甚至智能兒童陪護機器人等產品,然後配合着螢石物聯雲平臺,構建出螢石在全屋智能領域的全貌佈局。 很明顯,螢石的長板很長,在視頻類產品中的競爭優勢非常明顯,但若以爆款單品的成功都被定義成“智能家居第一股”,似乎又少了些說服力,更重要的是,螢石還有相當一部分安防業務作爲支撐。 相比之下,歐瑞博顯得更“純粹”一些,所有的產品佈局都只圍繞“全屋智能”一項業務。由於其他類別的玩家或已有上市主體,或主業不在全屋智能,而專業玩家中,體量和技術能力能與歐瑞博一拼的友商實在不多。 因而當一個公司發展了十多年,一直處於第一梯隊,正好又遇到了行業風口,爲了更進一步發展,衝擊IPO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02.歐瑞博很強,但也有短板 歐瑞博之所以能夠快速跑出,B端銷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迄今爲止,歐瑞博一共經歷了6輪融資,王雄輝在選擇投資人時,非常注重產業資源,已知的股東名單包括騰訊、美的置業、紅星美凱龍、聯想之星、索菲亞、託邦股份、富美森家居等,我們可以發現歐瑞博有相當數量的地產和家居背景的股東,這些股東爲歐瑞博帶來了大量的地產資源。 比如,2015年參與投資的虎童基金帶來了花樣年的地產資源,次年,花樣年與歐瑞博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智慧社區。 再比如,後續引入的美的置業、恆大集團、紅星美凱龍等戰略投資方,歐瑞博也得以進入這些投資人的地產項目中,藉助紅星美凱龍的線下渠道,開設智能生活體驗館等。 歐瑞博的官網顯示,目前已服務全球超350萬家庭,在全國範圍內批量交付了超500個全屋智能精裝地產項目,合作客戶包括萬科、華潤置地、旭輝、建發、遠洋地產、融創、保利等22家前50強地產商。 根據奧維雲網2021年的數據,歐瑞博在精裝智能家居系統市場的份額位列行業第一,達到14.1%。同時,根據中國電信2021年數據顯示,歐瑞博佔據2021年中國電信智能家居類設備——智能門鎖和智能插座品類榜單雙第一,併成爲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智慧家庭平臺的重要合作伙伴。 B端市場是歐瑞博快速起量形成規模的基礎,然而過於依賴B端市場也並非是件好事。主要因爲地產項目的回款週期長,特別在行業下行週期中,還要擔心壞賬的風險,對現金流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歐瑞博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CEO王雄輝曾提出過“後地產階段”的觀點,地產主導階段關係優先、銷售優先,而後地產階段行業將更尊重產品創新,產品體驗直接影響用戶決策。 去年王雄輝接受騰訊產業互聯網採訪時甚至表示,“智能家居的終局價值和商業本質一定是To C,過分依賴於B端將死路一條”。 基於此,歐瑞博推出“繁星計劃”,宣佈用2億元重注渠道,提出“三年萬店”的宏偉目標,爭取讓城市用戶能在10公里範圍內體驗到全屋智能。 C端市場的好處是,能帶來更高的溢價與更好的現金流,可是直面消費者,競爭的核心將回歸到產品的原點。 目前,歐瑞博在調光照明、傳感器、門鎖、窗簾控制等場景均有產品佈局,但其真正走量的產品是成本低、技術含量也不高的智能開關,換句話來理解就是,歐瑞博的護城河不深,利潤率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爲此,歐瑞博的策略是將智能開關進行持續迭代,從單一控制走向場景控制,推出帶屏智能語音開關MixPad系列,並希望以MixPad爲入口來爭奪全屋智能場景的控制權。 另一方面,推出原生智能物聯網操作系統HomeAI OS,目前該系統已經迭代至4.0版本,歐瑞博CEO王雄輝稱,HomeAI OS對安卓系統內核層、服務層以及應用架構做了全面優化和升級,重寫了500萬行代碼,是繼鴻蒙之後,第二個脫離安卓生態的國產物聯網操作系統。 很顯然,歐瑞博的野心很大,不光要做單品場景,還要做生態整合。 在自身能力沒有得到大幅提升之前,這兩條路都不好走。 在單品場景方面,Aqara綠米在最有力的競爭者,品牌旗下開發了30+品類與900+SKU,與歐瑞博的打法不同,Aqara綠米是主動融入到巨頭的生態體系中。 不光在小米生態鏈中充當主力,兼容國內個大主流安卓平臺,還打通了蘋果 HomeKit、Google Assistant、Amazon Alexa、LG ThinQ、三星SmartThings等國際化主流智能家居平臺。同時,Aqara綠米還是第一批加入Matter協議的全屋智能品牌之一,是三星的首選Matter合作伙伴。 生態整合方面,強如華爲,投入了巨量資源的鴻蒙生態,如今成長的速度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更何況還有小米這座大山在前等待翻越。 歐瑞博選擇與華爲、小米這樣體量的平臺型玩家正面硬鋼,很難判斷這樣的路線是否正確,只能說在衆多選項中選了一個最難的。 03.決勝點還是落在體驗與服務 對於未來的決勝點,歐瑞博自身也有着比較清晰的認識,王雄輝在去年“中國建博會(廣州)的智能家居主題論壇”上演講時就提到: 全屋智能的產品力不是說一個個產品的單獨PK,不是看誰SKU更多,更不是看誰的單品更便宜,看的是通過產品體系構建起最佳全屋智能體驗的能力:SKU要足夠全,每個單品的功能和顏值都要能打,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解決方案去串聯起海量設備形成“一個產品”一起讓用戶的家智能化,共同服務於用戶的居住體驗提升。 《中國全屋智能行業研究白皮書》也指出,全屋智能經過近10年的發展,經歷了聚焦於單品的智能化功能和簡單連接,通過終端控制+語音控制+手動控制實現單品之間的聯動的1.0階段,以及可以實現不同場景內多終端互聯的2.0階段,現正向倡導“無命令式主動服務”的3.0階段發展。 發出一套操作系統,技術能力就一定強,以結果論來說,還需要觀察操作系統的可用性與穩定性等多方面的因素。 舉個例子,曾有媒體報道,歐瑞博的明星產品MixPad存在藍牙信號弱、螺絲設計不合理、漏電等問題;2020年11月,歐瑞博還因“網絡系統存在可利用的高危安全漏洞”被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給予過行政處罰。 從歐瑞博的發展歷史來看,無論是基因傳承,還是產品研發,都無法與技術公司劃上等號,因而歐瑞博還需從頂層設計開始,建立一套至下而上的從技術研發到產品打造的全流程體系。 在全屋智能的C端市場普及這件事情上,有關價格規範與售後服務方面,歐瑞博還需要做出更多表率,才能爲品牌加分。 當前全屋智能整體方案的價格差異較大,便宜的只要幾萬元,貴一點的要十幾萬,再貴一些甚至有上百萬的天價,根據奧維雲網的調研報告顯示,UIOT超級智慧家平均客單價將近3萬元,歐瑞博平均客單價爲16080元。 價格上的混亂一定程度上對個人用戶形成了一道屏障,到底怎樣的價格纔是公道的,用戶心中沒有標準。 華爲去年7月份發佈全屋智能2.0時,對兩室兩廳的後裝方案給出了19999元的起售價,三室兩廳後裝方案起售價則爲39999元。 華爲此舉,並不是說要挑起行業價格戰,其更大的意義在於推導行業定價的規範,增強用戶對全屋智能的信任。 照抄華爲的作業,歐瑞博若真有長期主義,也應更多的站出來,不說將全屋智能的價格打下來,至少讓用戶看到自己在規範市場上有所行動。 最後的考驗則是售前諮詢與售後響應,當市場發展到一定規模,渠道密度增加是必然趨勢,此時市場競爭將分成兩條線,一條是技術引導的產品競爭,一條是服務引導的價值競爭。 上述的每一條線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推動,歐瑞博在實現“三年萬店”的過程中,得先掂量一下是否具備如此規模的管理能力,以及口袋中的子彈是否夠用。
衝擊全屋智能第一股,歐瑞博2023年能成嗎?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