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成績單公佈:vivo贏了,蘋果賺了;榮耀笑了,小米麻了

@de06e5
如果說2020年的疫情打亂了大家生活的常態,2021年的芯片短缺是可以預見的疫情餘震,那麼2022年全年的疫情反覆,則是很多廠商都沒有料到的。奧密克戎的入侵,讓國內一線城市驟然吹起了疫情擴散的警報鈴,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不僅對大家熟悉的數碼產業帶來了關鍵影響。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292萬臺,同比下降12.6%;2022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下降13.2%,創有史以來最大降幅。這也是10年以來,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跌破3億臺大關。 事實上,從#年輕人爲什麼不愛換手機了#話題多次上微博熱搜就能看出,過去一年的手機出貨量很有可能會創下近幾年新低。面對如此萎靡的市場,到底有多少手機廠商選擇了穩健保守的運營策略,又有哪些手機廠商選擇主動出擊,試圖在這寒冬抓到一束暖陽? 國內市場:vivo稱王,榮耀逆襲 消費需求的下滑,是今年手機市場的典型特徵。 儘管目前尚未全部出爐,但是目前全球四家主要的權威調研機構IDC、Counterpoint、CINNO Research和Canalys對中國手機市場的全年出貨量均做出了接近20%左右同比下滑的調研結論。從工信部旗下的中國信通院數據來看,這個降幅甚至還是相對樂觀的估計。 (圖源:IDC) 從結果來看,儘管降幅不低,但是vivo還是憑藉自身硬實力以18.6%成功坐上了國內市場出貨量第一的寶座。 如此優異的市場成績,除了vivo始終堅持的機海戰術(全年發佈產品超50款)以外,憑藉在X系列上的投入研究,vivo去年在高端市場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去年的X80/X90系列就有很好的線下市場表現,再加上自家的子品牌iQOO實現全年同比增長26.9%,加強線上渠道競爭力,銷量表現自然是相當不錯。 (圖源:vivo) 在2022年TOP5廠商中,只有榮耀實現了同比增長。從canalys提供的數據來看,榮耀以5220萬臺的出貨量數據成爲國內市場出貨量第2名,市場份額來到18%,增幅達到30%,手機出貨量上升了1200萬。 除了受到重組影響,往年市場份額基數相對較小導致提升空間夠大以外,榮耀今年的一系列產品佈局纔是這家“新公司”取得傲人成績的紮實基礎。去年榮耀發佈了包括榮耀70、榮耀80系列等主力走量機型在內的多款產品,價格橫跨1699元至16999元,產品佈局很好地涵蓋了低、中、高三個檔次的用戶需求,這也讓榮耀維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 (圖源:榮耀) 憑藉iPhone14系列新品的發佈,蘋果成了2022年另外一家市場份額同比增長的廠商。相較往年產品,儘管iPhone 14/iPhone 14 Plus因爲固步自封受到了一定的冷落,但是這兩款產品的出現反而讓降價後的iPhone 13成了當之無愧的爆款產品,加上配備“靈動島”設計的iPhone 14 Pro系列,幫助蘋果在市場大盤低迷的背景下,依舊獲取了市場份額正增長的表現。 (圖源:Apple) 除了上面三家廠商以外,其他廠商的表現就比較一般了。傳統巨頭OPPO去年市場份額下滑近30%,除了旗艦產品再次風評滑坡意外,線下渠道的困難、入門產品的欠缺和一加轉型的迷茫,都對OPPO的銷量表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至於小米這邊,儘管下半年多款新品評價還不錯,但是難以掩蓋上半年的趨勢,不過整體降幅在國內主要安卓手機廠商中反而算是比較低的。 全球市場:集體暴跌,無一倖免 表現不甚樂觀的,並不止國內手機市場。根據IDC最新報告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8.3%至 3.003 億部。而從年度數據來看,2022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全年大幅下滑11.3%至12.1億部,這是自2013年以來的最低年度出貨量。 具體到廠商方面,從2022年年間數據來看,蘋果、三星、小米、OPPO、vivo前五大廠商集體出現暴跌,無一倖免。其中,傳統國際巨頭三星、蘋果分別下滑4.1%、4%,市場份額依然位列前兩位,國產廠商小米、OPPO、vivo則分別下滑19.8%、22.7%、22.8%。 從結果來看,儘管三星、蘋果兩家廠商都出現了罕見的下滑,但是因爲市場大盤下滑達11.3%的緣故,兩者都算是跑贏了大盤,份額反而實現了增長。至於小米這邊,雖然份額下跌了1.3%,但是依然能夠緊隨蘋果之後,牢牢佔據全球市場第三名的位置。 有趣的是,國內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vivo,在全球市場上的總出貨量僅爲9900萬臺,落後於小米的1.53億臺跟OPPO的1.03億臺。儘管頻頻利用歐冠、世界盃等賽事進行宣傳,但是因爲渠道合作不夠、本土認知不足等緣故,vivo在歐洲不敵和運營商深度合作的小米、在東南亞也很難和早有佈局的OPPO競爭,可謂是國內“扛旗”,海外“拉垮”。 (vivo在歐洲甚至難以進入前五位,圖源:Counterpoint) 破局關鍵不明,前景難言樂觀 要談及出貨量爲何陷入“冰點”,個人認爲首先還是要歸咎於疫情。奧密克戎變種的入侵,讓維持了三年的防控形勢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嚴重影響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內主要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居民長期居家隔離的情況下,各家廠商的線下渠道自然成了虛設。 此外,在上海、深圳等地的周邊區域,還有不少手機行業的主要供應商。受此影響,不少手機廠商的零部件供應、產品生產均受到了影響,OPPO Find X5 Pro 天璣版更是出現了反覆延期發售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也給各家廠商最終的出貨量表現帶來了負面影響。 (圖源:微博@OPPO) 其次,近年來智能手機的綜合體驗提升似乎來到了瓶頸期,而疫情確實起到一個雪上加霜的作用。 如今,只要不是入門級的處理器,都基本可以流暢運行目前的熱門手遊;再高清的手機影像模組,到了用戶的手上大部分時候還是用來掃碼的;5G推動作用低於預期,市面上缺乏新的殺手級應用。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更換手機所帶來的實際體驗提升越來越少,驅動換機的動力也越來越少。 最後,疫情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也讓不少消費者更加傾向於保守消費。以往“一年一換”的電子快消品,在某種程度上居然變成了生活耐用品,消費者平均換機的週期也變得越來越長。在行業的頭部廠商都沒找清楚創新方向的情況下,這樣的局面很可能會延續下去。 爲了完成“破局”,國內廠商也在絞盡腦汁,而“衝擊高端市場”就是他們得出來的第一種共識。既然產品銷量上不去,那就從單品價格入手,以此保證自己的總盈利。遺憾的是,直到今天,蘋果依然穩定地佔據着國產高端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國產高端旗艦整體的市場表現似乎並不太盡如人意。 (圖源:IDC) 如果高端不行,那就只能另闢蹊徑了,而摺疊屏手機自然成了廠商的發力重點。根據IDC的數據顯示,雖然今年上半年國內智能手機整體市場呈現低迷狀態,但摺疊屏細分領域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上半年國內摺疊屏產品出貨量超過110萬部,同比增幅約70%。 在逆風市場環境中,摺疊屏產品依然能夠逆勢而上,這體現出了摺疊屏產品的巨大市場空間。不過,目前市面上的摺疊屏產品或多或少都有短板,低刷新率、耗電較快、軟件無法適配等問題依然存在。如何繼續提升產品體驗,打造出擁有高可用性的摺疊屏產品,將成爲國產廠商重點關注的方向。 (圖源:小米) 除了摺疊屏,2022年的手機市場還有一個關鍵詞——自研芯片。去年主流國產手機廠商在自研芯片方面的努力同樣成效顯著,在快充自研芯片澎湃P1之後,小米又來了自研影像芯片澎湃C1;OPPO自研NPU芯片——馬里亞納 MariSilicon X開始下放;至於vivo,在V1+芯片之後又將新的V2自研芯片帶到X90系列上。 不可否認,自研芯片的大規模應用是各家廠商在研發、創新能力層面落地的體現,也是不錯的“宣傳戲碼”。問題在於,自研芯片只是提升用戶體驗中的一環,如何配合自研芯片,打造專屬的軟硬件體系,構建差異化的用戶體驗纔是“能否重新激活消費慾望”的關鍵所在。 無論如何,2023年的手機市場將遠比2022年更加激烈。不斷降低的需求、增大的庫存壓力的、多變的市場環境......這些問題無時無刻不在考驗着整個行業的能力和毅力。在三年疫情過去後,一度陷入停滯的線下市場會悄然復甦,新技術的革命勢必將會給移動設備行業帶來新機會、新風口,但這意味着智能手機行業能夠迎來真正的“黎明”嗎?我們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
年度成績單公佈:vivo贏了,蘋果賺了;榮耀笑了,小米麻了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