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換道領跑:未來產業下的科技新“國潮”

@25b20217
核心: 從產品自信到技術自信,在新一波技術浪潮中,中國科技公司掀起了新一波自主創新潮流。從新基建、數字化再到新能源,中國企業不再是配角、跟隨者,而是有望成爲時代的主角,龐大的市場需求也有望孕育出新的偉大。 背景: 國潮,這似乎屬於消費品世界裏的一個熱詞,大多時候指的其實是“國貨潮”。從美妝護膚到服裝鞋帽,從家用家電到手機數碼,與科技創新似乎沒什麼關係。 但在今天,國內企業在科技和未來產業發展層面的成績,中國科技能力的崛起,似乎又掀起了一種新的流行,另一種新的科技“國潮”。 從國貨潮流到國產科技潮流。以新基建、數字經濟、新能源爲代表的未來產業快速發展,國內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而這也是接下來中國科技水平在國際競爭彎道超車的底氣所在。 回眸與展望:深耕技術的厚積薄發 不久前,我們送別了2022年,也送別了嚴防死守疫情的三年。 2023年,也許沒有很多人期盼得那般美好,但它預示着新的開始以及新的希望。而在未來產業發展層面,我們似乎也有理由去相信去期盼那份屬於未來的美好。 過去,中國科技公司發展似乎總是離不開美國的“影子”。當你只是跟隨者、模仿者,而非顛覆者、創新者時,那麼又憑什麼同領先者競爭呢?可如今,國內科技水平崛起則證明我們其實不是簡單的跟隨者,而是堅持走本土化創新道路。 從近兩年的國貨產品的潮流到現在技術領域自主創新的新國潮,中國企業不再是配角、跟隨者,而是有望成爲時代的主角。 曾任百度集團總裁兼COO的陸奇博士說過:技術驅動社會經濟發展,它的結構是能源和信息的組合,它是核心生產力。任何一個經濟時代最關鍵的是核心生產力。 而能源和信息對應今天我們的科技創新領域,指的應該就是新基建、數字化以及新能源。 一是新基建、 作爲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毫無疑問是未來社會的標配,也是數字經濟和信息經濟時代的產業配套。 在剛剛舉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1月新聞發佈會上透露了接下來新基建發展的三大趨勢:一是信息基礎網絡加速完善。二是融合基礎設施加速升級。三是創新基礎設施前瞻佈局。 未來,“新基建”將催生大量的新業態,其“網絡效應”會帶來指數型的增長,作爲發展“催化劑”正在逐漸顯露頭角,並將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望成爲支撐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這也爲各類新興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和新基建一起在過去三年的疫情防控期間起到了巨大作用,特殊時期爲社會各行業正常運轉提供瞭解決方案,也展示出了其作爲新興技術的魅力所在。 譬如電子簽名,憑藉零接觸、零跑腿、安全性高等優勢,電子簽名爲千行百業的復工復產提供了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企業順利解決了合同簽署難題,成爲數字戰“疫”的一支硬核力量,成爲一種另類的抗疫“口罩”。而疫情不再嚴防死守之後,降本增效的電子簽名依舊被企業所青睞,尤其是業務量多經營流程複雜的大企業,依然享受到數字工具所帶來的效率紅利。 而數字產業由於各自場景要求技術要求不同,發展速度也是參差不齊,比如電子簽名滲透率不斷提高,場景也不斷增加,但也有發展慢的領域。 但是技術終究是向前發展。之所以會有快有慢,那是因爲數字工具與場景融合其實是一個不斷進步磨合的過程,真正好的數字工具正在與更多場景創造更多共識,這也是技術生存和發展的價值所在。 最後是新能源產業。隨着“雙碳”戰略的深入推進,光伏、氫能、風能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已然成爲新的焦點。尤其是氫能產業,似乎已經成爲許多中西部城市彎道超車的機會。 從政策規劃層面,國家頂層設計已經正式出臺,《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將氫能正式納入國家能源戰略體系,明確了氫能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地方政策不斷強化,氫能省級規劃發佈過半數,並被廣泛列入各省碳達峯碳中和方案、十四五規劃和能源專項發展規劃,均引導和鼓勵加快推動氫能的開發利用。 而在中西部城市方面,各地也圍繞氫能產業展開佈局。以中部城市新鄉爲例,依託河南省打造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羣和鄭汴洛濮氫走廊的契機,依託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基礎,以新鄉重點企業高效研發平臺爲創新載體,以裝備製造爲重要支撐,以可再生氫供應鏈建設和場景示範爲主要抓手,打造氫燃料電池專用車生產基地。 當然了,技術發展的同時還是要注意發展過程中需要平衡的東西。 譬如在新技術發展過程中,我們還要把技術發展和網絡安全平衡好,平衡好技術創新與場景適配,平衡好新能源推廣與舊能源替代的速度。 技術創新成績顯著但依舊處於一個方興未艾的階段,但這些好的信號會給我們一種期盼,用來應對繽紛複雜的外在環境,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此外,新興產業不只是中國在國際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是許多中西部城市崛起的機會,它也將有助於打破地域鴻溝,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由短線利益到長線思維:耐得住性子才能守得住繁華 在新科技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推動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中國產業未來的分工會越來越細,而創新着的中國企業未來發展也將無遠弗屆。 然而,一切都看起來欣欣向榮,但一切似乎也都纔剛剛開始。 是的,在創新賽道上我們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此同時還是要看到差距。 以氫能產業發展爲例,國外方面,目前國外氫能發展穩步推進,先發國家率先步入戰略實施期。截至2022年6月底,全球範圍內已有超過30個國家公佈了氫能發展戰略。隨着德國《氫能行動計劃》、美國《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等具體行動計劃和實施措施的出臺,標誌着以歐美日爲主的發達國家氫能已進入戰略實施階段。 而國內氫能產業發展方面,氫能正式納入我國能源體系,氫能產業逐漸步入發展快車道。國家頂層設計正式出臺,《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將氫能正式納入國家能源戰略體系,但在發展階段來說似乎是稍遜於發達國家。 當然了,起步晚,但我們發展速度並不慢,而且目前看來國內企業發展也有自己的優勢。如今,我們已經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領先的國家之一,特別是海量的用戶羣體爲數字技術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提供了強烈的市場需求刺激,這也促使中國數字經濟總量在2020年數字經濟總規模穩居全球第二,增速居全球第一。 而在老章看來,這一數據進步其實說明了三點。第一,我們國內環境其實是鼓勵創新有利於創新的;第二,國內科研水平、人才儲備並不弱,這也是技術進步的必需品;第三,中國企業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是美國同類型科技公司所沒有的。 尤其是第三項,這也是中國企業區別於國外企業的稀缺性競爭優勢。 比如SaaS服務,去年,Salesforce也因爲“水土不服”退場。宣佈“解散”中國區直銷部門,涉及內地和香港業務。主要原因其實就是因爲中美市場存在着很大的需求差異。但在另一邊,隨着國家對自主可控、數據安全的愈發重視,以及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國內saas企業正在快速崛起。 還比如電子簽名,DocuSign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37萬家大型企業客戶和突破1億的用戶。但在中國市場,我們聽到更多的其實是類似“中國的DocuSign”這樣的稱號。因爲面對中國的風土人情、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個性化需求,DocuSign其實是無法很好滿足的,在本地化需求層面,中國的電子簽名企業會更瞭解中國企業的所想所需,在產品設計上也會更接地氣。 事實也的確如此,國內企業服務市場的本地化需求、個性化需求和碎片化需求明顯,這些需求並不容易通過全球統一化的產品設計來充分滿足。中國這波數字化浪潮,玩家必須具備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的能力,同時要對多個領域有足夠的認知,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在老章看來,需求的具體內容決定了供給的具體形式。C端的商品消費也好,B端的技術購買消費也罷,皆是如此。 就像恩格斯說的那樣:“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而大衆對我國科技起飛的需求感已經爆棚,龐大的市場需求未來也會支撐相關的企業服務公司成就新的偉大。
換道領跑:未來產業下的科技新“國潮”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