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弱反目標抵達,有色崛起!
@许亚鑫:
上週,幾件重要的基本面事件有:事件一,8日拜登單方面宣佈勝選;事件二,9日輝瑞宣佈新冠疫苗新進展;事件三,10日《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事件四,12,13日信用債市場出現突然閃崩。 事件一,建國還未棄子認輸,我也在直播課程上給大家詳細講解了,爲什麼麥康奈爾會在當下繼續力挺建國。 客觀上來說,正是因爲老鷹國內目前黨爭不斷,談了八年戀愛長跑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才能夠在昨天順利落地,有關於這方面的詳細解讀,許導會在今天晚上的視頻直播課上重點講解。 事件二,中美之間關於“解藥”的賽跑愈發激烈,在當下這個特殊的時期,疫苗研發無疑是一場沒有硝煙的“軍備競賽”。通常來說,一款疫苗的從研發到面世的時間大概是“8年左右”。原因並不是科研不給力,而是疫苗的面世必須要經過嚴格的順序: 體外試驗(in-vitro) -> 動物試驗 -> 臨牀一期(10-20人,驗證安全性)-> 臨牀二期 (30-100人,驗證有效性)-> 臨牀三期(200-500人,大規模、安慰劑對照組、雙盲)。 輝瑞的消息之所以引起金融市場這麼大的波動,簡單來說便是,誰率先掌握了“解藥”,誰也就掌握了未來的主動權。 實際上新冠疫苗研發的三種技術路線在中國都在進行中,而本月底有望揭盲的第三期疫苗數據主要走的就是滅活疫苗這條技術路線,而大家熟知的陳薇院士的疫苗開發團隊走的則是第二條技術路線,即腺病毒載體疫苗。輝瑞疫苗重大進展走的則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技術路線。 儘管不同的技術路線各有優缺,但是有一個無法迴避的客觀事實是,輝瑞的技術路線只能保存在零下70度,哪怕真正大規模量產,未來能否安全運送到需要人的手裏,是需要打一個非常大的問號。假如這條技術路線的“解藥”只是服務於資本,而不是真正的老百姓,那麼全球經濟復甦的最終希望,重擔仍然還是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