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BOSS直聘,究竟值不值148億美元?
@互联网怪盗团:終於,Boss直聘上市了。對於這個APP,大部分人最深刻的印象恐怕都是:“找工作,我要跟老闆談!”圍繞它的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在招股時,資本市場就在討論:80億美元究竟值不值?沒有想到,在上市第一天,股價就飆升了96%;於是現在的問題變成了:148億美元究竟值不值? 早在2018年,我就認真研究過中國的在線招聘行業——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獵聘,這些公司的財務數據對我而言都不陌生。在看到BOSS直聘的招股書之後,有三件事情最吸引我的注意力: 最近一個季度,BOSS直聘的平均MAU爲2490萬,2021年3月更是躍升至3060萬,在國內招聘平臺當中遙遙領先; 過去一年,BOSS直聘的付費企業用戶高達289萬家,同樣遠遠高於任何競爭對手的水平; BOSS直聘基於“直聊”的匹配模式,鼓勵求職者和用人單位直接接觸,從而大大提升了招聘的效率和效果。 換句話說,與傳統招聘平臺相比,BOSS直聘的覆蓋面更大,不但服務了更多求職者,也服務了更多的用人單位,特別是前輩們無法覆蓋到的中小微企業。它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效率——能夠大幅提升招聘活動的時效性和精確性,解決上一代招聘平臺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目前才走了一小半,未來是值得期待的。 在理論上,中國的招聘市場應該非常龐大。粗略測算一下就知道:中國的非農業就業人口約爲5.8億,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萬元,而用人單位往往樂意支付求職者年薪的15-25%爲招聘服務付費——由此可以得出2.5萬億以上的龐大市場規模。即便這個數字過於樂觀了,打一個對摺,也仍然足以支撐1萬億以上的市場。 現實卻是:根據CIC(灼識諮詢)估算,2020年中國線上招聘市場的規模僅爲551億元。即便我們假設線下招聘的規模比線上還大幾倍,整個招聘市場可能也只有兩三千億的規模,遠遠達不到哪怕是最保守的天花板。 從資本市場角度看,日本最大的在線招聘平臺Recruit的市值爲9.6萬億日元,約合885億美元,比中國所有與招聘有關的上市公司之和還要高2-3倍。而日本僅有7500萬適齡勞動人口,中國則有9億;日本的企業總數也遠遠比不上中國。那麼問題來了:過去多年,爲什麼中國的在線招聘行業一直長不大呢?這個理論上限很高的行業,爲什麼不能像電商、本地生活服務一樣,產生許多重量級的平臺呢? 在我看來,答案分爲兩方面,既有產品的原因,也有市場導向的原因: 在產品端,過去二十年國內在線招聘平臺的進步非常小,可以說一直就停留在2000年代——以簡歷爲中心,以搜索爲主要匹配模式,以HR(人力資源部門)爲唯一服務對象。招聘平臺的本質就是個簡歷庫,求職者不斷地投遞簡歷,HR不斷地尋找和下載簡歷,而雙方的接洽主要是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等站外方式進行的。 在市場端,國內的3000多萬中小企業、7000多萬個體工商戶幾乎沒有被招聘平臺覆蓋,而它們吸納了中國80%的勞動力就業。你能想象一家小工廠或小餐館跑到傳統招聘網站去招人嗎?就算它們樂意,也很難得到滿意的服務,因爲它們急需的藍領求職者根本不會去這些網站投簡歷。 如果你理解了上述兩點,就能理解BOSS直聘的意義所在,以及它爲何能迅速趕超歷史悠久的競爭對手了。因爲它在產品端和市場端都做出了根本性的改變。 BOSS直聘的產品模式很簡單:“移動 + 智能匹配 + 直聊”: 完全基於移動端設計產品,更符合移動時代的用戶習慣,避免了傳統招聘平臺從PC端繼承下來的歷史包袱。 基於大數據和AI技術,提供職位和候選人的精確匹配,以信息流(Feed)推薦模式爲核心,而不是傳統的搜索模式。打個比方:傳統招聘網站就像新聞門戶,而BOSS直聘更像今日頭條和QQ看點。 鼓勵求職者與老闆(招聘決策者)直接聊天,提高前期溝通效率,加快整個招聘流程。與傳統招聘網站相比,這就像是從“電子郵件時代”進化到了“微信時代”。 在絕大多數企業裏,招聘決策最終是由業務負責人作出的,他們就是BOSS直聘所稱的“老闆”。BOSS直聘的產品模式的核心,就是讓求職者儘快找到合適的“老闆”,然後儘快展開實質性的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平臺功能的設計當然是很重要的,技術也同樣重要——要讓求職者“跟老闆談”,首先要讓求職者和職位之間實現精確的匹配。2020年,BOSS直聘的研發投入爲5.2億元,佔當年營業收入的26.4%,高於互聯網行業的平均水平;截止當年年底,研發人員佔據員工總數的26.6%。對底層技術能力的持續建設,是整個模式得以跑通的基礎。 所以,你會發現:BOSS直聘在2019年的銷售及市場費用佔營業收入的91.8%,而2020年這個比例已經下降到69.3%。在2019年,它的每一元廣告支出會帶來1.85元收入,而2020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2.39元。換句話說,BOSS直聘不是依賴無節制的“燒錢”實現發展,它的規模效應是上升的,用戶黏性也是上升的。這是因爲越來越多的用戶發現,它確實能夠比較高效地解決求職問題。 在市場端,BOSS直聘可以說是圍繞着中小企業建立起來的:截止2020年底,它爲630萬家企業客戶提供服務,其中520萬家是中小企業;而它最大的競爭對手只有36萬家企業客戶!顯然,對於數量龐大、品牌薄弱、招聘預算較低的中小企業而言,BOSS直聘的直聊模式不僅是最高效的選擇,甚至可能是線上招聘的唯一選擇。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諮詢過一位資深的製造業HR朋友,他的回答是:“如果你像我一樣,每年要爲幾十個車間崗位招聘幾百個候選人,那你也只有跟我一樣天天使用BOSS直聘了。” 當然,中小企業的預算較低,付費能力也較低——但還是可以付費的。過去十二個月,在BOSS直聘的630萬家用戶中,有289萬家付過費,平均客單價約800元。如果你服務的客戶數量能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十幾倍,那麼就算ARPU比平均水平低一些,商業模式仍然是行得通的。那些見識過拼多多VS天貓/京東的投資人,應該能理解我的上述觀點。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BOSS直聘服務的客戶以中小企業爲主,但絕不是沒有大客戶:《財富》中國500強的所有公司,均是BOSS直聘的客戶;阿里、華爲、網易等大公司,有數以千億的BOSS在平臺上活動。其中的原因也不難理解:任何用人單位都同時需要“批發+零售”的招聘模式。在需要招聘大批人員尤其是基層人員時,直聊模式對大公司仍然具備相當的吸引力。就像是平時習慣了在天貓和京東買東西的城市中產階級,遇到促銷機會也不會拒絕在拼多多買東西。 在上市前夕,BOSS直聘還處於虧損狀態,但是虧損正在大幅收窄。更重要的是,它的經營現金流在2020年首次轉爲正數。對於高速擴張階段的公司,現金流遠遠比利潤更重要——早年的京東、過去幾年的拼多多就是很好的例子。BOSS直聘的獲客成本正在下降,而付費企業客戶在快速增長,僅僅2020年就同比增長了80.1%。按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實現盈虧平衡不會是很遙遠的事情。 不過,我認爲上市後的BOSS直聘不會急於謀求盈利。中小企業是企業服務領域的“下沉市場”,做“下沉市場”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急於盈利。太早地提升ARPU值,會導致企業客戶數量下降,並且最終影響到C端用戶的忠誠度,從而陷入惡性循環。正確的做法是在控制獲客成本的同時加強技術投入,實現可持續的增長,當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達到臨界點之後,盈利就會自然而然地降臨。服務於C端下沉市場的拼多多、快手都是這樣做的,服務於B端下沉市場的BOSS直聘也應該這樣做。 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高翔也認爲,BOSS直聘前期的探索,開拓了傳統線上招聘服務未曾覆蓋的增量市場。目前,BOSS直聘已經證明了其產品模式的普適性,從互聯網行業逐漸滲透至全行業,並驗證了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因此在2020年實現了收入的翻倍增長。更重要的是,BOSS直聘還改變了以往市場對企業服務(To B)天花板較低的認知,打開了大家對企業服務的想象力。 回到標題裏的那個問題:BOSS直聘在上市第一天即獲得了148億美元的市值,說明資本市場目前的情緒很樂觀。我們無法判斷這個估值在短期或中期是否合理,因爲各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但是我們可以判斷,BOSS直聘的產品模式和商業模式是有價值的,它對中國招聘行業進行改造的方向是正確的;進一步的說,它目前的估值體現了對中小企業服務的一種打開方式。如果它能將這種改造進行到底,那麼它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BOSS直聘,究竟值不值148億美元?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