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believe that Rocket Lab has lots of exponential growth ahead and in the future can be a serious competitor to Space X.
Space Exploration is a huge business as Mankind seeks to explore new frontier in space.
Satellites are also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communications worldwide.
Rocket Lab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to explore the huge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in this area. I am excited at the possibilities of Rocket Lab in playing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I believe Rocket Lab's share price will continue its upward momentum.
【🎁美財報季暴漲靚股】Rocket Lab Q3業績超預期並獲得800萬美元合同!太空競賽中嘅又一顆明珠?
@財報話你知:小虎們大家好呀!當地時間11月19日,Space X進行了“星艦”重型運載火箭的第六次試飛,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和Space X CEO馬斯克也在現場觀看。上個月,星艦在得克薩斯州第五次試飛,發射塔的機械臂成功收回並夾住了返回地面的超級重型火箭“Super Heavy”。[Cool] 除了Space X外,太空競賽領域還有多家初創公司也在躍躍欲試,今天的美財報季暴漲靚股,財報虎將給大家介紹Rocket Lab,我們看看這家公司能否成為太空競賽中的一個明星呢?[Lovely] Rocket Lab Q3業績超預期! 今年以來,Rocket Lab的股價大漲290%,本月至今股價已經漲超90%,主要得益於出色的Q3財報數據,在上週財報公佈的當天交易中,Rocket Lab的股價一度飆升超50%,隨後收漲28.44%,達到每股18.83美元,盤中一度創下歷史新高的22.55美元,這也是公司自從2021年9月完成SPAC合併後的收盤新高。[Miser] 根據公司公佈的財報數據,Rocket Lab在Q3實現營收1.05億美元,同比增長55%,遠超華爾街分析師預期,雖然淨虧損從原本的4060萬美元增長至5190萬美元,每股虧損10美分,但這兩項都超出市場預期。 2024財年前三財季,公司累計營收3.04億美元,去年同期累計收入為1.85億美元,同比增長64.6%。前三財季累計淨虧損同比擴大4.36%至1.3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淨虧損1.32億美元。[Smile] 由於在航天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Rocket Lab預計Q4營收將在1.25億至1.35億美元區間範圍內,中間值預計全年收入約為4.3億美元,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1.22億美元。[Smart] 圖源:Rocket Lab Q3財報 強勁的業績得益於Rocket Lab獲得的多份合作,當地時間10月7日,該公司宣佈獲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授予的研究合同,用於探索一種成本效益更高的火星樣本返回(Mars Sample Return,MSR)任務替代方案。[Cool] 根據合同內容,Rocket Lab將研究一種“A simplified, end-to-end mission concept”(簡化的端到端任務概念),目標是降低毅力號火星車(Perseverance)收集火星樣本返回地球的成本,並縮短其任務執行時間,這項研究將利用於公司正在研發的中子號火箭(Neutron),同時結合其他航天器項目來實現這一目標。[Onlooker] 值得一提的是,Rocket Lab在上週宣佈與一家未披露的“商業衛星星座運營商”簽署了一份合同,進行兩次中子發射,一次在2026年中期,另一次在2027年。同時,該公司也從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獲得一份價值800萬美元的合同,以推進其阿基米德火箭發動機的數字工程流程。據悉,阿基米德是該公司的一種為中子提供動力的火箭發動機,中子是一種新的可重複使用的中型運載火箭,預計將於2025年發射。[Love you] Rocket Lab CEO Peter Beck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這些協議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機會,標誌着一場卓有成效的合作即將開始,雖然尚未飛行,但目前市場需求逐漸成熟,公司將中子發射價格定位5000萬至5500萬美元。該公司CFO Adam Spice也強調不會因為中子啱啱開始運行,就以大幅折扣的方式發射。[Evil] 圖源:Rocket Lab官網 會成為Space X的攔路虎嗎? Rocket Lab是一家美國私營航空航天製造商和小型衛星發射服務提供商,是由新西蘭工程師Peter Beck在2006年創立,主要提供發射服務、航天器組件、衛星以及其他航天器和在軌管理解決方案,主要的產品是小型火箭,用戶包括NASA、AFRL、USAF等。[Eye] 2021年,公司通過與“Vector acquisition Corp”合併,通過SPAC方式登入美股市場,當時獲得了近8億美元的資金,估值為48億美元,截至現在,公司的總市值已經超過100億美元。 股價大漲讓公司創始人Peter Beck持有的10.5%股份價值超過10億美元,也讓他成為新西蘭最新的10億級別的富翁,也被稱為“新西蘭的馬斯克”!同時,該公司也吸引了近兩萬名新西蘭人購買Rocket Lab股票。[DOGE] Rocket Lab的CEO Peter Beck Rocket Lab目前擁有超過10億美元,並有超過7億美元的航天器正在生產和開發計劃當中。而該公司最強的兩個殺手鐗,則是小型火箭Electron和最新的火箭Neutron。[YoYo] 根據Rocket Lab的介紹,Electron火箭是第一個商業開發的達到50次成功發射的火箭,甚至超過了Space X的Falcon 9。每次任務售價約為850萬美元,已經成為僅次於Space X和中國排名全球第三的最頻繁發射的軌道火箭。今年以來,公司已經超預期完成了12次任務,並在未來積壓了價值千萬美元的新發射合同。[Chuckle] 在美國市場,Electron火箭佔美國所有非SpaceX軌道發射的64%。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發射率提高了100%。 Electron火箭排名全球前三 Neutron中子火箭是Rocket Lab新推出的中型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該火箭能夠承載將近13000公斤的物體到近地軌道,主要作用是一次性將衛星羣送入太空、執行重要的國家安全任務以及人類對地球軌道以外地區的探索。公司預計該火箭將於2025年中首次發射,目前仍在設計和生產階段。[666] Rocket Lab希望通過Neutron火箭來打破中型發射的壟斷,並指出到2030年,需要運輸的衛星的發射次數將達到一萬次以上,預計可達到100億美元。 Rocket Lab在搶佔市場份額的同時,還獲得了美國政府及相關機構的資金支持,其中包括拜登政府芯片法案資助的2390萬美元和新墨西哥州的2550萬美元,用於擴展其衛星太陽能面板的生產。還獲得了美國太空香港部門的超過2400萬美元等資金,主要用於支持Neutron的開發和製造設施。[Blush] Neutron火箭及其驅動的阿基米德(Archimedes)發動機的開發依舊是市場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因為這勢必會影響到Space X等巨頭在太空領域的競爭,大量的研發支出也是Rocket Lab連續虧損的主要原因。但不可忽略的是,Rocket Lab的發展和市場影響力,已經足以讓Space X提高警惕。[Warning] Neutron中子火箭 圖源:公司官網 小虎們,你們瞭解這家太空新星Rocket Lab嗎?你們認為他能成為Space X的頭號競爭對手嗎?[Salute] 🎁評論即可得獎品如下噢~ 🐯對以下帖子的所有有效評論都將收到5個老虎硬幣。 🐯前10名和後10名有合格評論的小虎將獲得另一個10個老虎硬幣。 🐯前5名最受歡迎和高質量的評論將獲得另一個15虎硬幣。
【🎁美財報季暴漲靚股】Rocket Lab Q3業績超預期並獲得800萬美元合同!太空競賽中嘅又一顆明珠?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