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億美金,安宏資本拿下今年最大一筆募資

5月24日,上海。全球規模最大且歷史悠久的私募股權機構之一安宏資本(Advent International)今天宣佈,旗艦基金安宏十號全球私募股權基金/Advent International GPE X(下稱:十號基金)已完成募集。

募資金額令人咋舌安宏十號基金在短短6個月內,就達到了250億美元的募資上限。至此,安宏資本總管理資產超1000億美元。

安宏資本有何來頭?對於國內VC/PE圈而言,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資料顯示,過去十年,安宏資本已在大中華區等地區投資了近100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了收購中國最大膠囊生產商廣生膠囊、出售愛夢集團於高瓴等超級Buyout(控股型收購)案例。

這一次,這家PE巨頭將繼續加大對大中華區市場的投資。可以預見,一場以大中華區爲風眼的Buyout風暴可能要來了。

今年最大美元募資:

250億美金,加大投資大中華

這是安宏資本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募資。

更多細節流出安宏資本十號基金是在其二號科技基金之後開始募集的,在2021年就已經成功籌集了40億美元。加上安宏二號科技基金,這傢俬募股權巨頭在過去一年時間中從其有限合夥人和安宏的自有資本中募集了300多億美元,刷新了美元基金的募資紀錄。

眼下,全球一級市場情緒低迷。尤其是國內美元基金,今年募資工作更是堪稱舉步維艱。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外幣基金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共20支外幣基金髮生新一輪募集,同比下降57.4%;披露募集金額約315.1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幅度達62.6%。換言之,今年一季度美元募資銳減約6成,前所未有。

在愈演愈烈的募資寒冬下,安宏資本能夠在短時間內募集如此規模,備受業內關注。安宏資本透露,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加大對大中華區市場的投資。

具體來看,安宏十號基金將聚焦在五個核心投資領域零售、消費品與休閒;醫療健康;商業和金融服務業;工業,以及科技。值得關注的是,不侷限於地域、行業、交易類型和規模,安宏資本還將靈活地部署資本,並秉承其一貫的策略,專注於歐洲和北美區域,同時加大在亞洲投資表現活躍,繼續擴大這一區域投資步伐。

現任安宏資本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主管李晰安(Andrew Li ),個人PE生涯豐富。資料顯示,李晰安擁有美國明德學院的學士學位,以及哈佛大學商學院的MBA學位,曾就職於華平投資、匯豐直投、Solera Capital和瑞士信貸銀行,擁有豐富的海內外金融及私募股權從業經驗。2012年,李晰安加入安宏資本。

李晰安表示,“我們在亞洲地區投資已有28年之久,投資了近59億美元來幫助本土公司增長和轉型。依靠我們強大的本土運營合夥人和行業顧問網絡,安宏將繼續挖掘新的投資機會和管理被投企業,持續分享我們的行業專長和最佳資源,並支持他們在亞洲的增長戰略。”

“我們致力於不斷髮展大中華區市場。”李晰安表示。在過去10年中,安宏資本在大中華區等市場投資了近100億元人民幣,重點關注零售和消費品、醫療健康以及商業服務行業,“過去三年,我們在該市場的投資速度加快,超過了此前七年的總投資額。”

與此同時,安宏資本的大中華本地團隊規模在過去十年翻了一番多。李晰安直言,中國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期待繼續踐行這一長期承諾,並計劃在未來幾年裏,加大對大中華區市場的投資,擴大本地團隊規模。

創立38年,執掌1000億美金

在中國操刀多起Buyout

安宏資本是誰?

資料顯示,安宏資本成立於1984年,是全球規模最大且最富經驗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之一。自成立以來,安宏資本在41個國家完成了超390項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在全球四大洲12個國家設立了15個辦公室, 並擁有一隻超過265名私募股權投資專業人士的全球團隊,遍佈北美、歐洲、拉丁美洲和亞洲。

你可能不知道,這家PE巨頭已經在中國市場留下了許多足跡。早在2012年9月,安宏資本就在上海設立了辦公室,繼而在2016年9月在中國香港成立了辦公室,多年來在國內打造了數家成功企業,包括愛夢集團、保諾-桑迪亞和廣生集團等。

愛夢集團是安宏資本在中國的典型投資案例之一。時間回到2012年,安宏資本看中了中高端牀墊市場,以30億美元的價格成爲了美國舒達席夢思集團的大股東。4年後,安宏資本以1.87億美元的交易價格向中信資本收購了後者所持有的高端牀墊品牌金可兒(King Koil)的控股權,並在2018年促成了金可兒和舒達兩家業務的合併。

至此,愛夢集團隨之誕生,成爲中國最大的高端牀墊提供商之一,提供包括牀墊、牀架和定製臥室解決方案在內的各種差異化睡眠產品,安宏資本則成爲舒達和金可兒在中國的統一平臺掌控者。

繼安宏資本接手後,愛夢集團發展十分兇猛。資料顯示,在安宏資本的全球資源加持和深度賦能下,愛夢集團從單一品牌擴展成爲一個提供睡眠解決方案的品牌矩陣,門店數量從最初的300家增至2300餘家,遍佈大陸及香港600多個城市,員工數從400人增長至2000人。短短5年內,愛夢集團的收入規模也擴大了近10倍,銷售額近30億元,在市場上名列前茅。

2021年8月25日,安宏資本將愛夢集團的控股權出售給高瓴,實現退出,具體交易財務條款並未披露,不過當時有報道稱該交易總金額達到25億美元。

此外,安宏資本還於2021年8月收購了國內最大的膠囊製造商之一廣生膠囊的多數股權。成立於1983年,廣生膠囊總部位於中國山西,爲國內外製藥和保健品行業的600多家客戶提供多元化的產品組合,包括明膠膠囊、腸溶膠囊、纖維素膠囊和普魯蘭多糖膠囊等,其年總產量達400億粒。還有收購藥物發現、開發和商業服務公司“保諾-桑迪亞”,公司在中國和美國均設有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

梳理這些典型案例,外界可以一窺這家PE巨頭做Buyout(控股型收購)核心思路在行業領頭羊已有的堅實基礎上添磚加瓦,加速它們的成長。

正如李晰安曾總結:“根據企業在不同階段需要的不同資源來進行量體裁衣式的支持,通過我們的資源和網絡幫助企業可持續發展。我們的目標是像建築師一樣,不斷在既有的基礎上搭建更優秀、更能基業長青的企業。”

PE大掃貨,Buyout時代來了

此時募集250億美元,安宏資本即將開始全球掃貨Buyout大時代,要來了。

在此之前,安宏資本最爲轟動的案例是參與對資生堂的收購。2021年12月,安宏資本與資生堂集團旗下美國子公司簽訂最終協議。根據協議規定,安宏資本收購了資生堂美國的三大標誌性化妝品品牌bareMinerals、BUXOM和Laura Mercier。完成收購後,資生堂美國大約350名員工被轉移到安宏資本新成立的子公司名下。

“現在有越來越多PE開始在中國市場佈局buyout交易,不是說buyout交易的難度降低了,而是看到了巨大的資產端機會。”中金公司全球併購業務負責人陳潔最近的一次分享言猶在耳。

道理並不複雜:疫情暴發以來,各行各業都深受影響,不少企業現金流緊張,甚至估值處於歷史最低點。一是無法維持正常經營的公司不得已賣身求存,併購標的大爆發;二是估值水平降低,此時出手併購更有望收穫豐厚回報。

我們看到,全球範圍內都有PE巨頭忙碌的蹤跡。

上週,“華爾街之狼”KKR已同意以17.5億英鎊收購在倫敦上市的電力公司ContourGlobal,殺入新能源。此外,KKR牽頭財團擬以約140億美元溢價收購澳洲一私營醫療機構。

更早之前,2021年5月,基石資本宣佈將其持有的全億健康股份悉數出售,買方正是KKR,一舉締造了近年來中國連鎖藥店最大併購交易案。

回想2021年4月,KKR 宣佈完成 KKR 亞洲四期基金的募集,募資總額高達15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982億)。截至目前,這是投資於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根據披露,該基金將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資金來做併購和控股項目,早已爲了併購大爆發備好了充足彈藥。

還有黑石最新消息是,黑石集團打算與KKR聯合收購擁有146年曆史的日本工業集團巨頭東芝。

清科研究中心此前指出,相比於美國,中國本土Buyout基金數量和規模還遠遠不夠,而隨着越來越多行業升級、整合,中國本土併購基金未來尚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屬於中國的大併購時代正悄然而至。2021年初,紅杉中國併購團隊悄悄到位,接連創下多個典型併購手筆。

更標誌性的一幕是“併購女王”劉曉丹轉身成立了晨壹投資,宣佈完成旗下首支人民幣併購基金募資,規模68億。

不久前,晨壹投資在《是時候考慮併購退出了》一文中直接指出:“通過研究美國PE/VC退出從IPO主導走向併購主導的歷程,中國IPO的賺錢邏輯被打破或許並不是短期現象,而是一個拐點的來臨,是時候考慮併購退出了。”

如無意外,還有更多中國PE併購軍團正在趕來。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11

  • Top
  • Latest
  • Alicia Ling
    ·2022-06-02
    厉害
    Reply
    Report
  • AWMP
    ·2022-06-02

    K

    Reply
    Report
    Fold Replies
    • AWMP
      k
      2022-06-03
      Reply
      Report
  • Hebe n angel
    ·2022-06-02
    Reply
    Report
  • Alfano
    ·2022-06-02
    K
    Reply
    Report
  • cbl99
    ·2022-06-02
    👍
    Reply
    Report
  • 䀚鸠
    ·2022-06-22
    厉害
    Reply
    Report
  • 天一03
    ·2022-06-22
    Reply
    Report
  • 紫昭格格
    ·2022-06-22
    非常不错
    Reply
    Report
  • 雪花朵朵开
    ·2022-06-22
    [愤怒]
    Reply
    Report
  • 天一03
    ·2022-06-22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