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公司資不抵債,起亞在華生死一線?

“資不抵債”“年銷量五連跌”“在華進退兩難”……近段時間,曾經備受中國消費者追捧的韓系車起亞,在爭議中站到了“生死”的十字路口。

起因是不久前,韓國起亞公司披露了三季度財報,財報中提到,截至三季度末,其在華合資公司江蘇悅達起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悅達起亞”)的負債總額已高達2.28萬億韓元,超過了2.12萬億韓元的資產總額。按此計算,悅達起亞資產負債率超過了107%。

而資不抵債的背後,是起亞品牌在華銷量的連年下滑。自2016年站上65萬輛巔峯後,接下來的5年時間,起亞銷量一路下滑至2021年的16.34萬輛。今年前11個月,在華累計銷量還不足9萬輛,繼續下滑幾乎已成定局。

不少人擔心,悅達起亞將步北京**、廣汽菲克的後塵,被迫退市。此前北京**和廣汽菲克也是由於銷量太差,負債率分別超過了130%和110%。對比來看,悅達起亞與它們只有一線之隔。

不過,悅達起亞方面還沒有放棄,表示將堅定中國市場不動搖,並以電動化戰略佈局未來。只是從去年進行的一系列人事更迭、品牌換新、增資重組等措施的效果來看,其要想重回主流賽道,何其艱難。

1

破產邊緣?

說悅達起亞站在“生死”路口並非空穴來風,除了資不抵債之外,這幾年悅達起亞不管是銷量數據還是財務數據都非常不好看。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之前,悅達起亞還是叫“東風悅達起亞”。2002年8月18日,由東風汽車集團、江蘇悅達投資股份以及韓國起亞汽車共同成立,起亞汽車、東風汽車集團、悅達投資分別佔股50%、25%、25%。

在成立後,東風悅達起亞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得到了廣大用戶的認可和好評。2004年底,首款車“千里馬”銷量突破10萬輛。2011年,銷量逆勢增長30%至43.25萬輛,進入全國車企前9位。到了2016年,其在華銷量觸達巔峯,全年銷售量達到65萬輛。

然而,從2017年開始,東風悅達起亞就迅速進入了下滑通道,當年全年銷量驟降至35.95萬輛,同比幾近腰斬。

接下來的2018年~2021年,東風悅達起亞銷量分別爲37.0萬輛、28.98萬輛、24.93萬輛和16.34萬輛,每年都有幾萬輛的減少。

隨着銷量的下滑,東風悅達起亞也開始由盈轉虧。悅達投資財報顯示,2016年~2020年,東風悅達起亞營業收入分別爲594.61億元、299.33億元、334.19億元、232.81億元、219.4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爲14.93億元、-11.23億元、-4.92億元、-12.99億元、-47.5億元。

2021年,悅達投資未在年報中公佈東風悅達起亞的具體營收及利潤,但在今年1月29日發佈的預虧公告中曾提到,東風悅達起亞因爲缺芯產銷量下降等因素,2021年度業績繼續虧損,影響公司歸母淨利潤約-5.31億元。

不難看出,過去5年,起亞在華銷量比巔峯時期跌去了近50萬輛,5年間的虧損總額也超過80億元。

雖然去年東風悅達起亞也試圖通過一些手段來扭轉頹勢。比如說3月發佈人事任免公告稱,任命柳昌昇接替李峯擔任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一職;4月,發佈無邊框新LOGO,實現品牌換新,表示將面向年輕羣體,加速向電動化和移動出行品牌轉型。

但這些舉措的效果微乎其微,今年,起亞品牌的表現依舊沒有起色。新車交強險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起亞累計銷量78462 輛,同比下滑41.13%。另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1月,起亞銷量爲5605輛,近半年累計銷量44692輛。

如此來看,今年別說止跌,能不能破10萬輛都不好說。再加上截至三季度末負債總額超過了資產總額,悅達起亞破產之說也就有了依據。

2

動盪不安

爲什麼一個紅極一時的品牌,會在四五年間迅速跌落神壇?

從行業方面看,這幾年韓系車整體在中國市場都日漸式微,消費者置換高端豪華車時沒有韓系車的份,購買中低端車時也有了更多自主品牌可以選擇,曾經靠性價比走紅的韓系車面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從起亞品牌自身來看,其一直被消費者吐槽產品與技術更新緩慢,雖說每年都會有新車推出,但本質的技術沒有太多創新,只是在原有車型上更新些“皮毛”。

另外,在電動化浪潮席捲的今天,其發力新能源動作又較晚,競爭力大不如前。據悉,其首款專用E-GMP平臺純電動車EV6,要到明年才引入中國市場。

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性價比放到四五年前說說還可以,但現在性價比高的比比皆是,它已經沒有競爭力。就跟諾基亞一樣,巔峯過,但沒跟上時代的腳步,止步不前,被時代淘汰了。”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的原因之外,在合資公司成立後的近20年裏,東風悅達起亞還多次傳出內鬥消息。

媒體曾報道,三方合資公司內除了語言、利益等差異帶來摩擦,股比結構也帶來摩擦。商議問題時,要形成一個統一意見,往往需要很長時間。

自2017年起,東風悅達起亞頻繁更換總經理,5年時間裏更換了5任總經理,其中2019年還首次引入中國籍總經理李峯,以迎合中國市場。2021年時,李峯又被調回現代汽車集團(中國)擔任副總裁,由韓國人柳昌昇繼任。

這種頻繁的高管輪替,讓經銷商和內部員工無所適從,進一步加重了動盪和不安,也讓公司策略變得飄忽不定。

或許是看不下去東風悅達起亞的每況愈下,再加上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嵐圖”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2021年11月,東風汽車集團正式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以2.97億元掛牌轉讓其所持東風悅達起亞25%的股份。

今年1月,東風汽車集團正式退出,其股份由江蘇悅達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接手,東風悅達起亞也更名爲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

從三方持股到唱“二人轉”,起亞在華的發展之路是否就會變得簡單明瞭了?

3

再搏一把

對於當前的起亞來說,再不搏一把,就真的危險了。股東雙方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此前表示將增資9億美元,共同目標是未來10年在華產銷量超400萬輛。

具體怎麼搏?柳昌昇曾透露,一是放棄高性價比標籤,改走高端化路線,持續投入新產品、新技術,減輕經銷商庫存壓力;二是重點推進全球戰略車型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從明年開始到2027年,每年推出一款電動車,逐步構築起6款電動車的全新EV矩陣。

根據現代起亞集團的規劃,到2030年,新能源車全球銷量目標350萬輛,其中,起亞新能源產品銷售目標160萬輛,在中國市場混動與純電銷量佔比計劃達到50:50。

在年中的成都車展上,起亞正式發佈了New Kia品牌革新戰略,決心以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重新佈局中國市場,重塑起亞在中國用戶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中國是起亞最重要的市場,起亞將以過去20年在中國的事業積澱爲基礎,開啓未來20年的發展新篇章。”柳昌昇如此說道。

但是,新的質疑聲接踵而來。一是消費者對於起亞品牌根深蒂固的印象就是“性價比”,直接放棄原有標籤,改走高端,能有多少人買賬?

以起亞最新NewKia戰略下的首款產品第五代Sportage獅鉑拓界爲例。11月3日,該車正式上市,官方指導價爲17.98萬元~23.78萬元,共推出8款車型。結果市場給出的答案並不理想,11月銷量僅333輛,高端化進擊之路剛開始就遇挫。

二是電動化轉型規劃還是過於保守。按照起亞的計劃,起亞將以2023年初舉辦的EV Day品牌發佈會爲契機,正式宣告進軍中國電動車市場,並以明年在國內上市銷售全球熱銷的EV6爲開端,每年推出1-2款基於E-GMP平臺打造的純電動汽車,到2027年將中國市場上市6款EV車型。

對比來看,同樣電動化步伐落後的本田給出的規劃則是:到2027年,將在中國陸續推出10款e:N品牌車型;上汽通用計劃於2025年底前在華推出超過15款基於奧特能平臺的電動車型。

可見,起亞品牌在電氣化領域不但失去先機,連後發之勢都相對較弱。入華20年,恐怕連起亞自己都沒想到,竟走到了在中國市場需要殊死一搏的境地。

作者 | 劉媛媛

來源 | 車圈能見度(CarVisibility)

END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14

  • Top
  • La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