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匯添富、博時、國泰、長城、創金合信、大成、西部利得、鵬揚火熱解讀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3月5日,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做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充分肯定了過去一年的經濟發展,對於今年的工作,政府工作報告從擴大內需、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深化國企改革、吸引外資、防範金融風險、穩定糧食安全、推動綠色化轉型、保障民生等多個方面予以佈局。
每年兩會對當年的經濟發展重點和市場投資主線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此次政府工作報告發布之後,中國基金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來自匯添富、博時、長城、創金合信、大成、國泰、鵬揚基金、西部利得等多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員進行解讀。
不少專業人士認爲,兩會提出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既有利於提振各市場主體的信心,也體現了我們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國企改革、擴大內需、支持創新,給資本市場帶來投資機遇,相對看好數字經濟、大科技、大基建等領域。
5%左右的GDP目標符合預期
是高質量發展的合理舉措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將GDP增長目標定爲5%左右,引起廣泛關注。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5%的GDP增長目標,這一目標我認爲是符合市場預期的。”長城久恆基金經理儲雯玉表示,首先,去年在疫情影響下消費疲軟,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可以實現7%以上的增長。其次,投資增速預計呈現前低後高的增長格局,其中房地產投資預計持平,將好於去年雙位數下降的水平,製造業、固定資產和基建投資有望達到6%以上的增長水平;進出口受到海外經濟和幣值的影響有不確定性,同比預計持平或略有下降。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也表示,5%的經濟增長目標體現了政府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政府清醒認識到當前經濟依然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更加務實,明確發展是當前的第一要務,但又必須將其納入未來較長期現代化建設的統一框架和黨的二十大描述的路徑上來。過高的目標會透支未來,過低的目標影響市場信心,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較好地平衡了長期的制度建設和短期的政策操作,是將實踐作爲檢驗各項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標準的指引,是高質量發展的合理舉措。
匯添富基金相關人士也直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既有利於提振各市場主體的信心,也體現了我們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思路。當前全球經濟週期面臨下行壓力,中國製定5%的增長目標明顯高於2022年的實際經濟增速,充分體現出新一屆政府提振經濟增長的決心,有利於市場主體信心的恢復。而且5%的增長目標也較爲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表明體現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都重要,有利於引導地方政府將工作重心放在優化經濟結構和提升增長質量。
鵬揚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陳洪斌認爲,今年政府報告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這是一個比較務實且有一定增長訴求的目標,最終實現目標大概率是不低於此目標。一方面,在疫情快速闖關以及房地產政策的適時調整之後,我國經濟已經走上穩步復甦的路徑,爲實現此經濟目標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一方面,在全球經濟經濟趨於回落的大背景下,實現此目標依然是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所以此目標已經蘊含了對經濟增長的需求。最後,就是此目標很務實,綜合考慮了短期與長期、發展與風險等方面的因素,最大程度避免過渡刺激經濟,避免只顧眼前增長不顧長遠發展的風險。
“增長目標適宜,考慮到了經濟在從低位恢復的現狀,也考慮到了經濟潛在增長趨勢仍然健康。”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劉思甸表示。
大成基金表示,從增長目標看,“5%左右”的表述既肯定了經濟反彈的活力,又看到了出口等項目在今年面臨的壓力;重點工作方面,與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致,本次報告也重點提到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將擴大內需放在首位,預計今年消費將會有亮眼的表現;在政府預算方面,2023年赤字率定在3%,高於2022年的2.8%,專項債發行規模3.8萬億元,同樣高於2022年的3.65萬億元,提高預算反應出財政政策今年將更加積極,基建投資今年仍有望繼續維持兩位數增長;貨幣政策方面,報告再次提到精準有力,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預計今年結構性貨幣政策將會更多被使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將會被設計以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國泰基金更是表示 ,“5%左右”的總量增長目標,與“十四五”規劃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長期目標對應的潛在增長水平基本匹配,穩健的目標增速爲後續化解宏觀風險、推動高質量轉型預留了彈性空間。此外,赤字率仍然控制在警戒線3%以下、廣義貨幣M2仍和名義GDP增速匹配、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3.8萬億(2022年實際發行4萬多億)等目標,同樣表明了政府控制債務槓桿、政策基調偏向穩健的態度。
需要看到的另一面是,雖然春節過後經濟數據全面向好,但其中部分的增長來自於疫後回補式修復,尤其是地產前端銷售的持續性有待觀察,現階段居民信貸需求仍弱、外需出口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經濟復甦的基礎並不牢固,即便5%的目標,也需要政策面的持續性支持。從這個角度來看,宏觀政策全面轉向的概率很低。考慮到2023年複雜的海外形勢以及潛在的疫情隱患,關於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更多應該從底線思維而非預測思維去解讀。
西部利得認爲,GDP目標爲增長5%左右,較去年5.5%左右有所下調,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較去年1100萬人以上有所增加,調查失業率5.5%左右,和去年5.5%以內大致相當,CPI目標3%左右和去年一致,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和去年一致。單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相比去年的強調程度略有提升。
財政政策力度有所上升,貨幣政策基調延續。財政政策力度較去年有所提升,赤字率3%較去年提高0.2%,專項債額度3.8萬億元也較去年3.65萬億元有所上升。貨幣政策基本上延續了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但刪除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政策可能更多側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流動性總量趨於中性。
政府工作重心向更實的
擴內需、產業體系和國企改革偏移
談及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印象深刻的之處,政策的連續性、更務實成爲不少人士感受。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表示,印象深刻的一是政策的連續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和以往不同的是,在報告內容安排上有較大變化,對於過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顧着墨較多,但對今年的工作任務只是“簡述幾項重點”,給新一屆政府在具體政策實施佈局中留有更多空間。同時對各項重點任務的表述和政策基調均延續了去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及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治局會議集體學習等的表述,政策的連續性很強。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等重點均是此前的延伸和具體化。
其二印象深刻的在於對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由去年的“穩經濟、穩就業、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到2023年強調“擴大內需、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工作重心由疫情壓制環境下的穩,向更實的擴內需、產業體系和國企改革偏移。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建議的第一點就是“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去年擴大內需是在第五點,優先級大幅提升,另外從消費內容看不僅僅強調城鎮化擴大內需,對大宗消費、生活服務消費等都發力,擴內需的範圍和政策可參見《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
重點工作第二條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要資源增儲上產;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完善現代物流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支持平臺經濟發展是相關的重點。
同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將“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放在較重位置,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劉思甸認爲,從報告中可以看到政府明顯的變化,過去五年和十年政府簡政放權推動企業活力大發展,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個數十年增加兩倍,看到宏觀調控更重視減稅降費、提升經濟主體活力,不再過度依賴投資方面的調控,金融監管和體系的穩定獲得了長足進步。
此外,對今年科技創新方面,長城久恆基金經理儲雯玉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着重展示了過去5年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的豐碩成果,我們組建了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已經成爲本屆政府的核心工作目標。這是實現經濟中長期增長的關鍵動能,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所以今年從自上而下的行動來看,將會在科技創新領域有較大投入,如推動數字經濟、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建設高質量科研機構、創設支持創新的金融政策工具、加快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產業升級等。
而對於財政政策和民生消費,鵬揚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陳洪斌表示,今年政府報告將財政赤字率設定在3%,擬安排專項債額度是3.8萬億。很好地體現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財政政策要求“加力提效”。在保持必要支出強度的同時,提升財政支出對於經濟支撐的效率。
一方面,財政政策在擴大內需方面將發揮着支撐與引導的作用。擴大專項債的適用範圍以及可用作資本金的領域,將有力地支撐基建與重大項目等方面投資。而“以工代賑”以及鼓勵消費相關的財政政策將對消費復甦起到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通過完善減稅降費的精準性以及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科技創新、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的投入,提升財政支出的效率。總體來說,財政政策將保持政府投資力度不減、促進消費、提升效率,爲經濟全面復甦提供有力支持。
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預計消費側增長會成經濟增長主要動力
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不少投資人士認爲,今年消費側的增長會成爲拉動GDP增長的主要力量,也給市場帶來機遇。
匯添富基金表示,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認爲這一方面由短期的全球週期決定,海外經濟體的衰退壓力加大使得外需承壓,國內消費潛力的釋放在過去3年也受到疫情影響的制約,恢復和擴大內需消費是支持國內經濟修復的必然選擇。
另一方面,從中長期維度,在“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對中國的內需大市場進行充分挖掘,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也是釋放中長期增長潛力和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的關鍵舉措。
國泰基金表示,出口外需面臨較大壓力之際,擴內需成爲2023年經濟增長的主要抓手,而消費又是內需的重要組成,因此報告着重強調了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除了疫後消費場景恢復帶來的短期回補式修復外,就業和收入預期是決定中長期消費增長潛力的根本,由於居民和企業資產負債表修復需要時間,5%的GDP目標也對總收入增速形成約束,預計消費端將呈現持續復甦但斜率偏穩、空間有限的態勢。
結合此前的促銷費政策導向看,今年擴消費主要包括兩大方向,一是以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爲代表的大宗耐用品消費,二是以旅遊出行、餐飲娛樂等爲代表的服務性消費。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認爲,在海外經濟進入衰退週期,並且不確定加大的大背景下,內需的恢復和擴大對經濟穩定增長起決定性的作用,其中消費是重點。
消費端的發力值得關注兩點:第一、從房子到居住消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促進家庭裝修消費,增加智能家電消費,推動數字家庭發展;
第二、更好滿足中高端消費品消費需求。促進免稅業健康有序發展。促進品牌消費,增加中高端消費品國內供應,培育打造旅遊消費中心建設,這就澄清了市場部分人理解的共同富裕不能有中高端消費的錯誤認知。
我們還要意識到,擴內需不能單純依靠消費和投資相關的政策,而是需要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現代化舉措和要素市場化、體制機制改革、高水平對外開放結合起來,與共同富裕推進和長期安全保障並行不悖。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需要經濟社會各方面均衡發展作爲保障,這與以往單獨的促消費或者穩投資的政策是不一樣的。
“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長城久恆基金經理儲雯玉認爲,這體現了本屆政府在呵護民生、推動疫後經濟恢復增長上的努力和決心。消費的恢復增長是老百姓最能真切感受到的,也是拉動社會生產和投資上行的原動力,今年消費側的增長會成爲拉動GDP增長的主要力量。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劉思甸也表示,該導向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一致,消費是今年經濟改善的牛鼻子,穩定收入預期、提升消費傾向、豐富消費場景,是經濟各方面穩定和回升的重要渠道。
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
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談及市場關注的房地產,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表示,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衝動意味着當中央地產政策鬆動後,地方政府相關的政策基本上應出盡出了,對於地產政策,我們一直很樂觀,但當前地產的核心問題,除了政策,矛盾在居民的承受能力和需求。
除了加槓桿空間外,剛需主要羣體的20-34歲人羣佔比2015年前後明顯加速下降,潛在購房需求回落。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把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當做工作重點之一,地產、金融、地方債務是防風險的重點,當前地產和債券市場以及城投的潛在風險是政策關注的核心問題。《金融穩定法》已通過全國人大的第一次審議,央行將推動其出臺。
地產政策在今年政府報告中放在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一段,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防止無序擴張, 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對房地產行業發展預計將延續政策託底保項目,主體分化,優質房企融資情況改善,而財務風險較高房企逐步出清。
鵬揚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陳洪斌也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房地產的提法是“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
陳洪斌表示,總體體現出過去幾年以來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思路,即房地產平穩發展對於經濟金融穩定具有重要性與必要性。在過去一些年,房地產市場存在粗放發展、槓桿率過高、投機性過強的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並不能否定房地產市場對於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性,也不能否定房地產市場對於國民經濟的必要性。
經過幾年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控,當前房地產市場已經逐步走向健康平穩發展的道路,並且租售並舉、商業地產與保障住房並重的長效機制也逐步開始建立,2023年大概率將房地產行業逐步企穩,迴歸到平穩發展的趨勢上。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劉思甸認爲,當前立場將有利於地產需求企穩,有利於降低相關金融風險。
國企改革、擴大內需、支持創新等
成爲投資主線
每年兩會對當年的經濟發展重點和市場投資主線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此次政府工作報告發布之後,不少基金公司認爲國企改革、擴大內需、支持創新等帶來投資機遇,看好數字經濟、大科技、大基建等。
“政府工作報告中以大量篇幅強調了國企改革、擴大內需、支持創新的發展戰略,所以這幾個方面有望成爲今年的投資主線。”長城久恆基金經理儲雯玉表示,一是數字經濟,以及圍繞數字經濟的智能化、信息化、國產化改造;二是國有企業,重點在對於國企提質增效的改造,國企治理的優化、國際化的推進,共同帶動國企價值重估;三是經濟復甦,消費回暖,週期行業和中游製造業業績和訂單全面提升。行業上可關注計算機、機械、通信、電子、傳媒、化工、醫藥、建築、建材等。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則表示,今年我們提出的一主線、兩主題的投資機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得到了驗證。
一是自主可控主線,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爲政策思路,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從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完善現代物流體系”在全年重點工作中進行了明確。同時相關行業收入費用剪刀差出現,盈利情況底部改善,技術端受到ChatGPT等大模型驅動,是全年度的投資主線,包括信創、產業數字化、數據安全等軟科技以及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醫療器械、服務器等硬科技的自主可控。
另外關注疫後修復消費主題的機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消費場景修復、消費能力修復的過程中,內需相關的消費也是我們看好的投資主題。
主題之二是國企估值重塑,也是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堅持分類改革方向, 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係, 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政策端對國企改革的重視程度提高,另外,在長期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方面也需要國企力量的支持。關注基本面業績情況優秀,而估值折價的運營商、基建、煤炭、交運等國企。兩會後若有國企改革相關政策佈局,這些基本面和估值錯配的企業可能發力。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劉思甸表示,今年宏觀上的機會來自國內經濟的企穩、回升,以及中長期增長信心的恢復和強化,絕大多數資產和板塊都會受益於該宏觀主線。在結構上,無論是消費、地產的回暖,還是現代產業體系的完善、提高產業鏈韌性的努力都會帶來豐富的投資機會。
鵬揚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陳洪斌認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了“發展與安全並重”的政策主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基本延續了這一思路。一方面,今年擴大內需、提振信心是短期主要矛盾,也是當下政策核心。經濟穩增長整體會較去年更有力度,2月PMI強勁反彈,預計經濟動能將在3、4月份進一步走強,帶動順週期板塊修復。
另一方面,安全是投資者需要高度關注的長期政策目標,全面安全發展涉及多個板塊,包括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科技安全、糧食安全等等,都值得投資者關注。A股風險溢價仍處於偏高區域,目前估值處於合理偏低水平,未來仍有改善空間。
從行業來看,我們關注的方向包括疫後恢復的出行、社交、手術需求,房地產鏈恢復空間較大的板塊,週期底部、中期供需可改善的化工子行業,受益於煤炭、純鹼等資源價格下跌的中下游行業,還有短期處於困境、長期增長空間極大的科技自主可控板塊。全年來看關注數字經濟爲代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機會。
匯添富基金也表示,結合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可以關注幾條主線:一是擴大內需:報告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也將保障基本民生作爲工作重點,泛消費行業有望實現高於經濟整體的增長,重點關注消費擴大和消費升級相關的投資機會。二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報告強調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並舉,當前國際形勢下,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至關重要,圍繞製造業升級和“卡脖子”領域突破的重點行業值得關注。三是數字經濟:報告強調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結合近期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數字經濟領域有望迎來加速發展。
國泰基金認爲,產業政策方面,存在兩方面的主線機會:一者,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數字經濟是提升社會核心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圍繞數字經濟相關的信創、人工智能、通信新基建,後續從政策投資、產業帶動、社會效率提升三個方面可展望極大的市場空間,具備投資加速機會;
二者,報告着重強調了“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結合此前特色估值體系的表述,核心是要將“中國特色”和“資本市場一般規律”進行有機融合、推動國企價值重估和資產運作,由此國企改革有望成爲貫穿全年的政策主題,重點關注大科技(通信運營)和大基建(建築運營)類央國企的配置機會。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好
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