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h

這次的騰訊回購不一樣:不能盲目樂觀!

@爱上趋势股
騰訊這家公司有一個非常牛的數據,就是歷史上,幾乎每次大規模回購,股價都能在 1 個月內起穩,而後創出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騰訊的估值也創下了歷史新低: 所以,很多人狂歡:回購 + 不到 20PE 的騰訊,就是送錢!是時候滿倉抄底了! 人在盲目樂觀的時候,就容易幹出一些不理性的事情,所以我需要給大家潑盆冷水,冷靜一下。 一、先說回購 這次回購只有 7696 萬港幣,這點錢還沒有騰訊半天賺得多,所以意義大於實際。後面仍要繼續聽其言觀其行。 二、再說估值 在 8 月初,證券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不是精神鴉片那個,而是: 在稅收上游戲行業應該向傳統行業適度看齊 內容指出: 遊戲產業現在已發展壯大,政府就沒有必要再繼續給予產業扶持,相反的, 遊戲企業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在稅收上回饋社會。對此,遊戲產業應該做好心理準備。 不僅如此,近日又有媒體傳聞: 某互聯網企業向投資者透露其部分業務將不再被視爲重點軟件企業,從而不再享受 10% 的稅收優惠政策。 稅收優惠政策調整或將對所有互聯網企業產生影響。 可能大家不知道這個事情有多嚴重。 根據國內現有稅收政策,法定企業所得稅稅率爲 25%,但經認定爲高新技術的享受 15% 的優惠稅率;而被積極引導發展的互聯網企業可以享受 10% 的優惠稅率,像騰訊和阿里這樣的大公司,甚至可以做到 8% 的稅率。 比如,2020 年: 華爲利潤 646 億,納稅 1010 億; 騰訊利潤 1598 億,納稅僅 200 多億; 阿里利潤 1493 億,納稅僅 366 億。 這就是爲什麼騰訊阿里的利潤比華爲多近 1000 億,納稅卻只有華爲的 1/4 的原因之一。但現在風向變化,騰訊和阿里如果被排除在優惠稅率之外,稅率要達到 15%,甚至 20% 以上,總之苦日子要來了! 這對於互聯網企業,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從大方向來看,因爲產業轉型需要,國家重點扶持的是硬件和高端製造企業,未來針對半導體等產業的優惠稅率政策會越來越明顯,互聯網科技公司的稅收環境可能會收緊。 目前,這件事情還在撲風捉影之中,但是請大家記住,如果這件事被落實,那麼騰訊、阿里的估值將全面重塑!以前的 PE 將毫無參考價值,市場將給它們重塑估值! 明白了嗎? 三、寫在最後 毫無疑問,騰訊和阿里仍是中國最頂級的互聯網公司,也是中國最具備投資的企業。我也相信,假以時日,它們還會繼續創出歷史新高。 但是,我也不能忽視,時代正在發生着變化。 所以,從性價比的角度上看,現在騰訊和阿里確實不貴,配置一些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不能滿倉梭哈,也不能妄想它們還會和往常一樣,短時間內突突回去。 一半清醒一半醉,騰訊和阿里的股價是便宜了,但他們所面臨的的情況和以前也不一樣了,我們要心裏有數。 祝好~ $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SW(09988)$ $騰訊控股(00700)$ 補充一下: 這並不是一篇看空阿里、騰訊的帖子,而是寫給那些短線投機客來看的,如果你打算做長線,這個位置還是不錯的,如果打算偷雞摸狗一把,就算了吧。 想第一時間瞭解趨勢哥的交易策略和持倉,請訂閱我的【空間站】:點擊這裏訂閱
這次的騰訊回購不一樣:不能盲目樂觀!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Report

Comment

  • Top
  • Latest
empty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