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貨商”對定價過分自信,多抓魚有多難
@112717b5:
來源於“互聯網那些事”這年頭,女人的錢不一定好賺了,消費主力文青們的口袋也緊了不少。線下門店受阻的文藝青年精神家園之一多抓魚,最近又受到了線上網友“高買低賣”的聲討,在這個大家口袋都緊的時刻,賣家與買家都想通過最簡單的方式去薅最大的優惠,而多抓魚作爲那個“中間人”,扮演着壞人的角色。以多抓魚二手板塊kindle Oasis2 32GB爲例,多抓魚顯示其回收價最高300元,而零售價卻將近1300元,也就是說多抓魚賺取了這中間1000塊的差價。混電子二手交易市場的都明白,Kindle二手的價格幾乎不過千,而多抓魚的售賣策略完全就是在利用信息不對稱。既是如此,爲何仍有數以萬計的文青置身於此?01.文青們:明明虧了,卻感覺賺了!購買者是冤大頭嗎?完全不是。比如線下要賣到899元的全新MUJI羊毛大衣,從多抓魚上購買只要439元,且舊衣經過了精細的清洗、消毒、驅蟲等一系列過程,比任何一個二手平臺售賣的服裝更具有競爭力,用戶消費力也更強。根據中青網今年初面向全國9583名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國內二手商品交易市場規模龐大,有超過半數的大學生購買過二手商品,其中有七成學生因價格低廉而購買。圖源 中國青年網排在二手產品前三的,分別是學習用品、電子產品及文體用品。按理說消費者用低廉的價格買到了自己的所需本是件好事,但這個需求只滿足了多抓魚50%的用戶,因爲多抓魚有兩個C端,在非自營的情況下,疊加運營成本等一系列開支,多抓魚很難達到兩端平衡。回到商業邏輯上,多抓魚確實擺脫不了商業本質,但也同樣擺脫不了二手商品帶來的成本風險。回收價越低,商品價值就越低,物品二次銷售的風險就越高,多抓魚這樣的平臺除了要承擔二手商品處理、儲存及運輸、經營等成本外,還要面臨物品滯銷貶值導致無法售賣出去的風險。因此在多抓魚內部存在一個機器算法,專門用來判斷二手物品的回收價格,而其核心機制是物品的的再次銷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