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再有錢也很難財務自由?
@房东经济学:
最近胡潤聯合百富衆鑫出了一個《2021胡潤財富自由門檻》,其中的財務自由標準分爲入門級、中級、高級和國際級四個階段,並細分到中國一二三線三類城市。具體的門檻在下表中列出: 相比過去那些財務自由的標準,我覺得這次的數據相對比較靠譜,但即使達到表中所述的經濟水平,絕大多數人還是不會感到財務自由。 詳細看看數據,比如一線城市入門級門檻1900萬資產+60萬家庭稅後收入,表中顯示的是一套120平米的自住房,按照改善型住房的標準,給這套房1000萬的估值,就意味着這個家庭在無負債的情況下擁有1000萬價值的自住房,1900萬減去1000萬的房子,就還有900萬其他可投的金融資產,如果投資指數基金,就按照滬深300過去平均年化10%的速度,拿出900萬的一半作爲本金,每年都可以得到45萬的資產增值,而且可以靈活地隨時變現,這樣的生活確實富足。 這個標準相對過去那些對財務自由的定義更靠譜,但還是沒啥意義,因爲絕大多數人的人性都不會讓財務自由有哪怕有一秒鐘的實際存在。 你說北上廣深家庭資產1900萬,稅後年入60萬的家庭會滿足於自己的財務狀況嗎?會感覺到自己進入了財務自由嗎?99%不會。 因爲他們還會想更多的事情,比如去買第二套、第三套房,比如創業,或者找幾個好股票去投資,以實現儘可能快地讓自己的身價從1900萬再翻一倍到4000萬水平。 胡潤畢竟是個老外,對中國的瞭解仍有不足,給出的數據確實有些外賓視角的感覺。一般來說,一線城市1900萬淨資產的家庭,名下房產大都不止一套,而且1900萬的淨資產可能是3000萬的資產加1100萬的負債組合而成的,這種結構當然不會非常舒服,而且一刻不能停下工作。 在中國一線城市,無論是工作上的競爭還是資產配置上的競爭都非常激烈,從過往的經驗來看,也許你只是某個時間點比別人少買了一套房,少借了200萬房貸,但幾年後兩個家庭之間的財富差距就被拉大到落後的一方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