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歸來 基金經理激辯這些投資機會
@经济观察报: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洪小棠 經歷過2022年的基金經理,註定不會忘記這一年。 正如銀華基金投資管理一部總監李曉星所言,“往往今年的經驗就是明年的教訓,今年的教訓就是明年的經驗。” 回首2022年,國內外形勢都處於複雜的局面,俄烏衝突、美聯儲加息、疫情從封控到放開等事件不斷攪動着A股市場。這一年,投資者們經歷了煤炭鋼鐵等低估值板塊的修復反彈,見證了食品飲料等消費行業的坎坷回落,撞上了科技板塊的接連震盪,同時也遇上了年尾的港股觸底上揚。 市場演繹下,無論主動投資的股混基金還是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淨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2022年全年,整個公募市場權益基金平均收益率告負,平均收益率爲-16.9%。 新的一年拉開序幕,“受傷”的基金投資者們翹首以盼2023年能是個好行情,讓前兩年“折本”的基金收益重新回正。 後市怎麼走? 2023年,A股市場迎來“開門紅”,基金經理們的信心在增加,普遍認爲機會大於風險。“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平安基金研究總監張曉泉用一首詩總結了自己對2023年宏觀經濟及A股趨勢的展望。 張曉泉認爲,疫情帶來的衝擊已經基本見底,國內經濟形勢最差的階段已經過去,在政策發力、經濟好轉的背景下,越往後系統性風險對股市的擾動越小。 李曉星也預計,2023年的GDP增速平穩,財政赤字率基本保持穩定略升,政府的支出以穩爲主,地產市場以防風險爲主,平臺經濟逐漸煥發活力,消費復甦可期。總體上來說,是以市場化的方式休養生息,消費拉動經濟逐步恢復,整體實現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兼顧安全。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爲,儘管短期經濟數據下滑,但展望值得樂觀,市場風險偏好有望顯著回升,2023年是一個業績和估值雙升的局面。年初的行情階段性偏向於高景氣方向的概率較高。一方面短期經濟數據仍然偏弱,經濟相關度大的行業可能缺乏業績催化,而高景氣方向